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在确定机关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时,既要保证该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归档,防止"有档不归";又要注意不该归档的文件材料不能归档,防止"有文必档"。国家档案局于2006年12月18日发布了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对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做出了规定。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2009,(2):45-45
2009年第2期《中国档案》刊登贾玲、赵菊蓉的文章,分析了文件漏归的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1)机关办公室收发文环节有问题,该转发的文件不能及时转发,文件转发错误造成文件丢失,文件登记不清导致文件丢失或积压。(2)归档单位领导档案意识不强。(3)兼职档案人员工作不到位,分不清归档和不归档文件,对  相似文献   

3.
2004年初,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了文书立卷改革,实行新的文件归档方法。新的文件归档方法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随办随归”。所谓“随办随归”,就是将办理完毕的归档范围内的文件立即归档,革新了以往集中于年底耗费大段时间整理立卷的做法,调整了文件归档工作的流程,使办理完毕的文件直接进入档案整理环节,从而将文件的整理归档变成一项日常工作。1“.随办随归”的必要性。首先“,随办随归”,将以往集中时段进行繁重的立卷归档工作分解到平时,化整为零,简化了归档程序,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随办随归”,以计…  相似文献   

4.
2004年初,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了文书立卷改革,实行新的文件归档方法.新的文件归档方法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以"件"为单位"随办随归".所谓"随办随归",就是将办理完毕的归档范围内的文件立即归档,革新了以往集中于年底耗费大段时间整理立卷的做法,调整了文件归档工作的流程,使办理完毕的文件直接进入档案整理环节,从而将文件的整理归档变成一项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     
杭州市4月,杭州市档案局(馆)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突出本单位职能特色,研究、编制出本单位的文件材料归  相似文献   

6.
所说的电子文件"漏归"实质是由电子文件在归档整理过程中,大量不归档的现象.在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中,在县级机关、乡镇机关,文档一体化严重失衡,以至造成重要活动形成的电子档案不归档的问题,对此,笔者想进一家之言. 一、问题的严重性 在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工作中,常遇到很多本级电子文件找不到,不能归档.而这些电子文件是本级重大活动中形成的、重要的档案.诸如:上报的公务员信息材料、党员信息材料、人才信息材料、职能工作报表、一次性汇报、报告、典型报告工夫.这些文件是反映本级人员情况、职能活动及工作成果、工作情况的档案.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而必须归档文件材料.但实际情况呢,或找不到,打印不了,或上报(用完)之后没存盘.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纸质的没有,电子的也没有.致使一个全宗的档案不齐,不全或不完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实施,各地都普遍实行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同时归档。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却始终滞后于纸质文件的收集归档。本文主要对电子文件收集归档滞后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子文件的归档,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推行的一种全新的归档管理模式.为保障电子文件的及时归档和有效利用,笔者认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中,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信息管理工作程序,明确任务、职责.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做好非典防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工作,近日,双鸭山市政府下文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特别是卫生、质检、卫生防疫、交通、公安、民政、农林牧、环保、旅游、新闻、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防治非典指挥部和市档案局《关于做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文件收集归档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做好非典防治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声像、电子文件等特殊载体文件材料的收集,防止散失和损毁。任何单位和  相似文献   

10.
《山东档案》2006,(2):16-18
第一章总则(略) 第二章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体系第六条各单位应把电子文件纳入本单位文件管理体系,把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纳入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第七条各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符合国家有关文件处理管理规定,并设置如下功能,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一)设置相关功能,满足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刘立 《北京档案》2012,(4):36-37
我们在第一讲中介绍了什么是电子文件,知道了电子文件的范围很广,那么,什么样的电子文件需要归档呢?严格来讲,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应该是一份完整的,经历了从产生到成为定式文本的全过程的电子文件.如果单位没有启用电子公章,也应该是经历了从产生到成为定稿的全过程的电子文件才有必要归档.因此,只是利用计算机起草,工作中仍然采用纸质文件流转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的草稿和历次修改稿都不必归档保存. 从电子文件的内容上看,其归档范围可以参照国家档案局关于纸质文件归档范围的有关规定来确定,各单位一般应将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包括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以及“三定”规定中的其他职能所涉及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数据库文件等各种类型的电子文件纳入归档范围.  相似文献   

12.
《山东档案》2006,(2):16-18
第一章 总则(略)   第二章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各单位应把电子文件纳入本单位文件管理体系,把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纳入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认真执行分工立卷归档分工立卷归档是避免重复立卷和防止立卷时遗漏文件的有效措施,也是近半个世纪来我国机关档案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立卷工作中必须划定机关内单位与单位之间,有关的机关和机关之间的立卷范围。因为全宗内档案的重复,主要是机关内部组织机...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摸清信息产生的源头,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归档制度。  相似文献   

15.
杨玲 《湖北档案》2010,(6):23-24
因此,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摸清信息产生的源头,促使电子文件归档纳入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完善归档制度。以下我将就如何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裴津 《兰台内外》2014,(6):33-33
正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立足点要实,在规划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从本单位办公自动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的大局出发,顺应其规律,建立管理、用好电子档案的机制。一、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一是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这些文件经过各业务  相似文献   

17.
理明 《浙江档案》2006,(10):26-27
浙江省第一个电子文件归档的管理办法,几经波折,终于在近日正式颁布了。《浙江省省直单位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以“浙档〔2006〕56号”文件下发,该文件对省直单位电子公文归档的管理职责、归档范围、归档要求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是目前指导我省省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数码照片的归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单位各部门都拥有了数码相机.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数码照片,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重要的信息,为本单位的大事、要事留下值得查考的记录,为丰富、充实本单位的档案室库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现行的数码照片归档制度.往往要求有脱机的载体(如刻录光盘),有的还要求附带印好的照片,而实际上很多部门因为缺乏必要的刻录设备或是为了一两张照片到洗印店去印太麻烦,往往耽搁数码照片的归档工作,少归、漏归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日趋完善,各单位要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本文仅就电子文件收集与电子档案管理谈点看法。一、电子文件的收集电子文件来源广泛,形成者不仅有业务管理部门的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必须靠制度约束,使制度变成归档人员的自觉行动。要将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在布置、检查、  相似文献   

20.
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不断产生的文件材料,处理完毕由文书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后,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通常称为归档。归档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一、归档范围。凡是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