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形拳     
荣中根 《武当》2006,(4):3-4
一、龙形拳渊源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2.
龙形拳     
刘秀勇 《精武》2008,(7):39-39
龙形拳是以古代养生吐纳导引气功与十二生肖之龙形仿生学为基础理论,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基本观点,以生命科学为研究对象,由先古高人编练而成的独特拳种。  相似文献   

3.
连洋 《精武》2006,(1):20-21
龙形取意取虎之气势威猛:虎为百兽之王,故虎拳须练就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拳法姿态讲的是威仪,动作要威猛雄浑,有种猛虎下山的气势。取虎之力实沉着:“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力气。虎拳是以力量的厚实雄浑为本,拳法招招势势有沉着之力,所以该拳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霍荣 《中华武术》2005,(3):13-13
龙形摩桥拳源自南少林,雏型出于粤东,故其拳法及称谓有着其独特的南拳风格和极重的地域方言习俗。为进一步把龙形拳弘扬发展光大,本人认为这是值得探讨之题。  相似文献   

5.
张方 《精武》2010,(6):69-70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追求热、胀、麻等生理效应。内家拳修炼之始自然也离不开此类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极易生患。有一位给我划过拳架的太极拳老师,因为非常强调用意行拳,且走架极慢,所以导致气滞成弊:才过五十岁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炎、静脉曲张、高血压等病症,健康状况尚不及常人,寿禄亦不高。  相似文献   

6.
广东潮汕是旧时广东揭阳、潮安、潮阳、普宁、惠来、澄海、饶平以及海丰、陆丰、丰顺等地的合称。潮汕人喜好习武奏乐,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武进土、武举人和诸多的武秀才,潮弄、潮乐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潮汕两绝”。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从文化形态上来看,潮汕的文化属聚合型的文化,潮汕武术的构成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潮汕,早期的武术流派主要来自于福建、江西等地,另有一些来自于安徽、河南、山东及广东本上;后期则大多来自于上海和广州,近十余年更有相当的武术流派传自河南。通观潮汕武术拳种,以前多为南派刚拳,也有个别柔拳…  相似文献   

7.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传统拳种。系戳脚与翻子融合发展而成。戳脚原名“九翻鸳鸯脚”,简称“九枝子”,又叫“趟子腿”。原有九趟(套),后来以此为母,又创“文趟子”九套,原来的九趟即改名为“武趟子”。所以戳脚又有,文、武之分。  相似文献   

8.
万胜拳简介     
陈智生 《武当》2009,(1):10-11
一、源流 万胜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由明末清初全真道长艾莲池和弟子胜英在万松山西霞观创编。胜英当时是南北十三省镖局总镖头,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三侠剑》就是根据胜英保镖故事改编而成。万胜拳是师徒二人根据多年实战经验创编而成。后取万松山的“万”字和胜英的“胜”字取名为“万胜拳”。  相似文献   

9.
张强 《中华武术》2000,(11):48-49
近期的拳坛是热闹的,当然如果有一两场货真价实的比赛,那就更精彩了。不要急。面包会有的,极具卖点和看点的比赛很快就会出现的。51岁的老拳王拉里·霍姆斯有志就在年高,他要打一场“百岁的拳赛”,38岁的霍利菲尔德明年很可能要到中国来比赛,这将是在国内举行的档次最高、影响最大的比赛,34岁的泰森不甘寂寞,他将马上与波兰坏小子戈洛塔打一场比赛,“狗咬狗”、“人咬人”同样是新闻。 老少爷们就要进拳场了!百岁拳赛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拉里·霍姆斯将要在11月18日迎战麦克·威弗。那样的话,拉里·霍姆斯51岁,威弗…  相似文献   

10.
地趟拳     
地趟拳传统拳之一。又称“地躺拳”“地功拳”“就地十八滚”。其源在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的记载。 地趟拳的特点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灵,随机就势,顺水推舟。实战交手讲究形退实进,上惊下取,下盘进攻,败中取胜。  相似文献   

11.
拳照演式者金跃山老师演示此拳法时年已90岁,看来“耄耋能御众”并非太极拳专利,青城老叟亦可为之。“拳如其人”,金老师今年已逾九旬,尚拳脚如风,胜似青壮,可见此拳法的技击性、养生性。金老师功夫究竟有多深厚,请见“封面人物”一栏!  相似文献   

12.
鹰手拳概述     
“鹰手拳”亦称“岳氏鹰手拳”、“岳氏散手”、“岳式连拳”。传说是我国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从少林寺馀绪大师学得武技后。经过实战整理,改编成了外形并不美观,但非常实用的散手手法,并将该手法传授于部下将士。岳家军将此散手手法用于战场上,大败金兵。“岳氏散手”由此名声大震,并得以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3.
萧丽娇 《武当》2003,(5):35-35
气功之术为我国古代祖先所创始,是祖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练之防病祛病,健身益寿,青春常驻。 “内劲一指禅”站桩功就是根据《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原理来的。马步桩、蛇形桩、龙形桩就是“独立守神”的练功方法。马步桩和龙形桩与其他各流派站桩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修正过太极拳?一听这话,许多人就觉得有些过分了?为什么呢?因为老祖宗所传下来的太极拳,已历过无数先贤圣者的“默识揣摩”,其独成科学体系的神意气形之锤炼内涵,其“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养生保健之功效,其“四两拨千斤”之克敌制胜的技艺,其“阶及神明”的修道境界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磨难起始     
李喆 《围棋天地》2014,(9):86-86
一开始让吴清源四十九子的吴毅很快就无法与儿子抗衡了。学棋两年后.吴毅又带着九岁的吴清源到京城有名的围棋手聚集的茶社“海丰轩”,与当时中国的顸级高手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等下受子棋。海丰轩是吴毅常去的地方,他也经常参与赌棋.不过屡赌屡败。如今幼子隐隐有大才,许多棋客已经不是对手.多年来屡遭失意的吴毅应该会很安慰吧。  相似文献   

16.
地趟拳     
少林寺中有观音堂、罗汉堂和达摩堂,地趟举出自少林寺观音堂。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 的记载。 北平(今北京)恒大枪精通地越拳功法,更擅长大枪。因此,江湖人送给他绰号“恒大枪”,是北平武林界八大名人之一,博有名声。恒师门下有两徒,大徒山东大汉霸斗牛,身高力大,质朴勤劳;二徒河北苏广泰,精明强干,富有心计。当两人在武功上有一定成就时,师父将两人叫到面前说:你俩出外走走,访…  相似文献   

17.
<正>出拳类拳操为布衣拳五类基础招法之首,也是布衣拳的入门套路。布衣拳谱提出:“出拳类有三招,前腿拳、后腿拳、侧腿拳,以拳面而击,拳形有掼、立、勾四法”。在布衣拳里有“武以出拳霸天下”之说,话中的“出拳”指的就是出拳类拳操,可见出拳类训练在布衣拳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多出拳类招法也在摆掌类、运肘类、抖身类和抬腿类拳操中不断被组合运用。出拳类拳操动作名称有:抱拳起势、跪步勾拳、坐步立拳、扑步撩拳、侧步掼拳、上步勾立、退步掼拳、回拳收势。  相似文献   

18.
无极拳通论     
祁美娟 《武当》2014,(7):9-13
看了2012年11期《武当》杂志刊登的“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一文,文中的“先天拳”一节中提到“张三丰得华山陈抟老祖无极门功夫,也传有无极拳”。我对此说早有耳闻,故而一直在寻找哪种才是三丰祖师所传的真正无极拳,其间得识两种无极拳,一种名虽同却与道家不是一个源流;而另一种虽称为道家拳,却与三丰祖师不同宗。后来,好在天道怜我,终于见到了张三丰祖师真传无极拳谱。今将其中的无极拳“通论”与“序文”捧献于贵刊。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前后,姚宗勋已经是北平城中小有名气的青年武师了。他年方20岁,自幼随名拳师洪绪如习练弹腿、形意拳。拳谚云“形意三年打死人”,他练了十几年的形意拳.本人又天资聪颖,还是中央大学的学生,与一般的一介武夫自是不同。因此,年纪轻轻的他,武术功底颇为深厚.在武风浓厚的四朝古都的武林中早早的有了一点名气。  相似文献   

20.
“北有少林、南有武当”,是自清初以来在武林中流传的共识。“北有少林”,不是说少林寺是少林拳术的发源地,“南有武当”,也不是说武当派拳术均发源于武当,而是指两类不同风格、特点、内涵流派的武术体系,“少林”与“武当”已成了这两类武术体系的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