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蓓 《体育科学》2004,24(6):60-63
通过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运动员员靠业余体校、游泳学校/体校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参与;实行“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对运动员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五.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的研究 城运会是后备人才的比赛,是对2012年未来奥运选手的一次选拔赛,通过这次比赛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苗子,为下一届奥运会选手的培养做好准备,而这些后备人才应采取怎样的管理和培养方式,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其运动竞技水平的稳步提高,同时如何进一步扩大后备人才的储备,为中国游泳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是本次城运会对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重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制度、教学制度、竞赛制度、训练制度、奖励制度以及规章制度等组成部分。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导、以球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管理体制为背景、以政府教育扶持为基础、以法律制度规范为保障等方面。我国应当学习借鉴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积极有效争取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突出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制度规范,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游泳是常州市向省、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较多的项目之一。本文着力对我市游泳训练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地总结过去,找准影响人才培养的症结,冷静地分析落后的原因,从中探索游泳后备人才培育的科学规律,并自觉地  相似文献   

5.
瑞典是冰球后备人才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其冰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对我国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的研究,从中国与瑞典两国冰球发展背景,后备人才梯队结构,后备人才培养方式,青少年运动员的储备,青少年运动员占人口的比例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与瑞典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情况。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冰球强国瑞典存在较大差距,其重要的因素在于我国缺乏雄厚冰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和一个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冰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上述状况提出了我国冰球管理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符合我国社会需要与经济发展的冰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如,组织体育、教育部门及社会团体单独或组合性质的投资主体,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浙江游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4金(2项世界纪录)、1银、1铜的佳绩,创造了奥运史上浙江游泳的历史最好成绩。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游泳比赛中浙江籍运动员获得11金6银2铜的佳绩。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的完善和创新是促进浙江游泳水平提高、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已经逐步形成了省运会、"迎春杯"冠军赛、锦标赛和年度分站赛等以选拔和培养游泳后备人才为目标的赛事。研究试图通过对浙江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为促进浙江游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我国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的整体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社会学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社会环境进行剖析.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并取得巨大成效是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法律体系密切相关的.建议我国逐步建立"大教育观念",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轨道上来,并且充分发挥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的职能,健全学生竞赛体系以及学生体育活动司法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引用相关文献,对广东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旨为广东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果发现: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储备较少、社会对艺术体操项目认知度较低和招生困难是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采用多元化招生,提高社会认知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培养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远航 《体育世界》2011,(6):48-49
本文从广西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具体情况调查入手,对广西游泳后备人才参加训练的动因进行分析,了解广西游泳后备人才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情况,进而对运动员家长对子女参训问题的调查。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划分训练阶段、抓紧对各个生理敏感期、打好耐力基础、注意训练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解决好学训矛盾。对游泳后备人才的训练做到"以人为本",培养运动员主动学习、积极训练的态度,提高游泳后备人才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发[1],我国竞技体育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因体教脱节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  相似文献   

12.
殷雪瑾 《当代体育科技》2020,(9):249-249,251
规划、获取、培育、保留、激励5个环节构成了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育过程体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游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结构,简要分析了5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讨论了游泳运动员人才体系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竞技游泳项目未来发展状况提出有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本文选取学校培养的运动员胡凯为案例分析,研究我国现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过去由国家全部承包下来的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其中教育系统进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以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建设和足球学校、业余俱乐部为主,中、小学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上发挥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各职业俱乐部把联赛放在第一位,无暇顾及自己的后备梯队的培养,以及受我国教育制度等因素影响,学校足球运动开展不力。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认为,后备人才培养趋势将呈现出培养主体重心由国家向集体、个体下移,并且人才在培养活动中的自主性逐渐增强,培养活动最终将以满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需要作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再淮  项贤林  倪伟  金赟  周战伟 《体育科学》2006,26(4):14-20,79
运用人才学、市场学、运动训练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还远远没有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及家庭的需求。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市场定位,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二是满足家庭(个人)的升学需求;三是满足择业需求。对市场认同率较高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率先进入市场运作。其他项目短期内未必急于进入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下高校学生安全游泳知识储备与安全意识的现状,发现大多数同学没有游泳救生相关知识,且不太了解游泳禁忌及安全须知。建议高校应将安全游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为游泳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入到游泳课程中,并且要有具体内容和课时量的要求。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处,也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在大学期间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势在必行。通过本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安全游泳教育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青少年体育赞助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青少年体育赞助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机制,它促进了美国青少年体育的普及和发展,激励了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学校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有机结合,是美国体育后备人才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独具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芳  陈小蓉 《体育学刊》2006,13(6):71-74
对中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和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扎实的经营管理类知识和实用的高尔夫专业知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和高超的球技是保证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4个关键因素。而我国沿用传统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软硬件缺乏,课程设置脱离高尔夫产业实际,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高尔夫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