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2004,(1):52-52
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于12月6日上午在南京华江饭店开幕。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凌启鸿致开幕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在开幕式上作了《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叔子等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总结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广校园诗教,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诗词组织和诗教先进单…  相似文献   

2.
诗词(诗歌)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是传承人类文明真、善、美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诗教工作,学校开展诗教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诗词是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诗教"的传统,古典诗词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如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如何更好地使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美韵,一直是语文教师探求的问题.现就教学中的几点尚在实践和探索的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本刊开辟“诗词漫笔”这个新园地,是应不少小学老师的要求定下来的. 老师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正反映了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因为小学课本中有四、五十首诗词。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要把这几十首诗词教好,老师就得学好几百首诗词,并掌握一定的诗词基本知识;最好还能写写诗。学诗与教诗是紧密相联的,学好才能教好。当然,学好了,也仅是第一步。因为要教好还有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我们开辟“诗词漫笔”这个园地,就是想在学诗和教诗的问题上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意见。为了更有的放矢,我们在这里附设一个“读者信箱”,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比如,你希望这个专栏刊登些什么内容、重点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你个人在学诗、写诗和教诗中有什么疑难,希望得到解决等等,都可写来,我们尽可能解答。 在此,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 有些老师把教诗词作为负担。这或者是由于没掌握好教材,心中无数,教起来十分吃力,或者是认为诗词是些“老古董”,不值得学,更没兴趣去钻研教材,深人备课从真教课。 殊不知道,诗词,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外国不少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日本就有很多汉诗诗人,日本的诗人、艺术家还组织有一个诗词吟唱艺术团,曾两次来华访问。  相似文献   

6.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诗词文化也承载着对学生文化、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诗词的文化教育一直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在大力提倡诗教进校园的今天,诗词已成为其一个重要的抓手,但在目前的校园诗教开展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诵  相似文献   

8.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9.
苏恒 《广西教育》2008,(26):40-40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诗词文化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数千年的宝贵传统。因此,开展“诗教进校园”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古诗词,让他们拥有一个诗词熏陶的童年,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的"重美""重情""重积累"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糅合现代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古诗词专题研究""百诗颂中华"和"诗教"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诗教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诗教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诗教的弘扬既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鉴于这一认识,把“中华诗词进校园”列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一、准备阶段:(一)课题的确定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校决定以“中华诗词进校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针对学校确定的活动主题,经…  相似文献   

12.
"着眼国民诗教,着手校园诗教,着力社会诗教"是当代中华诗教的总体架构。而校园诗教是国民诗教、社会诗教的基础环节和潜力工程。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是摆在我们中小学学校教育面前的当务之急,而通过对传统中华诗词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理想志向、道德品质、爱国情感、公正诚信、关爱他人、奋发进取等人文素养,这对于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培养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将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歌王国,自古重视诗教,但是近年来由于中考的导向作用,诗教渐渐被人们冷落。最近由于郑州连年开展青少年诗词创作比赛,诗教又引起了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我们又看到了诗教的希望,诗教本来是不该被冷落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然后阐述了传统诗词文化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传统诗词文化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融入实践,包括开展诗词诵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举办各类活动,寓教于乐;开发校本诗词读本,打造诗教特色;开设诗词鉴赏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华古称诗国,历来注重诗教。当代师范院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诗教这种优良的文化传统,努力发掘中华诗词中所蕴蓄的巨大育人潜能,并在充分认清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制定出组建诗教机构、成立诗教团体等实施方略,从而在创新的原则下大力发展诗词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们祖国素以“诗国”著称于世,自“诗经”而下,绵延数千年,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诗篇贡献于全人类,涌现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自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灿若明星的伟大诗人。举世公认中华传统诗词是世界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不仅是振兴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应尽的一项义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传统诗词创作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岳麓诗词》应运而出,为  相似文献   

17.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  相似文献   

18.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的教育对于发扬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注重环境布置,营造诗教氛围 高雅的诗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修养和品格.努力推进以诗词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诗词的熏陶.如在学校操场东面的白墙上,我们制作了20多副水墨书画作品,主要内容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增广贤文》……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氛围随处可见,与“江南第一家”丰厚的文化底蕴相互融合.在教室门口、走廊、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我们布置了50多幅图文并茂的诗画,内容包括经典诗词和师生创作的诗.在教室里,我们把每周必读必背的一首诗和与诗词有关的专刊张贴在墙报上,让孩子们观赏.在校园的书画栏中,我们布置了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学生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中国画、手抄报等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杨叔子先生《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的呼喊引起诗界共鸣,也得到政界的重视和学界的响应,于是有了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的更大呼声,有了加大各级学校诗教力度如修改语教材、增加古诗必修课等实际步骤。这说明各界取得了一个最可宝贵的共识——需要。即:青少年需要诗词,诗词需要青少年。笔曾在几家中学种过少儿习作诗词的“试验田”。实践证明,加强对青少年的诗教,进而引导其习作诗词,不仅需要,而且可能。但有些认识和实际问题要解决,特别是有几个误区,有必要认真研究,以便从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把中华诗词引入校园,让校园"诗声琅琅诗情浓"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刘轶青在全国第十三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关于<诗词与素质教育>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人们的高素质从哪里来?毫无疑问,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首先是少年儿童和青年中普遍推行诗词教育,在中小学加强诗教,以增进青少年和儿童的文化素质,则显得更加重要……今天,我们所处的是社会主义时代,我们不需以诗取士,我们却需要以诗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