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端,不可忽视民国时期的贡献;制定今后民族教育的政策,也不能不吸取民国时期在民族教育政策上的深刻教训。然而,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对这一段历史,或注意不够,或认识不清,因此,本文拟就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政府成立以来)的民族教育政策予以述评,以期引起同仁的关注和正视。一、三民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民国初的少数民族教育,基本上无事业可言,其认识继承着清末观念。清代对于蒙藏等民族教育的态度,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先极力封闭,不准其学汉文、讲  相似文献   

2.
国家意识教育是"四个认同"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意识的主要内涵就是国家认同问题,统一于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之中。不断加强和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各民族大学生,践行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和使命,体现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一)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蒋介石“三民主义”国策制订了教育的根本原则——“必须以造成三民主义的文化为中心”,并确定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为了掌控全国政治权力,国、共和伪三支政治力量在其统治区域都对三民主义政治符号进行发掘和利用.由于中共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上顺应时代的要求,自然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同,由此在争夺中独领风骚,最后赢得了三民主义政治符号的阐释权.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认同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认同,两者的构建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是指“合而不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的、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之上的和谐.学校在引导青少年构建民族认同的过程中,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学业和经济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关心.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民族一体化的推动下,跨界民族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跨界民族文化认同也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国家的软、硬实力。"我国跨界民族义务教育"与"我国文化认同"尽管是两个内涵不同的理论范畴,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相关概念的界定、跨界民族义务教育、跨界民族文化认同方面进行文献综述,试图能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以解决跨界民族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可选择上升为"国族"或"民族国家",前者处于全新的国家范围内,后者则是自成一体,构建范围更小、种族类别更加纯粹的组织。民国时期,中缅边界各民族秉持坚定不移的领土认同,实现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相互统一,在构建民族国家过程中站稳了脚跟,并自觉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结合民国时期中缅边界各民族的行为方式,分析了形成统一民族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总结了民国时期中缅边界问题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处理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民族认同量表、国家认同量表、心理资本量表、民族交往态度量表,对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和民族交往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整体情况较好;(2)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3)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效应显著,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可以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单独起到中介作用,也可以共同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探究拓展了公民教育的话语范围,把文化概念与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的话语与实践面临着两个文化认同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共同文化”的认同与本民族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归属问题。“文化自觉”、“多元一体”应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公民教育解决这两个文化认同问题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基本宗旨是以三民主义教育促进国家认同,培养边疆建设人才,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保送分发和自由投考等。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对当时边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