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短文。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模仿迁移;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课标人教版第十册 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把检查"预习"效果、渗透"预习"要领演绎得灵活巧妙,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课前如何预习。上课伊始,吉老师说: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接着要求学生齐读。师问,知道什么是"监生"吗?学生回答说,监生  相似文献   

5.
娄丹 《江西教育》2012,(12):29-29
<正>特级教师吉春亚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时,把检查"预习"效果、渗透"预习"要领演绎得灵活巧妙,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课前如何预习。上课伊始,吉老师说:我们来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板书:严监生)师指"监"这个字读jiàn,接着要求学生齐读。师问,知道什么是"监生"吗?学生回答说,监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的异同。从中感受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认识"监、侄、郎"三个生字,能读准并理解、揣摩"登时、诸亲六眷"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品读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典型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讽刺的表达方法。3.积累文中精彩片段,愿意主动去阅读《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故事。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舒曼 《新教师》2019,(6):74-75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描写的无限精彩。【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 今年,我校进行了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其中有三节语文研讨课,我执教其中的一节.打开教材进行多次筛选,最后确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包括《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这组课文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经过精心备课和不断改进,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0.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是这个单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在相应的作业设计上,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者笔下的人"《刷子李》一文。《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作家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使读者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的第七单元,编排了《人物描写一组》《金钱的魔力》以及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刷子李》三篇课文。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至于应该体会和学习运用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教材的"交流平台"及配  相似文献   

13.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儒林外史》.文中的“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那伸着的两根手指,就是他的标志.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为“严监生”这一文学形象增添了无穷魅力.有幸又一次走进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张龙老师的课堂,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进了古白话文,品味着“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感受着讽刺小说的辛辣.走出课堂,那挥之不去的浓浓的语文味令我感叹不已:这才是语文课,这才是语文教学,这才是语文教育. 一、这是依据文本特点渗透阅读方法的课堂 张龙老师的课是大气的,他总是能从宏观着眼,自微处着手,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独有之处,却又渗透着阅读文本的共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记叙文是中小学生训练的重点,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灵魂。可是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大多呆板、干瘪、瘦弱,难以打动读者。怎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活饱满起来呢?我认为关键是人物描写不到位。现就将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归纳如下,以便和同行们交流。问题一:为了描写而描写,"形""神"脱节这里的"形",主要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而"神",是指思想品质、内心感受。学生不懂得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描述】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片断中,作家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活蹦乱跳的、争强好胜的、富于心计的小嘎子和敦厚老实、以实力取胜的胖墩儿。怎样"取其一点",凸显人物形象呢?经过不断思考,我决定把人物的动作描写作为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点",通过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中学习描写人物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作和神态感知人物形象 师:画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文本简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三篇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它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作家曹雪芹极尽笔力描写了王熙凤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了她隆重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典型形象。教材编排本文的意图有三: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在自己的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二、课堂片断师:读了课文,王熙凤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读过的一些作品,其中很多情节都可能淡忘了,可是,那些与人物思想性格血肉相连的细节却总是历历在目.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手指--这个精妙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严监生的悭吝,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目标]1.把握"王几何"的人物形象;2.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幽默语言的特点,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默读,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王几何》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