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比分析了2003-2017年间中国、美国、日本国际论文的跨学科特点和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论文产出特征、学科多样性、学科融合网络特征和主要学科融合组合。结果显示,我国跨学科论文绝对数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和日本;与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是,跨学科论文中跨学部论文的比例中国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中、美、日都以两个学科融合为主,尽管两个以上学科融合的比例中国高于美国和日本,但学科融合网络特征显示,中国学科融合网络的连通性、凝聚性和平均度数都要低于美国和日本。中、美、日主要的学科融合组合存在差异,工程学部在我国跨学科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前  李丽  高成锴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2-1795
 跨学科评议的评审专家专业背景各异,在评审非本专业的成果时很难准确和全面。本文探讨了跨学科同行评议的合理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合理的对话机制,保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必要的张力,为科学探索特别是跨学科研究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张琳  孙蓓蓓  黄颖 《科研管理》2020,41(7):279-288
 面对复杂性、综合性和交融性的重大问题,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和系统建构,因而交叉科学研究日益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重大难题不可或缺的研究范式。近年来,交叉科学研究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叉科学?如何测度交叉科学?如何衡量交叉科学研究的影响力?本文从交叉科学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围绕一系列交叉科学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在明确交叉科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多样性与凝聚性两个视角对交叉科学的测度指标进行了归纳,并从引文影响和社会影响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交叉科学的影响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够深化对交叉科学的认知与理解,为我国交叉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的体制困境与突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学科科研是大学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在国内大学却遭遇体制困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科研运行的实际,以及对美国两所一流大学及其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组织架构分析,提出以学科资源固化为特征的院系管理体制是造成跨学科科研举步维艰的最直接原因。基于这一逻辑,本文提出从弱化学科概念和加强学校统筹两个方面来促进跨学科科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作科研、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不同学科科研产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与合作模式、团队的规模、学科结构等密切相关。研究通过对114位不同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论文合作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一、不同学科的合作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合作方式上,管理学和人文社科类倾向于“个人独著”以及“小规模的团队合作”,理、工、农、医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更加倾向于多人合作的方式,且更倾向于“大规模的团队合作”;二,在合作过程中,合作人数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科研产出。研究发现,合作模式是影响科研产出的重要因素,学科特性是决定合作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合作模式和学科特性二者共同作用,影响着不同学科科研合作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Research Policy》2022,51(7):104553
Researchers often receive contrasting incentives when conducting their work. On the one hand,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s required to produce scientific advances and access to funding. On the other, academic scholarship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are still organized following the criteria of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fields. If pursu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results in contrasting outcomes, science may face an interdisciplinarity dilemma: should researchers pursue their own private interest to build a reputation? Or should they endeavor towards public interest? How costly in terms of reputation is to choose interdisciplinarity research (IDR) over (more) specialized research? We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exploiting data on 23,926 articles published by 6,105 researchers affil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the period 2008–2013. Through individual fixed-effect, we compare articles of the same scholar to roll out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cientific impact of their research. We find that the diverse dimensions of IDR (Variety, Balance, and Disparity) have a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reputation of a scholar and on her contribution to societal research. We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rade-off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interest. We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increase of IDR aiming at connecting distant disciplines reduces the usefulness of the resulting knowledge.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pecifications and apply to all scholars, regardless of their gender, collaboration behavior, discipline, and performance. These findings pose challenging questions to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7.
赵鸿玉  王旭 《情报科学》2022,40(4):107-117
【目的/意义】量化分析“五计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揭示“五计学”的学科来源与知识结构,掌握跨学科模式 及规律,有助于推动开放科学背景下“五计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采用核心主题词检索策略,基于文 献计量的视角,研究“五计学”知识产出的跨学科广度、知识流动的跨学科广度和演化特征。【结果/结论】①“五计 学”知识产出呈现稳定增长,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多元学科特征明显;②“五计学”分学科知识产出对不同学科知识 的吸收能力有较大差距,不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扩散效应不同。③“五计学”研究知识流入时滞多集中在2年,但不 同学科“五计学”知识流出时滞差距较大。④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是“五计学”的主研究学科,但核心地位正在弱 化,科学研究管理的“五计学”知识产出整体质量最高。【创新/局限】揭示了“五计学”研究的跨学科广度特征。未来 增加图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载体进行跨学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科交叉研究的协调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由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学科交叉研究极富创造性.本文运用贝克尔一墨菲的模型研究了影响学科交叉研究产出的因素,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科交叉研究产出的协调成本问题,对学科交叉研究管理机制进行了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努力降低协调成本将有利地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于天琪  郭庆 《现代情报》2012,32(2):139-142,146
近年来,跨学科研究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从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研究的概念、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跨学科研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科建设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并且深刻的认识到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使之得到尽快的解决。同时,可为学科建设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拓展学科建设的新领域。理论和实践证明:将跨学科研究运用到学科建设中对学科建设体系的完整具有推进作用,还能促进学科建设研究深化和系统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跨学科输入知识是指其他学科(跨学科)的知识被目标学科多次引用,并逐渐成为目标学科的研究内容,刺激知识创新与生长,进而促进学科发展。因此,识别跨学科输入知识,测量其对目标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有利于分析学科进步的跨学科来源及作用力大小,有利于把握学科创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方法/过程】基于跨学科引用,从跨学科输入知识在目标学科的研究热度、研究广度、研究深度3个方面,构建跨学科输入知识对目标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模型,测度影响力程度。并以图书情报学跨学科程度较高的6种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通过影响力模型,测量跨学科输入知识对图书情报学的影响力大小,并根据趋势分析法将跨学科知识的影响力趋势分为上升型、稳定型和下降型。【创新/局限】本文构建跨学科知识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续将进一步分析跨学科知识对目标学科的作用点,识别跨学科知识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汪雪锋  张娇  李佳  乔亚丽 《科研管理》2018,39(4):157-165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跨学科研究也成为当代科学探索的热点范式,其主要是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原则,本文分别构建了研究团队(“投入”)及其研究成果(“产出”)的跨学科测度方法,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为案例对象,探讨跨学科研究团队是否有助于产出跨学科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团队与跨学科研究成果产出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存在较为明显的学科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相关管理部门或研究机构推进跨学科研究工作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rcrossing of disciphnes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automa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are not propitious for the generation of new ideas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multiplication as they are developing towards more intelligent, knowledgeable and specialized ones.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alls for a new automa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tool. The research will be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involved with many disciplines and rields, and need to be conducted in order and step by step.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系统的复杂化,许多社会问题和科学研究计划无法由一个学科解决,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因此,分析与了解科学中跨学科研究的变化趋势,阐明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对跨学科研究的持续发展和科技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61-2015年高被引论文数据(top 1%)为基础,分别利用第三代生物多样性指标Leinster-Cobbold多样性指数(LCDiv)和单项跨学科指标(丰富性、均衡性和差异度)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跨学科研究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要,跨学科研究的丰富性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均衡性呈现下降趋势,大多数学科的差异度呈现上升趋势,同时也表明高被引论文的高丰富性、低均衡性和高差异度的跨学科特性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吕晓赞  王晖  周萍 《科研管理》2019,40(4):1-13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了2009-2016年中美大数据研究论文的跨学科性发展态势,研究内容包括跨学科性(Rao-Stirling Index)测度、核心学科分布以及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的关系,并应用VOSviewer将两国的学科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呈现。结果显示,尽管中美两国论文的跨学科性都在逐年增强,研究期间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始终高于中国。美国的大数据研究参考的学科数量更多,且学科分布更均衡,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国的大数据研究涉及学科较少,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涉及的学科数量与被引百分位显著相关,美国论文的跨学科性与引用影响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中国论文的这种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孙建雄 《科教文汇》2011,(12):109-110
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可是,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分科思想严重,学科之间衔接不够,学科之间好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相互间缺乏融合与渗透。教师已经习惯于"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所以,大力促进学科交叉渗透,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各个知识体系有机渗透,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为例,深入挖掘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科学的交叉渗透点。  相似文献   

16.
以ES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学科相对产出和相对引文影响比较分析了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科研论文产出,并进一步考虑论文产出和引文影响在学科之间的非均衡分布,从学科专业化和标准引文影响两个维度刻画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科研论文产出的相对位置。发现中国科研论文总数虽已居世界第二,但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科研论文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学科结构布局也存在一定差异。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学科专业化指标值=0.5、标准引文影响指标值=0.6向学科专业化指标值=0.35、标准引文影响指标值=1.2双重跃迁的关键时期。本文研究方法及结论对于认清中国在世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补充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作在科学知识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科学知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运用2000-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刊载的32715家中国组织参与的合作论文585348篇,构建组织间科学合作网络139090个(个体网)。同时从德温特数据库下载了1893家中国组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申请的专利16112条,将参与了科学合作(合作论文)与产生了技术创新绩效(专利申请)的组织进行匹配,最终聚焦于174家企业,利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科学合作网络关系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发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关系广度与关系强度均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强度比关系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更直接;知识多样性(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中介于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学科多样性中介于关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而关系广度则通过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还发现,企业进行学科多样性和技术多元化均有利于其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整合与集成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术思路和不同层次的项目群,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各研究领域协同合作能力,推进重大难点科学问题的解决。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平台中的论文数据,从学科交叉、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两个维度对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了协同合作能力,但不同计划间的学科交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数理科学部牵头实施计划的学科集成程度相对较高,管理科学部则涉及的学科范围最广;(2)不同计划资助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相关性较强,但聚焦程度相对较差。总体上,重大研究计划的学科交叉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研究内容与资助目标一致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包括18个子类,各类中期刊与Web of Science其他类别存在较多交叉现象。本文提出学科交叉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计算出学科间的相关性,对学科间的交叉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揭示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规律。研究发现:(1)学科交叉已是学科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2)工程学科内部子类之间虽然存在交叉,但交叉性不明显,仅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数量达到5个以上;(3)工程学科与能源燃料、电信、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交叉性;(4)与工程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群主要有7个,分别为环境科学、细胞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数学应用和公众健康学科群。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