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以“半步崩拳无敌手”而誉满武林。在他门下英才辈出,尤其是他亲自花费大量心血教导过的两个徒孙──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和“独步劈拳震山东”的马耀南先生,更为人们所称道。马耀南先生系河北省深县西马庄人,生于1875年,病逝于1945年2月。他是郭云深大师的乡亲。马先生8岁时即痛失父母双亲,恰逢在北京摄政王府授拳的郭大师回家探亲,遂将其收养,亲自向他传授形意拳技艺整十载。马先生身体条件好,理解能力强,加之勤学苦练,技艺猛进。在跟随郭大师学艺的最后一年,遇到一些要和郭大师切磋交流的武林高手,…  相似文献   

2.
车星辰 《精武》2009,(8):56-57
合一通背拳,又称通背二十四势,由清末直隶静海(现天津静海)独流武术大师刘玉春传出(同时传艺者还有刘玉春的师弟任向荣),现主要流行于沧州、静海、杭州、上海、天津等地。此拳在甘肃兰州也有秘密传承,由刘玉春大师亲传弟子郭长生(有“郭燕子”之誉)之徒张群炎传人兰州。兰州所传合一通背拳,与现流传于沧州的合一通背拳风格完全一致,演练时步快势活,武美雄峻,蓄发分明,开合有致,发力通透,劲健淋漓,藏头缩颈,  相似文献   

3.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4.
导引强身功     
1972年,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发掘出约2100年前西汉时代的墓穴。墓中发现一具50岁左右的妇女遗体及大批陪葬品,包括一幅绘有44名男女手舞足蹈的布画。这画的内容经考证,系当时盛行的一种导引,亦即中国古代的健身术。1923年出生在天津,现定居台湾的著名气功大师张志通先生,他自幼习武,拳艺超群,曾任天津国术馆馆长。他根据这些图画的动作,对照中国武术的“动功”,并配合五行通臂拳中丹气门的动作,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和刻意实践、终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然而,当前流传最广的架子却是杨健侯及其儿子杨澄甫定下来的养生拳架,其次是杨班侯传出来的技击小架,而杨凤侯传出的拳架在全国几乎看不到。世人多以为杨凤侯早亡,没有传人。但是目前在河北省廊坊市辖的大城县确确实实活跃着一支杨凤侯的正宗传人。  相似文献   

6.
张永瑞 《精武》2010,(3):35-35
沧州盘枪是合一通背拳大师郭建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独门绝技之一。 郭建伟,字景春,河北沧州人。自幼随杨昆山习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散手系,得李景林、马英图等名师指导,技艺大增,很快成为该系的佼佼者,后经国术馆教务处处长郭锡山介绍,随郭长生先生习练合一通背拳,并得到时任该馆副教授的独流合一通背拳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先生亲传,加上他天资聪慧,通背拳法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得到了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的赏识和器重,  相似文献   

7.
袁康就 《武当》2010,(2):38-39
内家拳应该是近三百年才出现的武术用辞,最早被引用于清初大儒黄宗羲及其子黄百家对王征南拳技之评语。黄宗羲(1610-1695年)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大师,康熙八年(1669年),他为这位武术家朋友撰写《王征南墓志铭》,不同凡响,后世拳家据此而多有开发。  相似文献   

8.
吴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吴泉,北京大兴人,太极高手全佑之子,幼家学,并在其你杨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改,加以泣色,形成一个新的脊流。吴氏太极以化著不断。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又不显拘谨。推手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安动,以化风长。吴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培生。今年八十岁的吴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老师仍不服老,每天忙着著书立说,授徒课业,记者采访他时,都难以谋面。王老师受业于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还得过师爷王茂斋老先生的传授,故年轻时就出类拔军,技艺出众。他十几岁进就开始教拳,至会已传拳六十年,所授学生不…  相似文献   

9.
姚宗勋先生是我国划时代的拳学大师,在意拳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自1937年,姚宗勋先生从学于王芗斋先生开始,他抱着坚毅不拔、力学精研的治学态度,在站桩摸劲的过程中,他也遇上困难,据姚老先生后来说:王老之技力已臻化境,要做什么得什么,信手拈来都可发人丈外,以浑圆力为例,初学者  相似文献   

10.
李会宁  高敬东 《精武》2005,(9):40-41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太极大师杨露禅将毕生所修的太极功夫传给了长子杨凤侯、次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然而,当前流传最广的架子却是杨健侯及其儿子杨澄甫定下来的养生拳架,其次是杨班侯传出来的技击小架,而杨凤侯传出的拳架在全国几乎看不到。世人多以为杨凤侯早亡,没有传人。但是目前在河北省廊坊市辖的大城县确确实实活跃着一支杨凤侯的正宗传人。  相似文献   

11.
汪老师仙逝已近二十年,我们大家都非常怀念他。大师已去,风范长存。此刻,忆及汪师生前,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他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拳;他为人厚道正直,并且以身作则,从来不对其他拳种和流派的功夫说三道四,更反对学生拨弄是非。直接受益于汪师拳学及其人格魅力的弟子和传人每念及此,述说起汪师对他们一生的积极影响,都滔滔不绝,抑制不住感激和内心的激动。  相似文献   

12.
余有拳友,练拳与教拳有四十年,在他所在县城颇有名气与影响。余因与其偶遇,非常高兴地问:"还在练拳与教拳吗?"他沮丧地说:"没有了。"这出乎余之意外,于是惊问:"为什么?"他说:"单鞭下势打不下去了。"他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一个太极拳训练的一个大题目:实用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呈现衰老状态,诸如柔韧性差、精力减退、耐力减弱等。练太极可以延缓衰老,但不可能阻止衰老,太极拳大师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13.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14.
胡克禹 《武当》2015,(4):46-48
2015年是我的恩师赵幼斌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恩师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会会长、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的奠基人。老师虽说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拳艺拳德,谆谆教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我从师学艺的岁月,是赵斌老师把我领进了太极殿堂,又是太极拳治愈了折磨我十  相似文献   

15.
张源侠 《精武》2007,(10):35-35
陈守孚老师9岁的时候,因为身体病弱,长年生病,他父亲请来了心意拳大师铁官成先生,铁老时年七十多岁,身如铁塔,音若洪钟。老先生看到童年陈守孚,捏捏他的手,笑道:"好,这个徒弟我收下了。"铁老教拳的场地在静安公园,童年陈守孚每天都要到铁老那里报到。铁老对拳架要求很严,如果看到守孚偷懒,他会用脚轻轻一踢以示警告。起先的时候,心意拳的练习是  相似文献   

16.
胡伟容 《武当》2005,(9):15-16
太极拳是内家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如何加强意识的修炼、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习练太极拳,“意”是很重要的。故前人有“凡此皆是意”之说,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相似文献   

17.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小新 《中华武术》2001,(10):50-51
一动一静蕴禅意 早就听说过朱天喜这个名字,原少林寺武僧总教头释德根大师的闭门弟子,得大师倾囊传授;当年武术界老前辈温敬铭和刘王华曾经专程到河南朱天喜家中观看他的“少林罗汉拳”……也听说过很多关于朱天喜的议论:有人说他这个人挺怪,第11届亚运会期间,他曾经把自己精心研制的少林药酒向组委会免费赠送;但同时他却不在任何商业场所倾销他名扬海外的药酒。有人  相似文献   

20.
吴成德 《精武》2009,(4):45-46
我与李品银相识愈半个世纪,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系。正如他所说:“咱们是几十年的老兄弟了,情如手足。”我们心心相印,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爱好:热爱太极拳。他的拳剑出神入化,堪称太极大师中的佼佼者,使人十分佩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