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台湾统一比港澳回归有更多的不利因素,国际方面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存在较强的冷战思维和较大的国际阻力,岛内方面表现在台湾民众的“统一”心情,不如港澳民众的“回归”愿望更强烈。解决台湾统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发展中国自身实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别对待国际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两岸共同历史化和民族血缘关系;采取“扩大放小”的方针处理台湾岛内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趋于减少,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分析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后,梳理出这是由于台湾在解除戒严后形成独特的政治生态环境并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尝试提出通过政治社会化的再建构来化解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异化,建构两岸民众共同的国家认同,推动两岸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3.
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背景。它经由台湾岛内的“本土化”运动到所谓“台湾意识,”进而异化为国家分裂主义思潮,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掩盖下,以“去中国化”为内核,通过断绝、割裂海峡两岸的历史传承和交融,从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和民众灵魂等方面,悄然影响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理念的认同和统独心态,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国际科学与实践会议”于1997年8月11日至8月14日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举行。会议组委会是由俄罗斯、独联体及亚洲东部国家组成。中心议题为亚洲问题,旨在“从历史和当代看各国人民之间相互友好联系、发展合作及建立伙伴关系。”承办这次会议是亚洲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和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师范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有俄罗斯、中国、美国、韩国、朝鲜、越南、蒙古、日本等国家的代表约一百多人。在开幕式上会议组委会主席、AB.加弗里卢克教授,首先代表组委会作欢迎词;由会议组委会副主席、“亚洲问题国际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研究历史教科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对某些历史问题的认识、态度以及民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回顾近年来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相关研究,从研究内容侧重点进行分类.目前对台湾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论和教学法方面,大陆学者与台湾学者相比内容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对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回击了“台独”主张.对教科书研究的回顾有助于学者进一步明确研究路径,为理解台湾当局政策及大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之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推出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 ,战后 ,仍坚持“皇国史观” ,否认战争罪行 ,成为日本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 ,歪曲史实的根源。 2 0 0 1年 4月“教科书”案使日本右翼思潮达到高峰 ,这必将对日本下一代产生长久的恶劣影响 ,也为人们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警钟。  相似文献   

7.
使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BS)数据,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的认同。比较基于如下两个维度:一是中国形象在泰国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比较;三是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在泰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日本旗鼓相当,中、日两国的形象略好于美国的形象,甚至在认可度的最高点上对中国形象的认可度比日本还高,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泰一家亲"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历史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美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愤怒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慰安妇”——军队性奴隶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耻辱。  相似文献   

9.
第四个控制与利用台湾地缘区位的是日本。日本在 19世纪中叶 ,在西方国家压力下 ,不得不实行对外开放的“开国”政策。接着日本实行“富国强兵”的“明治维新”的改革新政。随着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日本亦步西方大国之后尘 ,走上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是一个由西太平洋岛弧上的日本列岛组成的国家 ,其对外的侵略与扩张的方向 :一是向西往朝鲜半岛登亚洲大陆、想通过满蒙控制中国。这就是日本的“大陆政策”。另一是沿着岛弧向南、北扩张。向北是想控制千岛群岛与库页岛 ,向南是通过台湾进入东南亚。相比之下 ,东南亚领土面…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集体记忆,如果没有共同的集体记忆,这个民族就如同失忆的人一样,不知道自己是谁?现在哪里?要去哪里?也就自然任人摆布,甚至任人宰割。而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文化是灵魂,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支撑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因此,想要灭亡一个民族,首先就要消灭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摧毁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日本殖民者深谙此道,为了达到其永远霸占台湾的罪恶目的,他们开始有计划地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篡改台湾的历史,企图抹去台湾人民的历史记忆,割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特别是1937年以后大力推行以灌输大和文化及“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皇民化”运动,其最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摧毁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精神,把台湾民众改造成日本天皇的驯服子民。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朝政府向日本屈膝求和,于1895年4月11日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台湾、澎湖列岛等割让给日本;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一水相隔,唇齿相依,当割台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族人民群情激奋,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台湾人民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反对更为强烈,在《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台北民众“鸣锣罢市”,愤怒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中、台南一带人民发出了“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誓言。就在台湾人民积极准备抗战时,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悲愤抗议,不顾台湾人民的死活,竟电告当时  相似文献   

13.
[政治知识链接]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相似文献   

14.
二战期间,欧亚战场上德国和日本两个罪魁对世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战后,德国人痛定思痛,从政府到民众,开始了漫长而认真的忏悔。但日本当局,尤其是自民党首领却丝毫不学“轴心国”的自衷自忏,反而绞尽脑汁万般抵赖,一贯坚持其荒唐谬论。但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国家人赃俱在,墨写的谎言和空口的假话决掩不住血写的历史。同时,日本人当中的清醒者则代表了不愿身陷苦海、永远与耻辱为伍的日本人民。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首届“亚洲音乐盛典”在韩国首都汉城隆重举行。F4、黎明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当红歌手同台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并接受了由韩国总理颁发的“亚洲音乐杰出贡献奖”,中国内地则有杨坤和孙楠出席。由于此次盛会明星阵容强大,又创造性地提出创建“亚洲文化共同体”的概念,韩国KBS、日本NHK以及亚洲多个国家的媒体都赴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篡改侵华历史,激起了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篡改不了的。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对抗美、英,争夺殖民地和远东霸权,成为亚洲的“主人”,妄图一举占领中国并进而独占整个亚洲。为了提供战争所需的充足的物质储备,日本军部早就有“开发东北”,占领内蒙、华北,征服全中国的野心。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以后,大肆掠夺,到处烧杀,奸淫妇女。中国人民对日本法西斯的“三光”政策兽行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寇占领南京后的大屠杀,充分暴露了他们的侵略本性。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三、四十万人民惨遭日寇屠杀,尸体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在错综复杂的中美日三边关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日益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日同盟找到了新的战略契合点:以美日同盟为基轴,构建“以台制华”的地区安全新机制;依托“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积极推动对台“实质关系”,为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相似文献   

18.
在亚洲,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不仅经济较为发达,而且教育考试也较有代表性。特别是二战以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大都达到或超过了“大众化”的标准,目前都在积极探索适应新世纪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高等教育新模式。高校入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第一道“门槛”,日本、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中国人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1945年台湾终于光复。对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台湾民众欢欣鼓舞,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高度融合,表现出空前一致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与腐败,台湾民众因对国民政府不满导致1947年爆发反政府的“二二八事件”,台湾人民的本土意识空前膨胀,民族精神失去主导地位。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台湾民众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产生了更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军国主义沉渣泛起,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认罪、赔偿,这是由于日本特有的天皇神国观、弱肉强食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国家愚弄民众、掩盖真相的教育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21世纪,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应与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