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4日到8日,河南日报在平顶山市举行关于开放性报道专题研讨会。报社负责同志、有关处、室、所负责人,同来自全省17个地、市的本报驻地记者一道,就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开放度和透明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与会同志联系各自的业务实践和学习心得,紧紧围绕新闻报道开放的程度、范围、内涵和层次,就如何触及社会生活中的疑点、难点和热点,发挥报纸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开放与编采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怎样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开放“度”  相似文献   

2.
对于理应让人民群众知道的重大事件、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新闻媒介及时地、如实地、公开地进行报道,让广大受众(读者、听众、观众)都知道,这就叫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有的叫新闻报道的开放度,也有的叫新闻报道的公开性(或公开化),其含义是相同的。新闻报道的透明度,是在新闻改革中提出来的。它可谓是一个新的流行词儿。为什么要提高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呢?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身之本,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新闻报道。所以,有人说,调查研究是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桥梁”,是新闻报道的“接生婆”,这是很有哲理的。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把两者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调查研究这一座“桥”。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母体,新闻报道则是客观事实的产儿,而产儿的问世,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接生婆”。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怎样才能写出新意?这是摆在新闻记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记者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同的报道模式,这些模式指导着记者的写作方法,并影响着记者分析事物的思维方式。从受众一方来说,同样报道模式的新闻读多了,自然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那么,新闻报道怎样写出新意呢?一、跳出事情本身之外。新闻报道切忌就事论事。因为就事论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样事实,写出的报道就像一个模子制出来的,大同小异,很难有新意。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是驻地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把握全局性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根本。报道失去地方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特色;报道不合全局性,就会使新闻失去灵魂。做到新闻的地方性与全局性的统一,是驻地记者时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到报道既具有地方性,突出地方特色,又使报道具有全局性,符合时代大背景?这就需要记者在充分把握全局性的同时,唱好本地新闻戏。要唱好本地新闻戏,记者首先要了解地方特色。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市情县情,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俗话说:“十里不同川,百里不同路”。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面。有的…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采访报道上的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提倡。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和观众形成了较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利于拓展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8.
吴晖 《视听纵横》2002,(5):86-87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是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菲力普&;#183;梅耶(Philip Mey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及查证事实,用以报道新闻。也有人称其为“量化新闻”。但这主要是从报道的结果表现形式而言的,多数的报道以数字、图表等报道形式,给公众一个量化的真实。精确新闻报道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自己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二是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利用政府机构,大学和私人公司收集好的报告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增强策划意识,加大策划力度”,这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新闻策划与新闻报道策划”的争论。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闻绝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的策划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策划”更显其重要,它是提高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实的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记者和编辑来说,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明确了报道思想性,编辑记者才会在众多的新闻线索中独具慧眼,撷精取华。  相似文献   

11.
感受──记者的眼睛冯冉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类新闻,不是那么一目了然,一看就知。一抓就着,而是需要记者进行挖掘、提炼,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析出其新闻内涵。在来写这类新闻时,记者除了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外,自己的感受体验也非常重要。感受,是指接触外界...  相似文献   

12.
任啸 《新闻采编》2006,(6):10-10
精确新闻报道是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是记者采访的结果。可以说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过程,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笔者现就电视新闻采访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近日,新华社海南分社组织海南部分媒体记者对《中国记者》杂志进行了一些评点。一、“专题”对记者业务的指导性强《商旅报》新闻中心副主任李雪山说,“专题”栏目每期都围绕当前新闻报道的热点问题,就如何进行成功报道进行分析、探讨,引领新闻报道方向,这样的栏目设置和稿件安排,对从事一线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帮助很大。如2005年第8期推出的《节能报道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是记者采访的结果。可以说采访是记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实践过程,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经验告诉我们,新闻报道得好不好,反映得深入不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深入。笔者现就电视新闻采访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李庆 《新闻窗》2010,(1):73-74
任何新闻报道都是记者、编辑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个体实践的产物。由此可见。记者情感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造成新闻失实、侵权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就是"他说" "新闻就是‘他说’,"为了强调引语的重要性,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学院院长、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李佩曾这样说.这是为什么呢?记者是社会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如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发表个人观点,就等于夺走了别人说话的权利.记者的权利是一种公权.公权不能变成私权,记者不应利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记者个人观点.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没有引语,就不能称之为记者.  相似文献   

18.
在交通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报道时体现人文关怀.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新闻报道求真求实的具体要求。交通新闻报道区别于一般新闻报道.因为交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天一出门就参与到道路交通中。人们对交通的关注度在提高.对人性化的交通设施的需求在提高,同样面对交通事故.对交通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人文关怀的表现也有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新闻报道整体效应浅说张亚华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一级的电视台,特点是台小人少,实力弱。按广播电影电视部规定,自办节目重点是地方新闻及新闻性专题节目,这就决定了县级电视台必须在新闻报道上做文章,脚踏实地地追求“整体效应”。首先应使编辑记者形成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