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2.
邓开贵 《新闻界》2001,(4):29-30
2000年6月22日,泸州市合江县发生特大翻船事故,造成221人落水,死亡、失踪达131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引起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与本报的几位记者一道,以最快的速度,先后发回10余篇稿件,分别被《四川日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和《成都商报》等多家媒体采用。此次报道受到国务院工作组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表扬。回顾这次突发性新闻采访,确实令我心有所得。一、重大突发事件采访需要敏捷迅速,随机应变。突发事件采访的主要特点是任务紧急,…  相似文献   

3.
暑假笔者在报社实习,有次到法院采访,偶然得知,当天有一合同纠纷案。具体案情是,一员工被公司送到国外深造,当拿到博士学位回  相似文献   

4.
李刚 《新闻三昧》2004,(7):12-14
5月20日,来自中宣部新闻局的一纸通知交到我手上。通知说,5月21日下午,到中宣部二号楼二层电话会议室开会,参加中央新闻采访团,赴河南采访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注意到,通知上明确要求:“请派一名擅长采写人物报道的记”。我想,报社领导让我去,肯定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心里有压力但也有了动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努力认真搞好这次采访。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圈里,我 不算老兵也不算新 兵,当了十多年的业 余通讯员,也获过许 多新闻、文学方面的 奖,然而近日却越发 糊涂起来,竟然看不 懂新闻。不懂的显著 标志便是拿到一篇 新闻弄不清是批评 报道还是表扬稿件, 是褒扬还是贬损。 譬如,近来报 上刊登了一篇题为 《枪口挡不住法官 的脚步》报道,说的是一起敲诈勒索案件,使当事人家庭无故受到严重侵害和威胁,几乎达到了生命受损的地步。报道还说法院一法官到发案现场,好像是未能调解好才报案,后和公安平警密切配合,立即将歹徒抓捕。无疑这新闻带有表扬的意思,至少称赞这一法官和…  相似文献   

6.
正3年前刚到报社时,报社把我分配到经济新闻部后,部门主任很快就安排了条口,主要负责工业经济和安全生产报道,后来又增加了电力和应急保障等条线,这些领域都是新闻的富矿,让我能在大容量、快节奏的工作中,通过写一组报道、研究并熟悉了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春 《新闻记者》2001,(3):47-49
去 年有一桩新闻官司颇为引人注目 :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因报道某酒店有色情活动 ,被酒店告上法庭(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在庭审中 ,记者出示其当时采访的录音带作为证据 ,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系记者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偷录的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判决报社败诉 ,并赔偿原告损失1万元。这一案例 ,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新闻采访中记者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辨析的。“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记者的采访过程 ,无非就是通过观察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等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解 …  相似文献   

8.
1998年4月,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 上,新任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有过一番关于审判工作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讲话。他表示,公开审理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参加旁听外,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肖扬院长这番顺应时代进步的讲话,一时令人欣慰。 去年3月,最高法院颁行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然而,人们无不惊讶地发现,根据这个文件的最后一条规定,即“依法公开审理案件,经人民法院许可,新闻记者可以记录、录音、录像、摄影、转播庭审实况”…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     
《军事记者》2001,(10):47-47
退伍兵当选为广水市作协副主席本刊讯国防、胡伟报道:9月3日,驻鄂空降兵某部传出喜讯:宣传干事张新华当选为广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新华1982年12月入伍后,用手中的笔,坚持不断地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投往报社,从不倦怠。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文艺作品千余篇,其中多篇作品获国家级大奖。加强对报道人员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本刊讯张志生、范文化报道:武警漯河市支队政治处为杜绝失实报道,不给报道员规定硬性指标,大力培养报道员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并运用马列主义科学世界观指导实际工作,丰富了报道人员的理…  相似文献   

10.
第九届“北京新闻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文字新闻类参评作品有145篇,这些新闻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1999年北京市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前进步伐和取得的新成就,同时也展现了北京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努力采写新闻佳作的新成果。一批获奖作品尤为成绩喜人。文字新闻类的获奖作品,内容扎实,形式多样,颇具特色。一、胸怀大局,精心报道重大题材,紧扣时代的脉搏。阅读这批获奖作品后,有一深刻印象是,一些获奖作品的作者,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报社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他们胸怀大局,抓住我国…  相似文献   

11.
打点行装闯峡谷 2000年3月初的一天,我和摄影记者王建立同时被一个紧急电话匆匆召到报社总编辑王继兴的办公室,一进屋王总就言简意赅地对我们说,经报社研究决定,派你们两人组成特派记者组,随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开进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进行科考采访。这次采访工作时间长,条件艰苦,你们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有什么需要和要求,提出来,报社会倾全力支持你们。我们平静地接受了王总布置的任务,其实内心却是一阵激动。因为在一个多星期前,当报社要派记者随我省地质科考队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采访的消息传…  相似文献   

12.
张也平 《新闻实践》2008,(11):11-13
1985年,当“温州模式”刚刚发芽、尚在众说纷纭之际,解放日报首家在全国作了报道,温州的同志至今对此念念不忘。温州日报派出副总编到上海来找解放日报前领导周瑞金,老周又让他找到我,要我谈谈当年报道“温州模式”的来龙去脉。我翻箱倒柜找到当年的采访笔记本,并从报社资料研究中心查到当年的文章和报道,经回忆写成这篇文稿。值此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特提供给《新闻实践》杂志。  相似文献   

13.
陈本荣 《新闻窗》2005,(6):45-46
长期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记者,可能没有一个不遇上新闻纠纷的,报道中一个数据的误用、一句表述的错误、一个概念的歧义,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官司的根源,态度好的,寻到报社心平气和地讨说法,要更正;态度恶的,先找记者泼上半天,再上法院争个输赢……,这几乎是每一个记者都不愿遇上但又难以避免的恶梦。  相似文献   

14.
媒体市场化对新闻伦理道德的冲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位记者曾经历这么一件事,他调查到某公司打印机的墨盒残墨过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在拿到确凿的证据后他准备发稿。该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到报社进行公关活动,最后给这家报社一笔可观的广告费,于是总编辑把这篇批评性报道改成了为该公司的辩护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迟红 《新闻三昧》2004,(2):41-41
我是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沧州输油处一名年轻的干部,自1996年一直从事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和广大通讯员、编辑的通力合作,已分别连续8年被石化管道报社评为先进报道员。我深知,企业宣传干部是通讯员和编辑之间的纽带,也深知通讯员采写稿子和编辑老师编发稿件的艰辛。在此,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一些  相似文献   

16.
来新华日报已近一年。从学生到记者,身份的转变就是自力更生的过程,一切从头开始。我今天想用五个词来概括我这一年的感受。第一是激情。报社是个快节奏的地方,初到报社,我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中都充满了激情,让我不由加快了步伐。但是没有条口,没有线索,对于采访拿捏不准,让我经常稿件石沉大海。  相似文献   

17.
采访蔡雯的构想,源于一位在报社工作的师兄的指引,他告诉我蔡雯是纸质媒体界响当当的新闻传播策划研究的大家。起先我将信将疑,后来才知道,不仅如此,不到40岁的蔡雯,现在已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新闻传播策划理论的学者,她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上还开设过较长时期的“新闻传播策划讲座”专栏。蔡雯认为,新闻传播策划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逐渐宽松的管理体制和激烈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报社办公室主任,其工作性质和任务与行政机关办公室主任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是领导执行决策、了解下情、沟通内外的桥梁和纽带,都应牢固树立忠诚、廉洁、敬业、奉献的思想,具有扎实、认真、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报社办公室主任与行政机关办公室主任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21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全省各级法院下发《关于禁止戎明昌等6名记旁听采访我省法院案件庭审活动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自2003年11月20日至2004年11月19日禁止到广东省三级法院旁听采访案件的庭审活动。发出此《通知》的原因是1月7日和11日6家报社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宗离婚析产纠纷抗诉案。  相似文献   

20.
8月29日至9月8日,我受报社委派赴新疆采访河南省10万棉农赴疆摘棉活动,在报社领导及各有关部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预期报道任务。从出发到结束共11天时间,共采写稿件9篇,基本实现日发一稿的目标。分别是:《风雨中,一路绿灯送棉农》、《西行漫漫歌相伴》、《“这儿跟家一个样”》、《心焦上火盼花开》、《这里的棉农宿舍静悄悄》、《“感谢河南棉农,感谢滑县政府”》、《滑县的经验和启示》、《“白金蛋糕”有多大?》、《棉花开了棉农笑了》等。本系列报道在省内外引起较好反响,本报报道中的许多一手资料被其他媒体在报道时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