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彭光玺编著的《中外文化交流博览》一书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兼工具书和有趣读物两种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该书以轻松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翔实介绍了我国有史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众多的中外文化交流遗迹和国内外享有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史》丛书序季羡林最近几年,我在几篇论文中,在学术会议上的几次发言中,都提到一个观点: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只要稍稍思考一下,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试想,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今天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我一向主张文化产生多...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文化交流》创刊30周年。我在《文化交流》担任英文翻译已有20年。这20年里,《文化交流》从季刊变成双月刊,又变成月刊,每期的页数从40多页扩展到现在的80页。我有幸经历这些变化,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拓展和深入。我从事翻译工作至今,遇到很多作者、编者、读者,读到无数好文章,翻译工作中有经验,有教训,有辛苦,也颇有趣事,更有成长。所有这些,回想起来,感慨良多。那时我在张贻瑾老师指导下工作。她仔细阅读和批改每篇译稿,为英文行文流畅准确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手把手  相似文献   

4.
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是跨世纪的国家“九五”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由新闻出版署直接策划并组织实施 ,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分辑出版。《大中华文库》第一辑共十一种图书 ,其中《庄子》、《老子》、《论语》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刊登在《文化交流》2014年第3期头条的《绽放在宁波的国际"红牡丹"》一文,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对外传播新闻报道"金鸽奖",佳音传来,让我们回想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与《文化交流》一同走过的中外文化交流岁月往事。国际友人从《文化交流》中找到了在中国的精神家园"红牡丹"创建于2012年10月,落户宁波的大学园区(鄞州区)图书馆,是一个向外籍人士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及宁波地方文化的社会公益组织,也是"宁波国际交流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春末的一天,彭光玺同志将一本厚厚的《中外文化交流博览》赠送给我,并谦虚地说让提提意见。这本书是中国旅游出版社于1994年10月出版的,没想到此书竟有80万字,且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如没有相当的毅力和孜孜以求的精神难于成书,足见作者的辛勤。本书的编著者彭光玺同志长期在对外文化交流战线工作。编辑职业的习惯和他对工作的偏爱,使他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又编出了《中外文化交流博览》这样一本书。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正如文化部刘德有副部长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评价的那样:“纵  相似文献   

7.
秦峰 《文化交流》2016,(1):46-47
正记得1985年的一天,父亲的老朋友刘丹伯伯(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来我家,谈起他提议创办的《文化交流》杂志很快就要出版了。他兴致勃勃地说:"改革开放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我们浙江有许多中华文化的资源,也与许多海外华侨有割不断的联系,我们办这个杂志是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的。把中国的文化精华引荐到国外去,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这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拓宽眼界,是  相似文献   

8.
“莺啼燕语报新年”,2011年的新年已经来到。值此辞旧年迎新春之际,我谨向热情关心和支持《文化交流》办刊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文化交流》的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以及《文化交流》的办刊工作者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文化交流》因你们而精彩!  相似文献   

9.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9):60-60
本期重点推介的是,由中国外文局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出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该项目开创了新型合作方式,成为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系列丛书凝聚了众多中外学者和中美编译出版人员的心力与智慧,是跨越世纪、跨越大洋的合作,是60年对外图书出版的辉煌成果之一。 《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丛书大型合作出版项目始于1990年,迄今中英文版同时在中国和美国出版发行了《中国绘画三千年》、《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雕塑》、《中国书法艺术》,按计划全部项目将涵盖多文种画册、中国文学名著、中国哲学思想三个系列70种图书。系列丛书已经出版的部分著作,在两国均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从1997年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面世以来,多本图书已被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国会图书馆和耶鲁大学等,在美国政界、文化界、学术界备受关注与重视,为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挖掘和展示浙江民间美食文化为特征的《中国浙菜·乡土美食》(简称《食美浙江》)一书,从众多美食类书籍中脱颖而出。为什么美食可以作为一种共同的语言?美食浙江的文化魅力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来到了中国衢州。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我从事了一份以前未曾做过的工作,同时也交上新的朋友。对我来说,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来到衢州时一直有些紧张和担心,而即将独自去面对所有的一切让我尤其感到焦虑不安。此前,我曾经到过中国首都北京,但那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情况:那时我是学生,  相似文献   

12.
依华的梦     
沙舟 《文化交流》2009,(1):41-43
天堂杭州,西子湖畔,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美丽地方,一座让人高不可攀的美术殿堂。  相似文献   

13.
去淳安千岛湖的前一夜,我就在想那里的茶叶了。 我想它,是因为清明刚过一二天,正是新茶采摘时,一芽一叶,有的更是嫩尖一枚,你说有多媚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乌,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9日,我在做一些去东北三省的准备,把新买的几本书插入书架。不知咋的,“啪”的一声,一本放在书架里的书掉了下来,拾起一看,是袁可嘉先生签赠的《九叶集》。一个星期后,我从东北回来,快速浏览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的报刊,当翻到《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时,突然,一个标题钻入我的眼帘:“九叶诗人、翻译家袁可嘉辞世”。  相似文献   

16.
我的手头珍藏着四张照片,照片上是几位文化大家的“书窝”。第一张照片是1990年在冰心先生府上拍的。1951年秋,成名于五四新文学的冰心与丈夫吴文藻先生,以赴美耶鲁大学任教需要转道香港做些准备为由,辗转回到北京。和所有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冰心全身心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2013年5月20日,海内外闻名的我国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的故乡、宁波市鄞州区迎来了"中国书法之乡"的荣誉称号,第一届沙孟海书法艺术节同时开幕,中国书协领导将此评价为"近年来全国书法界的一项盛事"。书法之乡人才辈出书法艺术在鄞州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至1000多年前。史料记载,鄞州大地上先后出现过南宋四家之一张即之;元代翰林书风中  相似文献   

18.
8月10日,巴金先生所藏的名家书画展在杭州江南文学会馆闭展。此次展出的书画并非巴金先生刻意搜集,都是茅盾、冰心、沈尹默、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俞云阶等三十余位名家师友和晚辈的赠送。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他还说:"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  相似文献   

19.
清香四溢的茶坊茶室,是人间天堂杭州的遍地风景。氤氲茶气袅袅茶香织成的大雅氛围中,茶客们常会得见一款高悬于壁的“茶为国饮”的大字,就像一位明眸如水丰仪俊朗的君子,浑身上下透着中国文化韶秀不俗的厚重和潇洒。  相似文献   

20.
江舟 《文化交流》2014,(11):54-58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奠基人、世界伟大的文学家。以前,忙于工作,我只是零星地看过他的作品,体会不深。近来,条件允许,我集中时间看完了普希金诗集、小说集,深深地被其作品所感动,于是,产生了出游俄罗斯去寻找普希金遗迹、感受伟大文学家和他作品真谛的念头。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与普希金博物馆上月,我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登机来到了莫斯科,陪同的当地导游小李31岁,老家在哈尔滨,来莫斯科已6个年头,还娶了俄罗斯姑娘为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