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义刚 《青年记者》2009,(24):71-71
《小城大爱》是镇江市首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并使用城市实名拍摄的电影故事片,讲述的是江苏大学学生陈静倾注爱心帮助生病同学,她的故事感动了镇江市民。后来当陈静自己不幸患上白血病时,全市掀起了拯救爱心天使的“满城尽飘黄丝带”行动。随着黄丝带行动的深入,“大爱镇江”也成为镇江市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2.
对于地方媒体来说,青岛涌现的众多名牌企业以及由此形成的"名牌现象"无疑是一座丰厚的新闻素材"富矿区".一个城市具有自身区域性的特色与亮点,充分挖掘这些特色与亮点,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精耕细作,这是城市电台新闻报道的优势所在.多年来青岛电台立足地方新闻资源优势,不断打造报道精品,2005年推出的系列报道<"微尘"在行动,爱心铸品牌>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创作再次体现了这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8月23日下午,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板城酒业共同主办的"1+1的温暖——第十一届爱心助学圆梦行动"捐助仪式在河北电台演播室举行. 回顾十一年历程,我们收获了很多,从学子于艰难困苦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中学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一个个慷慨解囊的爱心人士身上看到了善爱的光芒,从那一张张命运得以改变而绽放的笑脸中我们品尝了施助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苏州台"爱心小屋"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民生新闻从报道到行动的发展思路,从而走出对民生新闻的狭隘理解,走向更宽广的公众新闻,与所在城市社区建立一种密切的认同感和社区共同体,这也是城市台在面对央视和卫视围剿之下的突围之路。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明确媒体行动的边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12月27日开始,一场持续了22天的"铸铅行动"给哈马斯和以色列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加沙,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亿美元,城市基础设施回到"石器时代".行动过程中,双方的舆论战激烈,其中很多细节令人回味,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爱心报道,或称爱心新闻,在本文中并非仅指有关慈善事业的报道,而是指一切能够体现媒体关爱社会之情,激发受众爱心,弘扬仁爱精神的新闻报道。媒体上有关公益性事件、慈善活动以及各类爱心行动的新闻报道,均可称为爱心报道。媒体将人本主义精神灌注在新闻报道之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对爱心题材的广泛关注,使得贫弱孤寡在媒体的呼吁下得到救助,令许多善行义举通过媒体传播得到弘扬,凡此种种,既达到了通过新闻报道救弱扶贫,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和仁爱的目的,也生动体现出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为媒体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令人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7.
为农民工送一张"爱心影碟",设立一个"农民工开放日" ,举办一次"农民工卡拉OK大赛",为农民工办一场"市民讲座"……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同行者,绝大多数农民工仍然难以真正融入所生活的城市.要拉近他们与城市的距离该从何入手?<河北日报>的记者编辑们经过精心策划,选择了将市民的公益情结作为突破口,推出了"2006关爱农民工,城市在行动"大型主题月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每年七八月份,帮助寒门学子圆上大学梦的爱心动员,即"关注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是大众媒体的常规报道.近年来,我的"吁捐"新闻帮助多名贫困生找到捐助人,圆了大学梦.与此同时,我的"吁捐"过程也曾遭遇挫折,甚至吃过"闭门羹".对"吁捐"新闻如何融入人文元素,我认为可归结成一句话:"吁捐"新闻必须出于媒体记者的爱心,在采访及写稿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0.
《寒窗故事》是嘉兴电视台公共频道坚守了五年的一个公益助学行动。类似的助学报道其他媒体也一直在做,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家只把目光停留在学费的募集上,满足于解决个体的困难。如何把单纯的助学报道演绎成能引领青年学生自强奋斗、回馈社会的公益行动?我们在2009年《寒窗故事》第五季公益助学行动中进行了尝试,在坚持原来奉献爱心、捐助希望主旨精神的前提下,对活动内容进行充实、延伸。增加对前几季寒窗故事主人公的回访,让好心人了解他们播种的希望在成长;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海燕社社长郑荣的办公室里,一幅题字"爱心"挂在她对面的墙上,那是少林寺释永信方丈赠送的,以感谢海燕社长期为少林寺慈幼院儿童提供的多方面资助."童心,真心,爱心",一直是海燕社追求的.  相似文献   

13.
张刚不仅是新闻界的先进典型,还是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前些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回家很兴奋,说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到他们山师附小去了.10月29日上午,南部山区大水井小学,第三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挂牌,送去2500余册爱心图书,里面就有我儿子捐献的好几本书.是"张刚大篷车",让孩子们懂得爱的付出,享受爱的付出.  相似文献   

14.
"扶助行动"是武汉晚报的爱心公益专栏,启动于2002年4月,主要通过深入采访精心报道、积极组织慈善公益活动,呼吁爱心人士帮助老、弱、病、残等困难弱势群体,并开展紧急救助、扶危济困、助学助养等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19日,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百人援蒙"行动在京隆重启动,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作为活动爱心合作伙伴,全程助力"韩红爱心百人援蒙"行动。同时,这也是太阳雨携手CCTV、光明日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内蒙站的正式发起,7月6日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将与韩红百人援蒙车队一起,奔赴内蒙,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并沿途捐建"阳光浴室",以及帮扶需要援助的社会福利机构及群体。来自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民政部、国家民委、全国青联等领导以及企业界、医疗界、媒体  相似文献   

16.
"闲物送人",搭建民生平台 2007年初,<牡丹晚报>开办了一个崭新的栏目-"闲物送人".这种由媒体倡导的新型爱心互动救助形式,在全国媒体中首开先河,很快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喜爱和积极参与.不少热心市民将家中闲置的衣被、书籍、文具、家具等物品捐给"闲物送人"栏目组,与此同时,一些困难群众也纷纷到报社领取所需要的物品.晚报抽调骨干记者专人负责,在对捐献物品和送出物品分别登记的同时,也将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整理出来在栏目内刊发,社会反响大,关注这项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邱光华 《传媒》2021,(17):53-55
近年来,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一批外国视频博主也"出海"中国,活跃在B站、微博、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丰富的内容创作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大美风光、社会变迁等,架起了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我是郭杰瑞"为参照样本,探究其Vlog的叙事之道,并借此分析"洋网红"应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创办了人物新闻故事栏目,它将笔触伸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或历史名流的故事.<海南日报>也相继开设"海之南""往事"等版面,挖掘地方文化及历史资源,以讲述旧闻为主.这些"旧闻"里的人物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有浓烈的怀旧色彩,特别能调节硬新闻的严肃性,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国进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建构中国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讲好中国故事,既有怎么讲、讲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讲的问题,也有由谁来讲、讲出什么样的效果的问题.这里想强调的是,从传播者角度看,中国故事特别是中国好故事不仅要自己讲,还要别人讲,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他者"视角、"他者"讲述.从以下几个新老"他者"传播案例中,我们或许会有特别的感受,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江海 《新闻世界》2006,(10):42-44
有很多人眼里,上海戏剧学院是明星的摇篮,其实,在这里做梦的,除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和城市下岗家庭的贫困生。为筹钱交学费一名学生甚至上街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一名叫董栋的同学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下岗母亲举债10万从河南来到大上海,她要和儿子肩并肩开展一起爱心自救行动、留住儿子的贫困同学。随后,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名主持人沈婷婷、张芳、孙宇翔也加入到这次爱心行动中……[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