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界》2013,(3):9-9
《视听界》“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 全国广播影视期刊年会,5月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视听界》的主打栏目“封面话题”(编辑:王晓明、单文婷、赵秋杰)再度荣获2012年度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这是自2010年设立栏目奖项以来,“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有《南方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另外,《视听界》报送的其他4件作品亦全部获得较高等级奖项。评论《美国〈新闻周刊〉告别纸版传统媒体的黄昏来临?》(作者:王晓明)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书籍封面设计随想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薛珠现在有关封面(或装帧)设计的论著确实不少,内容大多论及创作规律和技巧运用,却往往忽略了封面设计的本质,于是我产生了“拾遗补阙”的念头,记下几句随想。书籍封面,首先是一种特定的包装。为什么说“特定”?因为不是其他...  相似文献   

3.
贵刊封面上,标有“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字样,请问,何谓“全国核心期刊”? —读者 —读者 答:据最近接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编委会”的来函称:它是“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并请学科专家鉴定”确定的。 来函说:“《新闻爱好者》被确定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即第三版)。该书已于2000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次重新研制筛选中文核心期刊,被列为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  相似文献   

4.
《翻译论集》(修订本)之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论集》一书的封面题字,取自怀仁所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中,“翻译”二字的书写很特别:“翻”字少了一撇,而“译”字又多出一撇。对此,罗新璋先生别有新解:“(这)无意中点破了译事的玄机:翻译必然有得有失。”翻译有得有失,《翻译论集》的修订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吴强 《云南档案》2005,(4):22-24
首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档案馆一堆旧资料中,一本装帧很朴素的册子,为“崇文印”1947年元旦再版书,小32K直排版。封面从左到右有三行毛笔行书字,分别是书的作者“方诚上校”,书名“八年抗战小史”和题写书名者落款“杨宝谷(印)题”。翻过封面排印有”追悼抗战阵亡军民,拥护中华民国宪法”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野莽 《网络传播》2010,(9):95-95
《计算机世界》大约是一份官办周刊,因为时值7月就出到了28期。这期封面是一只肥嘟嘟的企鹅身中三刀,两滩殷红鲜血下面的标题比刊名还大:《“狗目的”腾讯》。企鹅是谁?刀是谁?腾讯是谁?为何是“狗日的”?设计者成功地诱我打开杂志,看到这么一个挨骂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9,(4)
掀开一本杂志,市场营销的喧嚣声便向你袭来。笔者本能地觉得,作为工商类期刊就该如此的。翻到封面,四个字的刊名却让人愕然:《行为科学》。愕然之后静思:《行为科学》的办刊宗旨是什么?一本“在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协助下”编成的《最新中国期刊全览》(编者署名“...  相似文献   

8.
日本出版新闻社出版了《如何制作封面?——书店店主制作的图书封面集》。这本书浓缩了属于图书封面收藏爱好者团体“图书封面友好协会”的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9.
封面女郎:为何如此性感——解析《女友》封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青年记者》2007,(6):57-58
对一本杂志来说,封面就是其“门脸”。它对于公众想象与销售量异常关键,这是杂志经营业由来已久的共识。1999年至2001年担任《英国嘉人》(UK Marie Claire)杂志主编的利兹·琼斯(Liz Jones)曾坦言,“现在,人们选择一本杂志到从书架上取走它的平均时间是3秒钟,杂志成也封面,败也封面。”①杂志封面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推销与宣传的作用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女就开始作为一种化资源出现在我国各类杂志上,尤其是女性杂志,而封面女郎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由甜美变得性感,由保守变得开放。本试以《女友》杂志为例,通过比较研究其18年的封面女郎变化,来探寻女性时尚杂志封面女郎形象变迁的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核心期刊”的由来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新闻核心期刊?编辑同志:《新闻战线》杂志的《服务热线》栏目,从今年第3期开办以来,服务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我期期必看。我有个问题,想请你们解答一下,我常看到一些杂志封面上标有“中文核心期刊”和“新闻核心期刊”等字样,这两者是如何划分的?湖北读者刘玲《新闻战线》编辑部的同志要我就“新闻核心期刊”这一话题,回答一下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作为“新闻核心期刊”的“鉴定专家”成员,有责任、有义务来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现将有关问题回答如下:“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余婷 《新闻实践》2010,(7):26-28
2010年1月20日,苹果发布了新款电子产品——平板电脑iPad。《华尔街日报》紧随其后开发了iPad付费应用程序;两周后,已有3200多名iPad用户成为《华尔街日报》iPad程序的注册用户。这些用户可以通过使用iPad阅读《华尔街日报》的iPad版,该报执行主编罗伯特·汤姆森表示:“《华尔街日报》开发的iPad应用程序能给用户带来阅读报纸的纸般感受。”  相似文献   

12.
据《传媒周刊》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杂志集团旗下《美食》(GoodFood)杂志被定为第一份提供iPad版订阅服务的BBC杂志,并为不在“苹果商店”进行订阅的客户提供更为合理的交易。  相似文献   

13.
据《传媒周刊》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杂志集团旗下《美食》(GoodFood)杂志被定为第一份提供iPad版订阅服务的BBC杂志,并为不在“苹果商店”进行订阅的客户提供更为合理的交易。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的毕业生。也能进入新闻媒体,其中不少人在记者编辑岗位上工作游刃有余.新闻院系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优势吗?一些同学思前想后.总觉得很迷茫。  相似文献   

15.
创办于1923年的《时代》杂志,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新闻周刊之一,有世界“史库”之称。它对新中国的报道在1972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之前,一直持反华立场;尼克松访华后,其报道才趋于客观。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每期都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6次登上《时代》封面。  相似文献   

16.
"猹"是什么?     
“猹”是什么?傅憎享“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吃瓜了。”──鲁迅《故乡》猹字首见于鲁迅小说《故乡》,然而猹到底是什么?《辞海》:猹(zha渣),獾类的野兽。《现代汉语辞典》:猹(cha),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修订本1...  相似文献   

17.
孙艳  海燕 《图书与情报》2006,(6):143-145
关于“书衣”,历来是有些不同说法的。 在孙犁先生那里,书衣是包书皮的代称。孙犁先生不仅给书包上书皮,还在书衣上写文章。上世纪70年代初期,孙先生利用废旧纸张来包发还的旧书,在书衣上标注书名、作者、卷数,并写些小文,以“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在日本,“书衣”亦是指包书纸。书店店员会征求顾客意见,是否需要包上书衣。而在欧美及台湾,书衣却是指代封面上的活动书皮。钟芳玲女士在《书天堂》中说:“欧美书业的出版习惯,一般都是先出精装本(hardcover),再出平装本(paperback)。而精装本的硬壳封面外,往往还要加上一件活动的防尘纸封套,英文名之为‘dust jacket’或‘dust wrapper’,台湾出版业俗称为‘书衣’。这件书衣,其实可视为‘封面的封面’。”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09,(5):22-27
一、“高铁时代”的精品战略要求的是“集体英雄主义”的系统竞争力 《视听界》:一剧(指《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影(指《南京!南京!》)的成功,标志着江苏广电总台内容产业由“赛马时代”升级为“高铁时代”。请结合总台实际,谈一谈两个阶段的内容生产分别是什么格局?主要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说起新闻改革,总要谈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可“减少”是“减少”,毕竟还是要“报道”。而况作为基层党报,有时还难以“减少”。好,你“减少”了,他(通常是秘书)一个电话打过来:“怎么不见报?嗯,是不是我们这项工作不重要?”你敢说书记、市长(包括一大排副的)的工作不重要吗?不敢吧。老实说,我们只能是尽可能地减少领导活动报道。  相似文献   

20.
家藏小字帖一本,呈蝴蝶装,帖长30.5公分,宽14.5公分,封面封底为绫装呈深蓝色有方形及圆形金色花纹图案。帖的内容为:宣示表、羲之临钟繇帖“墓田雨舍”、繇自昨疏还示、史孝山“出师颂”(章草)、隋僧智永集王右军书。 帖的第一页右上角盖有阳文篆书“晋府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