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12,(11):57-59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释解】本章讲的是圣人修道的混沌哲学。"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为阳,为刚,为动,为父性;"雌",为阴,为柔,为静,为母性。人欲生命长存,不仅需要通过修炼获得  相似文献   

2.
芳尘 《健身科学》2008,(1):24-25
当今很有成就的大德高僧星云大师是江苏江都人,他对人性的自在、心灵的动静、幸福的增进、生命的感悟都有许多论述,教给人们在生活中提起与放下、修身又修心的道理。他谈到:一个人除了修身以外,还要修心,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的心是最难捉摸,最难把握的。  相似文献   

3.
王志远 《武当》2013,(5):17-20
题解:"行功心解"系太极术语,炼养心气方法。行功为外,心解为内。外则屈伸肢体以健身,内则澄定心气以修心,而动静兼练,内外双修,练身、练心、练意、练气,参同一体。[正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相似文献   

4.
舒佑辉 《武当》2013,(5):15-17
有人说,练太极拳"不在气"。其理由是《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云:"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那么,练太极拳真的"不在气"吗?一、什么是气(一)老子、庄子论气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幼儿不受七情六欲的干扰,可保人之先天"三宝",阳气充沛,生机蓬勃,致柔之极。太极拳修炼有术者,可"老来练得孩儿体"。老子又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宇宙间,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二气。二气交合变化,阴阳消长,阴息阳生,阴阳和合。故庄子曰:"通天之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见《庄子·知北游》)。"气"是宇宙的本体,就是道。也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自然力。人是万物之灵,是宇宙缩影,谓之小天地,"人之  相似文献   

5.
孙式太极拳修为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进阶步骤孙式太极拳是以修心养神为基础,并将此贯穿于站桩、盘架、推手、大、散手等过程中,来完成炼形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诸进阶层次。修心之要孙式太极拳修心之要仅八个字而已:"恬淡恬虚无,渐修静悟。"这八个字是修为孙式太极拳最为重要的基础。需认真领会,身体力行。否则,即使在拳技上已有了功夫,也如沙丘之阁。常见高功夫者而早衰,其因就是于修心一道,未能按此八个字去身体力行。那么,什么是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呢?首先,这八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四个字是心态和条件,后四个字是…  相似文献   

6.
太极者,绝对之始终也,故凡一切事物,皆难越此规。空以无,无以静,静生动,动则化,化则极,极则变,变则复,复则静,静归无,还其本来面目。《太极拳论》开篇第一句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凡修炼太极拳者都应知其始终  相似文献   

7.
张世昌 《武当》2023,(10):4-7
<正>气之义理关于“气”,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如原子一样至小无内的物质。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有精气之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战国时期道家庄周以“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通天下一气而变化者。“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相似文献   

8.
耳诊机理探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机能变化过程与脏腑经络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平衡有关。而耳部与脏腑经脉有密切的关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故寄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可见耳在经络  相似文献   

9.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10.
"乾坤启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太极拳学·自序》孙禄堂)。 太极者、万物之本源也。阴极必阳,阳极必阴,阴阳结合,万物始成。传说张三丰先以道家无为之思想观"鹊蛇争斗"而悟太极拳法;又据说陈家沟陈王廷以武官之身闲居乡里,悟内家,体外家, "忙来时耕田、闲来时造拳",而创太极拳。史界争论颇多。我以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前人文学记载不同之处我们不必去过多地争论,否则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而要把精力放在现在如何发展之研究上。 我生于陕西,古称"三秦",我的老家地处西汉古城,习武者众多,不乏高  相似文献   

11.
拼搏觅胜机     
问题图一(白先):取材于1998年第一届棋圣赛,丁伟执白对邵炜刚。现在全局形势黑好,棋盘已没有多少空间,不出意外,黑已胜定,白棋还有可拼搏的地方吗? 参考图一:“棋从断处生,”白1断寻觅胜机,黑棋如果过分屈从白棋,白11连回后,黑中央大棋不活,全局形势不明。参考图二:黑8先断是好手,至黑14,黑好。 解答图一:白棋虽然拼得很凶,但因有黑18的好手,白棋不行。 解答图二:解答图一中黑18若粘,则白有19位碰的好手。其结果见下图。 实战进行图:至黑38,全局呈细棋局面,黑稍好,胜负将取决于小官子。白棋的…  相似文献   

12.
正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善恶好恶都能从这扇"窗户"中折射出来(图1—5)。观其眼神,可知其心机。"眼神里的语言,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图6、7),因此,人们常说"要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图8、9)。它主要由屈光调节系统和视觉感受系统组成。由角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与易     
李兆生 《武当》2012,(9):14-15
夫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拳法理义中意深与"易"相合,感而遂通,故名之以太极。又,太极者,阴阳也,拳经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之句,明示太极为拳之理意深焉。又云,太一为道。太乙者,道,阴阳显化。悠古太虚,由兹而生,太素有形,太虚为象。元始开天,道化阴阳,是由一而演生万类也。易之为象者河图,易之为文者《周易》。上圣观天地而识造化,云天下万类概由一气所以生化。圣人作卦,制度纪天,运数追踪,以明阴阳之变。古仁者言,立  相似文献   

14.
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成,不过末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于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后.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知膜脉筋穴之理,要必明存亡之手.知存亡之手.要必明生死之穴.其穴之数安可不知乎?知生死之穴数,乌可不明闭而不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是所谓二字之存亡.一闭之而已尽矣。太极指掌捶手解自指下之腕上,里者为掌,五指之首为之手.五指皆为指.五指拳里其背为捶。如其用者.按推掌也。拿柔.抓闭.仅用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夫捶有搬拦,…  相似文献   

15.
虚空道人 《武当》2013,(7):16-17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注:太极者,由无极而生。无极者,混元一体也。《道德经》讲:"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周行而不殆。"又讲:"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从道家的角度讲,无极、太极、四象,其相生之意并非由初始而衍生,而是同期共存的。合之则一,散之则分。拳者,由动静开合吞吐沉浮而演。人体外由躯干四肢组成,内由精气神支配。内不失其意、守中,外不失其腰、胯。下盘宜稳,上盘宜灵。有人  相似文献   

16.
连洋 《精武》2006,(3):24-27
鹤之象形取意鹤之形态鹤拳是五形拳中惟一以飞禽为模仿素材的拳法,所以鹤拳相较其它拳法而言,表现为拳意轻灵,动作舒展, 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鹤拳之精“鹤之精在足”讲的是鹤拳对于足功的要求。鹤拳之精始于足下,故练鹤拳时,须在单腿独立的足功上多下功夫。鹤拳之神“鹤之神在静”讲的是鹤拳对于神意的要求。其拳法神意要独立静止,以得其神。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变静,静变动,对动静呼吸一气间的体悟是该拳神意练习的重点。刚柔鹤拳鹤拳拳法以动静相间为旨,以刚柔相济为功,以急缓适中  相似文献   

17.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18.
自序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生万物,最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予后天形质,后天形质,包含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阴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发明拳术,  相似文献   

19.
桑原秀策让先鬼 源治(弈于一八四八年)转换之妙虽然鬼 的出生年月日不详,但是,他比秀策要年长,是当时颇受欢迎和尊重的一名棋手。在下这盘棋时,秀策时年二十岁,这也是他和源治的初次对奔。经过话:右上白20是秀策流。虽然这一手选择A点似乎形势更为开朗,但是秀策却基本不采用这种走法。如果白42选择45,则黑B,白棋42、44继续扩大着眼点,黑棋则以黑47迎战。图一(轻易做活)如果白1不选择如图白1位置,则黑有A点可选。但是黑2以下至黑8仍是好棋,如果白棋不以白9防守,则黑B的打人将使白棋很难受。从黑10…  相似文献   

20.
力战算知算知是九世安井,天保四杰中的一人。在旧的《秀策全集》中,与他的对战谱较少,所以我们认为有一些棋谱并未被纳入其中。后来我们发现了他的数局棋谱,在此介绍的便是其中的一局棋。(经过谱)黑15的出现标志了这局棋的特征──力战。黑39如果选择42,则白棋选择A。黑61、63是明快的攻击手段,白棋是如何应付的呢?图一(算知的力量)算知虽然是天保四杰中年纪最轻的一位,但是他仍比秀策年长19岁。从白1开始,双方恶战的战线被扩大了,但是,进入力战状态的算知却绝非善辈,就连秀策的老师秀和对其的力战也要退避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