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西西是一只蚂蚁,这天,它同许多蚂蚁走出窝后,独自到一边去寻食物。前面有一块馒头皮,那是放牛人吃午饭时掉下的。小西西便匆匆向前爬去。如果独个儿拖得动,它就把那馒头皮搬回窝;如果独个儿拖不动,它就要回窝约上许多蚂蚁,一齐把食物搬回来。只见一只陌生的蚂蚁也向那馒头皮匆匆爬来。  相似文献   

2.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找到了食物;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相似文献   

3.
选择方向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头寻找食物。其中的一只蚂蚁来到墙脚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可是当它爬了一大半时,由于十分疲惫,坚持不住,跌了下来。可是它毫不气馁,一次次地跌下来,又一次次地向上爬。  相似文献   

4.
蚂蚁搬家     
我想在水蜜桃树阴下看会儿书,忽然发现一队蚂蚁在搬家,于是我把书放在树杈上,决定观察一下蚂蚁。我蹲下来仔细一看,蚂蚁头上长着像拐棍似的东西,用它试探着往前走。我正想着:它们的眼睛看得见吗?就看见它们碰到草地,马上倒退几步,绕个弯儿继续朝前走。我看见队伍前面有三只蚂蚁,它们离开队伍,正在你追我赶,很像我们赛跑似的,特别有意思。其中有一只蚂蚁落后了,它好像在说:“等等我。”摇摇屁股赶了上去,另外两只停住脚,瞧着它。我说:“给你们捣捣乱!”便把一只大蚂蚁放进队伍里。只见小蚂蚁用拐棍似的东西碰碰大蚂蚁,好像在问:“你是谁?”我…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听说过动物算算术的故事吗?英国数学家亨斯特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只死蚂蚱分成三块,第二块的重量比第一块大一倍,第三块的重量比第二块大一倍。蚂蚁发现这些食物40分钟后前来搬运。有23只蚂蚁搬小块食物,49只蚂蚁搬中块食物,89只蚂蚁搬大块食物。如此合理的“劳动力”分配,没有一定的“数学头脑”能做到吗?有一种红蚂蚁,外出搬运食物时总是井然有序,一只跟着一只,每隔10只小蚂蚁就有一只大蚂蚁,好像队伍中间有班长一样。令人不解的还有,从未见有蚂蚁擅(shàn)自打破这种秩序。蜜蜂的“数学头脑”更精密。工蜂建造的蜂房都是严…  相似文献   

6.
心理辅导教师的辅导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下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他不气馁,虽一次次跌下来,但又迅速地调整自己,重新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  相似文献   

7.
选择方向     
有一则寓言,是说有两只蚂蚁想翻越前面一堵墙头,寻找墙头那面的食物。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头毫不犹豫地、 辛苦地、努 力地向上攀 爬。可是,每 当它爬到大 半时,就会 由于劳累、 疲倦等因素 而 跌 落 下 来。可是它 不气馁,它 相信  相似文献   

8.
【文题设计】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到墙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一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一次次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  相似文献   

9.
三只蚂蚁     
赵航 《课外阅读》2011,(5):62-63
三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只蚂蚁爬到了石阶上,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樟脑丸,对着它画了一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循环爬行,徒劳了很长的时间也找不到出口。第二只蚂蚁也爬上了石阶,它看见第一只蚂蚁在圈内循环爬行  相似文献   

10.
蚂蚁搬食     
星期六,我一时兴起,决定好好观察观察梧桐树下的蚂蚁窝。我在蚂蚁窝边上放了一些馒头碎末,想看看蚂蚁是怎么把食物运到自己窝里的。我悄悄地蹲在一边,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把蚂蚁吓走了。可是我守了半天也不见一只蚂蚁出来,正当我不耐烦的时候,突然一只蚂蚁小心翼翼地探出小脑袋,左顾右盼。我想,它应该是在观察周围的动静,看看有没有危险吧!我凑近些看它,发现它有一双黑亮灵活的小眼睛,头上一对触角灵敏地摆动着,好像一个小问号。。  相似文献   

11.
我看见蚂蚁平常搬运食物几乎是独来独往的,很少看见蚂蚁们一起搬运一个食物,所以我认为蚂蚁们也不太团结。自从我发现了蚂蚁会互救后,就改变了这个想法。那天中午,我正在草席上做着美美的“白日梦”,忽然有一只蚂蚁爬到了我的脸上,朝我嘴唇狠狠地咬了一口,把我从梦中拉了出来。我顿时火冒三丈,马上把它从我的脸上拨拉到了地上,给它个“五指山  相似文献   

12.
智慧实验     
《中学生电脑》2007,(2):44-44
懒蚂蚁效应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不干活,人们把它们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蚂蚁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绝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但它们却离不开小部分的“懒蚂蚁”,这是为什么?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  相似文献   

13.
我发现了     
今年,胆小的我竟然对蜘蛛产生了兴趣。一天,我发现墙角多了一张蜘蛛网。一会儿,一只蚂蚁爬到了墙上,被我碰到了蜘蛛网上。蚂蚁在挣扎,网在摇动。这时,从墙皮缝里爬出一只灰蜘蛛,它爬到蚂蚁跟前,吐出丝把蚂蚁缠起来,又回洞了。我立刻产生了疑问:蜘蛛怎么不吃蚂蚁了,把蚂蚁缠起来干什么?好长时间,蜘蛛也没出来。第二天,网上却只剩下了蚂蚁的空壳。我更奇怪了,蜘蛛是怎么吃蚂蚁的?带着一连串问号,我到书店查阅资料,又做了相同的实验,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蜘蛛在行走时,脚上分泌出油滑液,使自己不会被网粘住。捕到猎物后,蜘蛛先用丝缠住,注入…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面墙,到墙的那边寻找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根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当它爬到大半截时,由于过度劳累和疲倦而跌落下来。但它并没有气馁(něi),一次次跌下来之后,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四周环境,决定绕过墙去觅食。很快,绕过墙的蚂蚁找到了食物,而另一只蚂蚁忍受着饥饿,仍在跌落后重新向上爬。这个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时候,方法比勤奋更重要。第一只蚂  相似文献   

15.
蚂蚁争食     
有一天,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发现地面有一个小洞,这个小洞就是蚂蚁(mǎyǐ)的家,我蹲(dūn)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洞口。忽然,有两只蚂蚁跑了出来,我就把手中的面包渣(zhā)扔给它们。两只蚂蚁连忙围了上来争夺这块食物,一只蚂蚁往东拉,一只蚂蚁往西拉,谁也不让谁。  相似文献   

16.
方向和成功     
《学语文文丛》2004,(11):96-96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中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3页《蚂蚁怎样走最近》一节中,有一引例:如图1所示,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问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取值为3)分析:蚂蚁怎样走最近,指的是蚂蚁走的路线最短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是将圆柱侧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即把空间中曲面上的路程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假设圆柱有上、下底面,我们来做如下的解析、思考与探究.再谈蚂蚁怎样走最近!山东@孟坤  相似文献   

19.
蚂蚁不迷路     
蚂蚁是极其常见的动物。我常常在小院里可以见到它们。它们为了生存,经常单个或成群结队地出来找食物。可无论走多远,它们总能准确地找到家门。我觉得纳闷:蚂蚁是怎么辨别方向的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对蚂蚁进行了观察。一个星期天我做了一个实验:先捉来一个大蚂蚁,把它放在门前的烂泥上,再用一个很大很大的圆竹筒罩住它,只让它看见天空,我睁大眼睛看着,这只蚂蚁竟还能准确地辨别方向;我不甘示弱,又用一块黑布罩在竹筒上,把天空和周围的事物全挡 住,这时,蚂蚁就慌乱起来,到处乱转。从这个事实说明,太阳的位置和太阳的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主要是通过气味来互相联系的。当一窝蚂蚁中的某一只死了时,其他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这个小男孩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集一些被太阳晒干了的死蚂蚁,然后把它们揉搓成粉末,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再喷射到正在蚁穴口踱来踱去的"卫兵"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