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是系统产品化的关键指标。本文讨论了单片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
电磁兼容原理及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对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学习艰涩难懂且枯燥乏味,有必要通过实践来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兼容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开展实践的难点,进而提出了将电磁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Ansys Maxwell在电磁兼容课程中的应用,此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接地技术是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技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接地种类和目的、接地方式等方面对接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电磁兼容设计中的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电磁兼容的地线干扰产生的原理及抑制地线干扰的各种接地技术。  相似文献   

5.
从电磁兼容的电磁原理出发,分析了电磁辐射、传导耦合和瞬态场等干扰信号的传输和影响途径,介绍了数控机床电磁兼容设计的思想和几种常用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电磁兼容设计,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伴随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应用普及化而来的电磁环境问题突显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产品电磁兼容性能已成为各国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掌握标准、通过测试、获得认证是产品、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起点和归宿.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及相关标准的框架体系,并对电磁兼容试验项目和产品认证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产品中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电磁兼容”理论已成为电气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测控专业的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针对“电磁兼容”理论中概念抽象、公式多、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通过优化实验内容,采取基于问题需求牵引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将Comsol仿真软件引入学生的实验中去。以“飞机天线串扰电磁兼容仿真实验”设计为例,说明将仿真软件用于电磁兼容课程实验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该实验方式从多角度综合考虑了电磁兼容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电磁兼容的定义,提出了电磁干扰模型。分析了嵌入式系统中产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方法。最后以嵌入式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以验证主题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电磁兼容的三要素,即电磁干扰传播途径、电磁敏感设备及电磁干扰源三方面入手,论述了高压油泵车电磁兼容性的综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印刷电路板设计中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主要技术,阐明对电源、地、旁路、去藕和混合信号电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磁干扰(EMI)的基本概念,围绕电磁干扰三要素,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以及电磁兼容设计思路,强调了电子产品在设计初即进行EMC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华中数控系统,分析其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利用滤波技术实现数控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以保证数控机床在电磁环境较恶劣的工业现场长时间、高强度、连续性使用。  相似文献   

13.
电磁兼容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如何使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气电子系统、分系统、设备和元器件都能正常工作,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章就全固态电视发射机系统设计中可以采取的干扰抑制技术,重点探讨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AD9226高速模数转换器的性能性点,设计了基于AD9226高速模数转换器电路板。该系统能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完成数据采集,并具有在40 Msps的采样率下的0.1%的采样精度。对采集板的电磁兼容、布局布线等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85-187
针对本科教学计划中未开设"电磁兼容"课程的自动化专业,尝试在毕业设计阶段进行电磁兼容的案例导入式教学。选用开关电源中的EMI滤波器、缓冲电路和变压器屏蔽等作为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信号检测和参量估计能力,提出基于敏感度特性的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构建电磁辐射信号模型并对信号进行滤波、抗干扰处理,采用信号检测算法对信号进行兼容检测和特征提取,根据信号特征参数进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参量优化估计,完成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提高了信号检测和参量估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论述了PBL教学法概念、发展、应用现状,接着介绍了PBL教学方法在电磁兼容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三个问题,利用这三个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的PCB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最后给了PBL教学方法在该课程应用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磁兼容理论在电子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相关实验教学难以开展的问题,运用ADS软件构建了基于真实元件特性的电磁兼容仿真实验系统,并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从元器件级、板级和设备级3个层次直观地学习电磁噪声的起因、表现及基本的抑制方法。先验证后综合设计的实验构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电磁兼容问题的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均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便携式计算机电磁兼容的一些基本概念、相关标准,提出了电磁兼容设计的思路及方法,重点阐述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在便携式计算机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便携式计算机的特殊性及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EMC问题进行了特别说明.经实验验证该设计方法能够改善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得电力网中谐波污染变得相当严重。二次设备的微型化、数字化、电子化增加了二次设备对暂态干扰的敏感性,使暂态干扰和高频辐射干扰问题日益突出,所以供电网络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否则将对电力网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