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诗药”治病,读者请君定会以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方夜谭”。近年来在国外传媒时有传闻,而且言之凿凿,使你不得不信。一是据英国权威报纸《泰晤士报》披露;1882年英国著名医生西摩·布利曾用《爱的深化》诗集为“诗药”处方,让病人尽情朗诵,结果治愈了多例患有抑郁症病人。二是据美国《纽约时报》载:1959年,美国妇女马茜·辛普森思患乳腺癌,手术后,遵照医生开的“诗药”处方,坚持吟诗疗疾,并学会写诗,以此来消除癌魔造成对身心的阴影,一年后,果然得到了康复。三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拥有5700万人口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2.
医生給病人开的处方上都要注明药物的用法,病人从药剂师手中領到药物后,药剂师还要核对处方,把用药的方法再向病人解說一遍,由药房买来的成药也都有用法說明。口服的药或注射的药都有明确的規定:每次用多少,多少时間用一次。  相似文献   

3.
正伦敦大学神经学研究所的布兰德纳等人在2015年9月10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注射提取自尸体大脑中的生长激素或可在接种者机体中留下潜在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种子"。一石激起千层浪,源自人尸体大脑中的生长激素(人源生长激素)引起的祸端并非只是可能"传染"阿尔茨海默病,而是早就引发病人患克雅氏病而死亡。如果说人源生长激素是导致某种医疗灾难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那么,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不会是倒下的最后一张牌。仅仅是怀疑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0,(10):28-29
"当你生病了,《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医生开了方,《是药,是水,还是毒》?你可千万要小心,《别让医生骗了你》啊,所以《求医不如求已》。马悦凌既然教了大家《不生病的智慧》,何不《做自己的医生》?最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位网友对前段时间流行的养生书籍进行调侃。这不仅折射出当下的养生乱象,也反映出医疗与保健的严重脱节:病人到医院看病,只能得到医生的治疗而无法开到与治疗息息相关的保健"处方"。随着一个个所谓的"养生专家"走下神坛,我们不禁要问:"专家"不可信,网络不敢信,我们究竟该到何处咨询我们的营养健康问题呢,到底该怎么吃才最健康呢?怎样才能做到"治"与"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孙凤霞 《今日科苑》2007,(11):119-119
常常听说如何当好一名老师,如何当好一名医生,却很少听说如何当好一名住院病人。其实,当好一名住院病人也是有学问的。希望下面几条建议对您能有所帮助——知道自己的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病人一住院,都会有自己的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负责病人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5日,在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宝善村张飞龙的蜜柚园里,笔者看到,被平和广大柚农亲切称为"柚医"的黄东来,正在为张飞龙开保花保果处方。据了解,这已是黄东来今春以来为柚农开出的第368张处方。近日,黄东来获评"2011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是全市唯一一位。  相似文献   

7.
柯云 《今日科苑》2005,(8):51-51
患希望医生能尽快确诊,对症下药,妙手回春,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然而,有的病人存在着种种不良心理行为,造成医生诊治上的困难。以下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电子鼻(eNose)”,它可以“闻出”病人携带的病菌,甚至能给出合适的处方。“电子鼻”就像×光仪一样,它可以绘制出病人的“呼吸图”,医生可以从中看出病人是否受到细菌的侵害。“电子鼻”还能提供对抗这种细菌的最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目前基层医生对于处方中抗病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基层医生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科学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某医院基层医生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基层医院的门诊处方500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临床医药要学的医理知识以及用药的规定,对基层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使用针剂处方有399例,占据着整个比例的79.8%,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15例,占据83%。结论:回顾分析限制得出,基层医院滥用抗菌药物现象严峻,以期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钱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134-134,99
药物品种在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增加,药品知识每lO年左右就会有50%的部分老化,而且这个周期还在进一步缩短,这部分导致了现在的医师对大量有关药品的基础信息无法记住和利用;同时在繁忙的日常医疗工作中,比如门诊医生可能平均要在3分钟之内就处理一个病人,而药房的发药窗口也经常是病人排队等候取药,这又导致医生、药师等都缺少时间进行处方审核。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8,(3):53-53
据媒体报道,西班牙正在一些医院进行"手机医疗计划"的试验活动. 巴伦西亚市佩塞特医院1年以前开办了手机跟踪外科门诊病人的服务,试验通过手机增进医生与病人的接触,同时为完善病人的电子病历做补充.一名病人反映说:"医生通过手机问我感觉如何、是否发烧等,并给我提出不少建议.我感觉放心多了,因为我知道出了问题会有医生帮忙解决."  相似文献   

12.
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医生只能从病人体表的迹象来看病。但即使是X射线检查,也只能通过它间接"捕风捉影"。自从上世纪30年代有了内镜检查后,医生能对整个内脏进行完全彻底的检查,让他们从此"眼见为实",一扫过去的检查"死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传统护患关系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传统医患关系中,护理人员仅仅片面的依照医生的要求,以患者疾病为中心对病人进行模式化护理,在护理中忽略病人思想感受和需求,患者不敢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造成护与患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一旦问题出现,就很可能爆发严重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4.
"假药"也能斗病魔家住纽约的乔安娜,最近竟然被医生用"假药"把困扰她5个月之久的失眠症治好了。她对媒体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在治病之初,医生给她开了一小瓶药,说是效果很好。告诉她只要每天睡觉前1小时吃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医生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医生;医生对一个病人认真负责并不难,难的是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一个人要学点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日积月累,永不停息;做医生要保住自己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为了病人安全而抛弃自己的安全。而周联生就是这样一位愿置自己于各种"危难"情况的好人、好医生,在从事近30年的神经内科医生以来,他不畏艰难困苦让无数脑梗塞、脑血栓、中风等病人重燃生命之火,用仁心仁术成就了一代仁医。今天,让我们走近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州市第一人  相似文献   

16.
误区1 随意自选检查 在骨科,有的病人一见到医生,就要求医生开CT检查,看有没有椎间盘突出。不错,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做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突出部位、程度,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但腰椎间盘CT扫描通常只选择3个椎间隙(L3/4、L4/5和L5/S1),做CT检查可能既费钱又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7.
<正>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腹痛,但大多不以为然。"没啥大惊小怪的,忍一忍,揉一揉,上个热敷就过去了"。甚至有些中老年人因腹痛进了医院,如果医生开心电图、腹部CT等检查,还要埋怨医生"乱开检查,没医德"。其实,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也是一项最复杂的临床症状。老年人腹痛更是严重疾病的信号,一旦误诊误治还可能危及生命。以下六种十分凶险的疾病都可以出现腹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在中国古代同样存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处理医患纠纷的?古代医生的自我保护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因而医患关系古已有之。古代医生同样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对待患者讲究一个"仁"。古人认为,"医乃仁术","仁术"要求医生重视每一位病人的生  相似文献   

19.
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先生是某大公司的总经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他越发珍惜自己的"本钱".为减少过多的消耗,他为自己配备了工作助理、吃精细食物、添保健精品、以车代步和每周定期光顾洗脚屋,一系列综合措施后,一向形单力薄的身体倒是"发福"了,但他并未得到渴望的健康.相反,他却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和脂肪肝等病.医生为他开具的一张重要处方便是:多多进行徒步走.  相似文献   

20.
林景新 《科学中国》2005,(10):79-79
1955年8月 安慰性药物——“社会上内科医生与巫医从未完全分家;许多患者认为医生缺乏执业的科学性,并为此而平添烦恼。当患者希望(或要求)疗效有确切证据时,最简单(也是最明智)的做法是开一剂无害的丸药或汤药。处方字迹的难以辨认是出了药。处方字迹的难以辨认是出了名的,通常会使好奇的患者猜不出药性。为了预防患者询问药剂师处方的内容,内科医生应尽量避开奶糖或人们熟知的其他组分,而诸如缬草根氨酊剂(一种镇静剂)就可以安全地开,心理上不会有坏事的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