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比喻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极为常见的修辞方式,喻体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所决定的。文章主要从地域环境(地域分布、种植农作物的差别、气候特征)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影响、宗教神话、生产劳作)两方面探究英汉比喻中喻体的选择,从而让人们准确地接受、传达语言和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同民族、同时代的人 ,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 ,语言风格往往相异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 ,由于生活在同一地域 ,其语言往往呈现出相同的风格 ;人们往往因生活地域发生改变 ,语言风风格也起变化。这些均说明 ,地域风格也是语言风格的一种类型 ,它就是指同一地域的人们 (包括各民族 )运用本民族语言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作为一部优美的学作品,它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形成离不开比喻修辞的广泛运用。比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受到创作主体的审关心理、地域化心理、通感思维等几方面的制约。通过对作品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修辞心理的研究,可以为作家存在争议的本之间寻找风格一致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岛谚语的语义类型较为丰富,真实地记录了当地居民在观测天文自然现象、总结农事生产经验、培植道德修养方面的具体行为,是当地人民现实生活的概括总结。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青岛谚语采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当地人民善于想象的思维模式和生动活泼的表达风格。受流传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青岛谚语具有齐鲁文化的遗韵,其中海洋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织,并凸显出鲜明的地域民俗特色。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人类语言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中日英三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比喻。但语言始终受文化背景的制约,不同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造成了中日英比喻的差异。因此,研究中日英比喻差异的历史文化渊源,对于跨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昕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6):135-138
通过分析广西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对"八桂书风"的深刻影响,指出构建有广西地域特色的"八桂书风",不仅需要加强书法技法锤炼和中国文化的修养,更需要植根于广西深厚的地域文化,关注广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园林景观设计属于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人们能够运用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因素对其进行设计与刻画,进而向人们呈现精彩绝伦的视觉享受。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近些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地域文化因素也逐渐开始被应用到这些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进而展现出我国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主要对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原则,并且对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反映了民间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歌的地域特色主要由历史传统、自然环境和民众性格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各个村落分布区域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尤其在文化方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因各地农村的这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使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不可能采取同一模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繁荣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国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选择的一条现实路径,因而也是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传统、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差异 ,操不同语言的人们运用比喻时在喻体的选择及喻义联想上不尽相同。我国英语学习旨在写作、翻译及交际中 ,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比喻及联想在运用时应考虑到它们的异同 ,以便成功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1.
地域分异规律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旅游环境分异也受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尺度和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系统形成密切的关联性上。用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作指导,可克服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主观随意性,使旅游地理区划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更好地为区域开发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方言和方言词的界定,指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有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变体形式,而不是仅仅指地域方言;方言词也有地域方言词与社会方言词之分。  相似文献   

13.
地域分异规律表明了各地自然环境存在不同点的深层次原因,这种规律给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带来重要的影响。借助地域分异规律的指导功能,能够积极避免旅游地理区划的盲目,更好地给旅游资源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7):128-129
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的条件不同,影响人类活动也有不同,人类活动适应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地域文化富有地方特色,长期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漳州自唐建州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灿烂,是闽南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漳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璀璨,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以漳州地域文化为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漳州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入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绵竹市几个镇村已婚农村女性的婚姻地域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绵竹市改革开放前后的乡村婚姻地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绵竹市乡村婚姻地域演变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乡村婚姻通婚距离和范围有逐渐扩大之势;二是近半数以上已婚女性婚迁距离在5公里以内;三是从贫困地区流向富庶地区。就其演变成因分析受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考察了南海17个地方地名词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认为地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名词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保留至今,成为历史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梆子戏根据分布地域的不同,音乐的唱词和曲调也各不相同,具有了浓厚的地域风格特征.当代对于传统音乐的分析,不仅仅只停留在音乐形态的分析,而是结合了地理、历史、语言等多方面状态的整体研究.淮北梆子戏是皖北地区的地方小戏之一,极具地方特色,其发展必然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从音乐与地域的关系、地域特征对淮北梆子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方言作为地域社会生活和文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记录和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反映着经过漫长历史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产活动和地方文化,是地方社会发展史的语言再现。地域方言所反映的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发展面貌和文化内涵,作为地域社会发展最直接、最真实的语言载体,地域方言在研究地域社会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由于思维、文化、地域的不同,汉英语言存在着种种差异。文章试从思维、文化、地域三方面的差异来剖析汉英语言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结并积淀着具体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某一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独特的风俗与民情.乡土文学作家无不有意识地从方言的宝库中提炼、采撷鲜活的、富有表现力的语汇进入文学作品,用生动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语言创作乡土文学作品.该文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湖南典型的乡土作家杨克祥的作品,探索方言等地域性极强、特色鲜明的语言为扩大其影响力和使用范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