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中的出版情况少为人和。本刊1998年第2期曾刊登方厚枢同志所写《缅怀周总理“文革”时期对出版工作的关怀》一文,反映了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关心、指导出版工作的若干情况。张稚枫同志多年研究“文革”出版史料,我们特请他分题写成短文,从本期起陆续刊发,以弥补出版史中的这段空白。  相似文献   

2.
文革”期间,周恩来对濒临灭顶之灾的出版事业十分关心,多次作出指示和采取各种措施,为纠正极左思潮、恢复出版工作费尽了心血。为什么一个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竞如此关注出版工作?“文革”前担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室主任,“文革”中先后担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和办公室主任的吴庆彤,在他所著的回忆录中作了如下表述:  相似文献   

3.
“文革”期间,1967年1月,出版局和文化部机关先后全部陷于瘫痪。5月11日,“中央文革”宣传组在首都出版部门和国家计委等单位抽调十几个人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我被调入这个办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本刊曾在1987年第1期上《对“文革”历史的叙述应持有的态度》一篇短评中说:“文革”这段历史,背景很特殊,时间距离我们又很近,许多当事人都还在,弄得不好,容易引出许多纠纷。因此,对这段历史读物的编写和出版,宜持慎重的态度,遵守有关规定和纪律,千万不可各行其事。但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争相出版了一些介绍“文革”历史、事件、人物的图书,其中,有不少还用了所谓“野史”、“轶事”、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常在旧书网上浏览,今年春天,突然发现有一些香港在“文革”(1966-1976)中出版的署名茅盾的书,引起我的好奇。因为,据我所知,“文革”中的茅盾虽然没有受到游街批斗等冲击,但基本上是被政治遗忘、社会遗忘、文化遗忘的人,怎么会在香港出版作品集呢?据《茅盾日记》记载,“文革”开始时,  相似文献   

6.
“文革”时期古籍及研究专著出版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开始后,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被迫停顿,已出版的大批古籍和研究专著被当作“四旧”给“横扫”了。直到1971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作出明确的批示后,对“二十四史”的点校开始恢复,古籍及研究专著的出版才稍有一丝转机。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图书出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4年来,经济图书出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品种、形式、内容、作用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经济图书出版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图书的出版品种,1965年约为190种,“文革”中跌入最低点,“文革”后,逐步复苏,1978年达到259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步入一个兴旺、繁荣时期,14年共出版约三万种。  相似文献   

8.
自晚清以还,外国通俗小说通过翻译、出版进入中国,已有相当之发展,1949年后,又经历“十七年”的“复苏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和新时期的“繁荣期”等阶段.本文在考察不同阶段通俗文学译介的出版历史、现状的基础之上,就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曾老.“文革”期间.人民出版社的全体人员都曾下放成宁“五七”千校,其中有不少著名出版家。后来都是您熟悉的同事。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八十年代,当然是指二十世纪那个特定的十年。讲这十年的出版,不能不讲作为起点的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场反思“文革”的拨乱反正。我有幸成为出版领域这场斗争的积极参与者,批判“两个估计”、缓解书荒、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进入60年代开始活跃,截止到“文革”掀起,可称作它的第一阶段。从“文革”结束到现在,可称作它的第二阶段。下面,按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并将重点放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广播文艺理论研究的文章,主要刊登在由北京广播学院编辑并出版的《广播业务》杂志上。其中绝大部分是研究探讨“电影录音剪辑”节目和“广1播剧”的文章(注:“广播剧”部分因另有文章专论,这里就略去不谈了)。研究“电影录音剪辑”节目部分,基本都收集在由王雪梅编辑的《从银幕到广播》(198年元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论文集中。这个…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国的出版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许多出版机构被合并和撤销,编辑出版干部受到批判、迫害,大批人员下放“五七”干校,大批图书被作为“封、资、修”的毒草封存甚至销毁,出版数量锐减。“文革”开始的第一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从1965年的20143种减少将近一半,1967年又猛降到2925种,1968年至1970年,每年出书均在三四千种左右。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股“文革手抄”热流在涌动。一些不负责任的炒作,使一些对“文革”不甚了了的小青年似乎发现了新大陆。更有甚者,要将“文革手抄”作为经典载入文学史册! 对此,作为一个“文革”过来人,有必要说几句真话。“文革手抄”政治批判“文革手抄”是“文革”极左和青年狂热相结合繁殖的怪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旗帜的指引下,从“反右派”到”反右倾”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中国极左的成长轨迹。而从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到“揪叛徒”、“挖特务”、全民“清理阶级队伍”,则是“文革”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道路。“文革”极左一煽再煽,狂热的青年群体则一烧再烧,整、揪、挖、清,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4.
讨论期刊可读性的意义 期刊起源于欧洲,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期刊的出现相对较晚,20世纪三十年代是我国期刊发展的一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1936年全国出版的期刊数超过3000种。建国后我国的期刊步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到了“文革”时期却跌入一个深谷,1967年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已不足30种。“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期刊业经历了复苏、发展和竞争三大  相似文献   

15.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16.
出版繁荣的目标出版繁荣,是指出版业的昌盛发达。建国40多年来哪个时期出版业比较昌盛发达呢? “文革”十年根本谈不上昌盛,而是萧条。“文革”前呢?应该说基本上是逐步繁荣昌盛的,特别是1957年之前和1962—1965年那段时间。1958年大跃进,编辑也放卫星,日出一书,是虚假的繁荣,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繁荣。再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多年,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出版界也获得很大成功。但是,毋庸讳言,这10年的出版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1986年之后到1989年初这段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在改革开放中没能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出版界在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文革"报纸经眼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搜罗了笔者所经眼之河南“文革”时期有关单位或派别组织所出版的报纸目录,对后学者研究河南地方史志、地方文献等势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十三大的精神,加快和深化出版改革,确实是当前应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思考问题,我想回顾一下四川出版社改革的情况。四川出版工作较为重大的改革有四次: 一次是突破了“文革”前规定的地方出版社的“三化”方针,试行了“立足本省、面向全国”的新方针,使四川出版事业异军突起,获得了大解放。可以说,川版图书能有今天的繁荣局面,靠的就是这个方针。这是地方出版方针的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新闻出版署和全国版协召开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研讨会,许力以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其中谈到1979年长沙会议前后情况。许当时担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他说:长沙会议的确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很重要的会议。回顾“文革”后,国家出版局主要是批“四人帮”和解决书荒问题。 国家出版局拨乱反正,花了二三年时间。当时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学术译著出版难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界一个突出的问题。 以出版科技作品面较宽的科学出版社为例。该社自1954年建社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出版科技译著,直到1986年(“文革”期间除外),译著占出书总数的比例一直在40%左右。但从1987年起,译著所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