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12月,我生于湖北武汉市,十岁时开始学习象棋,由于我的痴迷,棋艺进步很快,在四年后的1991年的全国少年赛上,我发挥稳定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次年我更向上迈了一个大台阶获得第三名。1993年3月,年仅16岁的我便被柳大华老师慧眼识中,招入省集训队。1994年10月,我  相似文献   

2.
张冬梅  冬梅  文志 《新体育》2003,(3):24-26
这里说的老队员,是指参加过1999年世界杯的那拨人。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转眼四年过去,当年带给无数人激情和自豪的铿锵玫瑰们,现如今有的已嫁人生子,有的已退役改行,那些留守在绿茵场上的玫瑰,经历四年风霜,是否风采依然?高宏霞(中后卫):老公给我一年期限 见到高宏霞时,她正坐在治疗床上,孟大夫在给她按摩脚踝。 其实我在2001年全运会前就提出退役了。那时我查出得了甲亢。医生说我起码要吃两年的药。休息半年后,我打了全运会。之后我又向教练(地方队)提出退役,教练跟我说,现在队里新队员比较多,你再留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黄苗子 《收藏》2007,(6):36-38
我到西安头一次是1957年。正好30年以后,1987年,我又来了。这两次都和赵望云先生有关。我头一次来是应赵望云先生的邀请,他当时是西安美协主席,我同叶浅予先生一起来的。第二次,我却是来参加赵望云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我和西安的因缘,是和赵望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5.
“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的心态已经变得越来越平和,对胜负看得也不如前些年那么重了。在2001年的团体赛上,我代表南方队坐镇一台,取得了四胜五和的成绩。当然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90年的全国个人赛。” 1971年,我出生在厂州市一个普通家庭,大约在七岁时,开始接触象棋,这主要和两个哥哥的熏陶密不可分。十岁那年,我进入学校象棋兴趣班,经过二年的摸爬滚打,很快便在广州少年组象棋比赛中力拔头筹。 1984年,我进入广东省集训班,在陈百强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进步很快,两年后便成为正式队员。1988年我首次代…  相似文献   

6.
我在1994年离开了下棋的哥们儿,一晃几年没怎么摸棋。1998年我与一帮中国朋友每星期五打篮球,棋社的罗明曾到篮球场找过我一次,我与他拍了三盘,结果是我难看地全输。他第二天就与所有能联系到的棋友通电话,大吹特吹了一番,也把我扁得一钱不值。众棋友听说我已是软柿子一个,就极力鼓动我抽时间去棋社,美其名日叙叙旧。  相似文献   

7.
按着我们中国的传统历法,六十年一“花甲”,就是说一过六十年,日子又要重新开始算了。我七岁练武术,今年六十八岁,练武整整六十一年,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了。可是我爱武术,我还没练够,我真愿意再从头学上六十年。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体育教师,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从小我就向往着走上讲台,像我的老师那样教授学生们知识,讲解做人的道理。我敬佩的几位老师就是我心中的楷模,初中毕业我考入了二十中学的体育师范班,三年的专业学习,在老师们辛勤培养下,使我对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下定决心要把我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去。   1990年,我被分配到羊坊店学校,工作了两年。 1992年,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我申请调到了一亩园小学任体育教师工作。   刚到一亩园小学,面对古庙式建筑的校舍、尘土飞扬的操场、多年不用的体育…  相似文献   

9.
1989年,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生活中,我永远不是个安份的人,在这一年,我“天马行空”的性格发挥到极致。本来,一年一度的省港澳友谊赛轮到在香港举办,我格外兴奋,因为这次不仅可以参加比赛,还有机会一睹香港的繁华。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当我同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我和田亮参加十米跳台比赛,结果俄罗斯选手萨乌丁获得冠军,我是第三名,田亮第四。回忆那次比赛,我觉得从实力上说我已经具备了夺金牌的水平,因为我在1995年和1996年世界杯跳水系列赛中同萨乌丁的比赛中互有胜负,可是从心理上、气质上来说,我还不具备夺冠的条件,我还缺乏那种睥睨天下的王者气度,比赛中信心还不足。 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我被查出视网膜有穿孔,动了手术,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医生建议我改行,不要再练跳水了,即使我坚持要练,运动量也不能过大,否则会引发后…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1981年的春天,那时我正在读师范学校体育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初识了《学校体育》这本杂志。杂志中许多体育理论知识都是教科书中不曾有的。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一年后,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开始自费订阅《学校体育》,并向杂志社邮购了前几期,至今120期《中国学校体育》装订整齐,摆放在书橱中。二十年来家中许多书刊都被淘汰出去,唯有《中国学校体育》,我视如珍宝,不管谁借阅,我都再三叮嘱不可遗失,因为,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1982年毕业后,…  相似文献   

12.
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插曲,有时候我也宁愿相信那就是一场梦。一场真实发生了的梦。之前没有征兆,之后没有改变,我的生活一如既往,我只是幸运地体验了一次神话之旅。还是有必要交代一下,我是希腊人,现在罗马效力,我踢后卫。从1993年开始进入职业球队,我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我打进了17个进球,这很少也很微不足道。所有的一切都不如2004年我打进的那个头球分量重,欧锦赛历史上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银球记在我的名下,我就是德拉斯。  相似文献   

13.
陈小强 《精武》2003,(4):35-35
1983年,我有幸结识梁焕枝先生,并欲拜其为师学习咏春拳。梁师见我年龄还小,要我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要痴迷武术。直到两年后,我因家庭拮据而辍学,梁师才收我为入室弟子。从此我与梁师朝夕相处,每到晚上,梁师就亲自与我对拆,每练完一组散手招法,就要我只身在静处站散手技击桩。在对拆中,梁师处处严格要求我,为训练我各种距离的接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有着近30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在近30年的垂钓生涯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对钓大鱼情有独钟,有着强烈的征服欲望。2011年,我对路亚钓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8月,共钓大翘嘴、黑鱼、鳜鱼、鲇鱼等200多千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和满足感。以下是我对路亚钓法的领悟,仅供钓友所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红蕾 《乒乓世界》2012,(5):137-137
2007年10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乒乓球发烧友。因为早些年痴迷绘画,长时间保持站立状态,慢慢落下了颈椎病,疾病发作时按摩留下了很多紫红淤血。在老公和老爸老妈的围攻逼迫下,我乖乖听从医生“宜多静养,少用脑力”的劝告,中西药服用十几疗程后,效果甚微。后来好友兰姐得知我的痛楚,她在双休日强行拉我去打乒乓,长期坚持打球,我的痛疾也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我在全省儿童赛上,以全胜的佳绩夺冠,这引起了省队蔡福如老师的注慧。1988年我进入省队,在孽福如、杨官璘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的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89年获得主国少年赛冠军,1993年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我发挥稳定,取得七胜四员二和的战绩,获得大师称号。  相似文献   

18.
王玉芳 《精武》2003,(3):40-40
张树新于1962年生于北京,1978年开始习练大成拳,并遍访大成拳名家。1996年,我将张树新收入门下后,他的武功造诣突飞猛进。鉴于其优秀的人品和武学天赋,我于2002年11月16日,特将他收为义子并赐名“承芳”,以视为我的衣钵传人,“承芳”意为“承我拳学,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9.
郑树平 《新体育》2006,(6):39-39
我11岁的时候,个子就蹿到了180米,当时进入到著名的山东师大附小足球队。随后可能是身高出众,又有点运动天赋吧,1982年山东省成立足球三队时.我被选入球队.当时我13岁。两年后的1985年,我们就获得了全国邀请赛的冠军。  相似文献   

20.
小石头的梦     
石智勇 《新体育》2007,(4):40-41
雅典圆梦 我承认,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我当时最大的期盼,错过了悉尼奥运会我不想再错过一次。在心底,我默默地给自己加油,老天不会总是把机会都留给你,这个道理我太明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