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用《宋史·大理国传》,方志《云南通志·云南府·古迹》,碑刻《战后修复孔子庙碑记》、《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孟孝琚碑》等有关史料,驳斥了《元史·张立道传》以及倪辂、梁绍壬等,“元代之前,云南人不知孔子”之谬说,提出“云南尊孔最迟始于东汉章帝元和年间。”  相似文献   

2.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是选自史书的人物传记,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其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原文,更有效地答题。一、表示授职的常见词①除:“除潞城县尹。”(《元史·贾鲁传》)②拜:“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史记·滑稽列传》)③受(授):“泰定初,恩受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晋书》)④起:“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⑤出:“出为始安太守。”(《宋书·颜延之传》)⑥选:“选丞相东曹…  相似文献   

3.
山东素有民间办学、树人兴邦的优良传统。春秋末期和战国中期,是我国私学的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孔、墨两大显学的崛起,而孔、墨均系鲁人。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孟子所办私学盛况空前,“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墨子·公输》记载,墨子自称有弟子三百人。《淮南子》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重视实用的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总之,儒家是私学初创阶段成就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 孔子有个著名主张,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这个主张在孔子看来是极为重要的,“可以终身行之”.而这个主张又可以用一个“恕”字来概括,这个“恕”字,据朱熹解释,即“推已及人”之意,用现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孔子首创私学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曾经创办过规模很大的私立学校。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又说:“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可见孔子办的私立学校中有较固定的教材,学生众多,且设有学生居住的“弟子内”,规模相当可观。在这所私学里,孔子坚持“有教无类”的原则,主张通过私人讲学,把知识学问传授给新兴地主阶级、商人以至庶民阶级。他主张不分贫富贵贱,不受年龄和地区的限制,只  相似文献   

6.
胡寿海光绪丙申(1896)年间重修的《遂昌县志·山水》载:“含辉洞,初号章仙洞,相传宋高宗避敌之所。”《遂昌县志·古迹》“祝妃墓”载:“祝妃墓:在二都落(阝乌)。宋高宗避敌驻跸灵泉洞(疑为含辉洞之别名——笔者注),册妃祝氏,未几而卒,即葬落邬。世居二都祝村,御道至今犹在。”这是说,赵构在遂昌避敌期间,还取了县内二都祝村的一位祝姓姑娘为妃;“祝妃墓”和“御道”等古迹在重修县志的光绪年间还在,似是无可怀疑的。看来,宋高宗避敌遂昌之说在晚清之时还为当地人士所相信。  相似文献   

7.
读儒两题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亚圣”,正如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所尊奉的正是关于“仁”的学说.在孔子那里,“仁”是一个伦理道德的范畴,其涵义可从三个层次加以认识.一是“爱人”.据《论语·颜渊》一章记载,樊迟问仁,孔子所回答的就是这么两个字.“爱人”意味着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这两个方面的意思归结  相似文献   

8.
一、柳侯国(柳县)的建置沿革《史记·建元以来王子候者年表》“康侯刘阳”栏:“国名:柳”.《汉书·地理志》:“勃海郡:县二十六……章武、高成、柳侯国”.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及《汉书·王子侯表》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于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四月封齐孝王刘将闾之子刘阳为康侯(刘阳和汉武帝刘彻同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金印紫绶;同时,其食地置为柳侯国.康侯刘阳薨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元鼎四年(前113年)其子敷侯罢师嗣,至元封四年(前107年)薨,元封五年(前106年)孙于侯自为嗣(以下为《汉书·王子侯表》所载,各侯嗣薨年均缺),自为薨,曾孙安侯携嗣,携薨,玄孙缪侯轲嗣,轲薨,六  相似文献   

9.
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故城东南一公里处的韶院村,是当时盛齐京都歌舞乐伎排练和居住地。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圣人,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百位名人之一。据《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在孔子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一问:木兰究竟姓啥、何处人氏?——木兰姓啥历来众说纷纭。据载,《河北完县新志》中说“木兰姓花”;湖北《同治黄陂县志》说“木兰姓朱”‘系县北朱氏女”;《新唐书》、《全唐诗》载:“木兰姓任”。明代刘维德《韩木兰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至于她的故里,说法也很多,有说是湖北黄陂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孔门《易经》的早期传授。《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盖源一而流歧,其所由来者久,固不自汉始矣。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汉书·儒林传》上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以授  相似文献   

12.
据《华阳国志·序志》载:“文学荆州刺史尹珍,字道真,毋敛人”;《南中志》载:“毋敛人尹珍,字道真,以生遐裔,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授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学图纬,通三才,还以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以经术选用,历尚书丞郎,荆州刺史,而世叔为司隶校尉,师生并显”;《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义,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  相似文献   

13.
暴虎冯河bàohǔ--pínghé【释义】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后用“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小手提示】“冯”这里不读féng,也不要误写作“凭”。这是学习中需注意的重点。【出处】暴虎冯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旻》,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后来《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孔子用过“暴虎冯河”一词。据《论语·述而》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成语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人。他身强力壮,十分勇敢,可是勇…  相似文献   

14.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15.
《论语》第一章第一句 ,记录的是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对于其中的“时习” ,宋儒有很好的解释。据《宋元学案·双峰学案》《万年县志》等史籍载 :饶鲁 (1194-12 64 ) ,字伯舆 ,一字仲元 ,饶州 (治今江西鄱阳 )余干人 (其故里于明代划归新设之万年县 )。“髻龄有志于学 ,稍长 ,从黄勉斋干、李宏斋燔学。勉斋问 :‘《论语》首论时习 ,习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 :‘当兼二义 ,绎之以思虑 ,熟之以践履’”。“故传曰 :‘时复思绎于思虑 ,习也。’又曰 :‘学者将以行于践履 ,习也。’”勉斋大器之。”我想黄干和饶鲁确是解悟了孔子“习…  相似文献   

16.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中常见“岁”、“载”、“祀”、“春”、“秋”、“稔”、“霜”等字。试举例简述如下:岁——本指岁星(即木星)。因为岁星由西向东运行,每行经一个星次需要12个月,所以就把12个月叫“一岁”。于是“岁”便有了“年”的意义。例如《荆轲刺秦王》:“五岁而卒灭燕国。”载——本义为负载,也常借用为开始义。例如《诗经·七月》:“春日载阳。”“载阳”,即阳气始转。一年周期过后,万物便重新萌发生长,又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子罕篇》曰:“子罕言利与命仁.”两千年来,尽管人们对此章有不同的诠释.但大都相信《论语》所述孔子“罕言利”的说法,今人则进一步简单地把孔子的义利观概括为“重义轻利”.我们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十分复杂,《论语》中涉及义利之辩的章节甚多,为了准确地把握孔子的思想,有必要对“子罕言利”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教育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美育的国家,并且有着良好的传统。在古代教育中“礼乐”并称。“礼教”即现在的德育,“乐教”相当于现在的美育。孔子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当时就很注重人的全面塑造和培养。据《论语·宪问》载(语意):“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有藏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教加以修饰,这样就可以称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另据日本人江文在其《上代支那正乐考》中称“中国古代以音乐  相似文献   

20.
作为颂扬最高统治者的《颂》诗多以糟粕视之,被认为没有进步思想内容可言。如果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未免失之片面。就《鲁颂》的《驷》、《有駜》、《泮水》、《閟宫》四篇而言,我觉得有重新研究的必要,应该给以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1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司马迁说孔子曾经删诗,我想决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