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初唐四杰之一的义乌籍诗人骆宾王,因身世坎坷,诗文多有散逸,经后人裒集才得以流传后世。晚清学者义乌乡贤陈熙晋,政暇留功数十载,刊校辩正,订漏补阙,集成《骆临海集笺注》10卷行世,因体式完备、注释完善、引采宏博、诠注精审、考据精良成为骆宾王文集的传世佳本。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一)     
一“纯粹的山里人”,农民的儿子 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县南乡神坛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取名福寿,通用名为冯雪峰或雪峰,曾用笔名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义乌地处浙东,是古越的属地,以“报仇雪耻之乡”著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这里口耳相传,妇稚皆知。唐代写《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的那位著名文人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终至忧忿而死的宗泽,都是义乌人。这些乡邦英烈,以及由他们的事业、文章构成的乡邦文献,是义乌人的骄傲。值得他们骄傲的还  相似文献   

3.
一骆宾王是初唐著名边塞诗人,但是学界对其从军西域活动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分歧,至今聚讼不休。唐人郗云卿《骆宾王文集序》及两《唐书》骆宾王传对骆宾王从军西域事只字未提,清人陈熙晋在为骆宾王诗文作笺注时首揭此事,谓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吐蕃入寇,罢安西四镇,以薛仁贵为逻娑大总  相似文献   

4.
提起义乌,大家都会说“小商品市场”,会说“义商赚钱很厉害”。作为义乌当地的媒体人,我们也常常在思索:义乌的活力从哪里来?2012年是义乌市场建设30周年,报纸有了一个很好地梳理、报道义乌发展之路的契机。于是,义乌商报编委会进行了精心策划,推出了上百篇颇有分量的报道,被称作是一次对“义商精神”的成功梳理与宣扬传播。  相似文献   

5.
义乌商报的前身义乌报创刊于1956年5月,1960年9月停刊,1991年7月复刊,1996年6月更名为义乌日报,2000年7月小商品世界报划归义乌日报社主管主办,2004年1月1日,根据中央报刊整治工作要求,义乌日报与小商品世界报合并为小商品世界报,2005年11月28日小商品世界报更名为义乌商报,主管主办单位由原义乌日报社变更为中共义乌市委.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吗?     
我国初唐文坛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我国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4,(29):81-81
“贸易引领型”(如浙江义乌):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为义乌市场直接供货,与219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依托实体市场和发达的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势,义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卖家数量持续增加,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商品供应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纷纷到义乌采购,在电商百强县中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8.
由义乌市委外宣办(义乌市政府新闻办)、义乌商报社、香港《文汇报》联手打造的"义乌商报香港文汇版"于2007年11月13日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9.
俞平 《新闻实践》2013,(8):29-31
每年吸引着20多万名国外客商,常驻境外客商达1.2万余名;为全球供应近200万种小商品;即便每个商铺停留3分钟,走完所有商铺也需要一年半时间。这就是义乌。商品经济发达,义乌城里各种肤色的人们无不在为买卖忙碌着。在商言商,作为立足义乌的浙中新报的每期报纸,也无不浸润着浓浓的商业气息。义乌是一个新闻的"富矿",许多经济和市场领域的"率先之举"令全国乃至全球关注。多年来,融入义乌、宣传商城一直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义乌建筑工程市场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剖析义乌市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使义乌工程招投标工作更加完善,更好的为义乌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袜业行业现状义乌袜业市场是中国最大的袜业专业市场,全市1400多家袜企,年产袜子80亿双,年生产总值达85亿元,约占全国的40%。作为中国袜业三大品牌之一的宝娜斯,从家庭作坊式工厂发展到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原材料制造于一体的大型针织企业,见证了  相似文献   

12.
丁丰罡 《新闻实践》2010,(11):74-74
浙江义乌历史悠久,形成富有特色、很有韵味的地方语言。这些义乌“老古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义乌商报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在日常的采编工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健康清新的“老古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义乌市委党校深入研究本地化特色课程体系和现场教学方式,最大化地利用"义乌现象"这一教学资源,承接异地领导干部到义乌培训考察.  相似文献   

14.
朱翔 《新闻实践》2013,(6):61-62
义乌230多万人口中,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近160万。也就是说,义乌每3人中有2人是流动人口。浙中新报自2006年进驻义乌起,就将这一群体作为重要的新闻源和服务对象,倾听他们的诉求,关心他们的疾苦,  相似文献   

15.
义乌商报今年推出“摇响拨浪鼓·同圆中国梦”专栏,充分挖掘“义乌元素”,借义乌小商品圆“中国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借助地方特色活动做好主题报道,使“中国梦”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16.
义乌原先有两张公开发行的报纸,一张是仪乌日报》,为市委机关报;一张是《小商品世界报》,为义乌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经济报。2003年度,《义乌日报》广告经营额为2650万元,《小商品世界报》广告经营额为450万元,两报总额为3100万元,在全国县市区域报中位居前茅。从2004年1月1日起,《义乌日报》  相似文献   

17.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档案局(馆)正式启动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把义乌最地道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让义乌方言语音资料真实、完整地进馆入库。一是分析现状,摸清"家底"。"义乌十八腔,隔溪不相同。"随着普通话逐步推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义乌方言正成为逐渐消逝的乡音。但它就是一座宝藏,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进  相似文献   

18.
《义乌商报》是一张县市区域报,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报纸只有扎根基层,贴近地方,反映当地群众的身边事,报道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才能让读者喜闻乐见。同时,义乌是一座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商报》也以商为名,只有牢牢抓住经贸报道尤其是市场报道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做出义乌特色。市场报道成为要闻版的主角在做好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常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9,(30):39-39
义乌/阿拉伯人浙江义乌有一个阿拉伯人聚居区。在浙江的阿拉怕人大多是商人,还有一些翻译人目和小敷。卟国穆斯棒商人文化普遍较高,有经济头脑和一定的财力。义乌当地政府的统计显示,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舡伯人已经超过3500人.另外,还有数目鹿大、无法精确统计的采来往往的阿扭伯人。伊拉克驻华走使馆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居住的伊拉克人大约有2000到3000人.  相似文献   

20.
金烨 《新闻实践》2013,(7):63-64
义乌是一座国际性的商贸城市,外商云集,商品进出口繁荣.独特的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义乌发展模式”,促使《义乌商报》不断调整传统办报思路、定位目标,拓展海外报道,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与香港《文汇报》合作,实现借船出海 在义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需要“对外更开放,对内更凝聚”.对外更开放,就需要有实质性的宣传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