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久以来,我国各大报的国际版上,不但少见精彩的图片,而且即便刊用,篇幅也很小。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改革开放虽然增多了我国各大报社与世界著名大新闻机构的联系,但却至今没有交换新闻图片的协作。又如,虽然我们的国家级报纸、通讯社和电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派有常驻记者,并配有照相机,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文字记者,不仅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摄影教育,也没有图片传真设备,根本担负不起向报纸国际版提供图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国际新闻报道往往是地方报纸的一个弱项。除上海的几家报纸之外,其他地方性报纸没有驻外记者,稿件来源主要是靠新华社。而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同时,报业的超速发展以及电子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的稿源在以新华社为主的情况下有了新的变化。这就给地方报纸如何办好国际版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50华诞,举国同庆,一片欢腾。威武雄壮的大阅兵,激越奔放的群众游行,壮美辉煌的联欢晚会……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10月2日,翻开各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光彩夺目的新闻图片。尽管各家报纸对新闻图片的选择与编排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新闻图片以其独特的魅力担当了此次报道的重要角色。醒目的版面新闻图片撑起了报纸版面的“半边天”,且大部分报纸采用了彩色印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新闻图片不仅数量多,而且空间大,向巨幅发展,不时出现通栏图片。新闻图片不仅向头条推进,而且向整版拓展,向…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2002,(6)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是报纸 刊发的图片越来越显要,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图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指主动抓新闻图片),报社效益也变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报纸国际版的图片采用率越来越高.国际新闻图片如何契合核心读者的知识层次、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涉及报纸编辑思路和采编要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播、电视与报纸之间有竞争,报社与报社之间也有竞争。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正准备去采访的一条新闻,当地报纸却捷足先登,见报了。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的记者正在一个单位紧张地采访着,因相互没有通气,当地通讯员却通过编  相似文献   

7.
当今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已越来越重视图片新闻,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极力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于是,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报社专业摄影记者的图片供稿量早已无法满足版面需求。那么大多数文字记者如能掌握摄影技术.在新闻采访中将会如虎添翼。既会文字,又会摄影——同行们把这种会“两栖作战”的记者戏称作“双枪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报新闻摄影报道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报社摄影记者青黄不接,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二是在分配制度上歧视摄影记者;三是报社各部门协同作战功能不能发挥,在报纸版面运用新闻照片以及怎样保护摄影记者的积极性方面时常撞车;四是一些报社没有专职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缺乏优秀的裁判员。因此,要使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报纸更具竞争力,必须在  相似文献   

9.
我与摄影     
学摄影,原本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在解放军报工作21年,都是同文字打交道,从没有拿过照相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到人民日报社当总编辑。在工作中深感图片新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由于种种原因,报纸刊用新闻图片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离图文并茂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报社的同志和许多读者都希望这方面的工作能有所加强和改进。在同一些兄弟报社的老总交谈中,对此也多有同感。1990年8月20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变化就是刊发的图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显著,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照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报社效益也好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办报人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记者到一家县属报社编辑部,与同行们闲聊。其中在谈到订报这个问题时,这家报社的老总说:我们也订了很多报纸,但报架上惟有XX日报一张不少,而且报纸也都非常干净。此报对我们惟一的用处是,每年“两会”召开时,我们按照其格式小样学大样。  相似文献   

12.
1999年7月1日,北京青年报社又开了新“户头”——新闻监控组,这可以说在京城报界是一个创举。从其它新闻媒体中查缺补漏、寻找有趣的、有价值的新闻是报社成立新闻监控组的最初想法。经过一年的运作实践,新闻监控组已经成为报社新闻部门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年来我们从没有停止过每天对四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新华社)的新闻监控,报上每一天都有我们监控组提供的新闻。到现在为止,经我们推荐被采纳的文章、图片,记录在册的就有1500多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但是我们的监控对象,还是我们发现新闻线索的…  相似文献   

13.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报纸已迈进读图时代,新闻摄影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当今,如果没有新闻图片的报纸,至少不能称作一份完整的报纸;如果不能使用照相机的文字记者,至少不能称作一个全面的报纸记者。因此,采写文字新闻和拍摄图片新闻,是现代报纸记者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这就要求文字记者在新闻摄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内新闻题材的同质化,另辟蹊径做新闻成为报纸突围一个重要途径.对前瞻性大型国际会议的策划报道不仅是一个大型报社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拉开与国内媒体差距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哥本哈根大型气候峰会,仅参加的各国领导人就有98名,蜂拥而去的各国记者更是达到5000名,如何在这场"世界媒体大战"中取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图片编辑工作一直是报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关系到报纸新闻摄影工作能否跃上新台阶的关节点.为此,许多报社为了提升新闻摄影报道质量,把报纸办得更好,先后设立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6.
文字记者写新闻,摄影记者拍新闻,这是报纸新闻采制的两大传统手法: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也是历来报纸上的两大新闻形式。但是,近年来,第三种形式的新闻表达方式——图示新闻正悄然呈兴起之势。其实图示新闻也并非新品种,尤其是在一些欧美国家里,西新闻一直就是制作新闻的传统手法之一。我国报纸从50年代就不难见到  相似文献   

17.
我看创办这个刊物很有必要,大有好处。一、可以推进通讯工作,报社可以得到大量的情况;二、可以提高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政治水平、写作能力;三、更重要的是,能加强报纸与实际、与群众的联系。我这个看法是有根据的。回顾历史,我们很多报纸创办通讯刊物,指导新闻写作,不仅可以办好报纸,而且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新闻干部和作家。这是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传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标题求疵录左克不少读者对国际新闻有共同兴趣,国际版是大家最爱看的版面之一。要引导读者看懂国际新闻、理解国际问题、认清国际形势,标题有导向和提示的作用。提示得好,能引人入胜;提示错了,也会带来遗憾。阅读近年来的几份报纸,就发现国际版上一些标题不...  相似文献   

19.
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原本属于一种辅助的新闻形式,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片新闻长期以来都是报纸新闻中"副刊"的角色。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受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更多地追求直观性和速度性,图片新闻的魅力得到了真正的展现。在报纸新闻中,图片新闻直观快速地表达主旨,不仅满足了受众的新型的阅读喜好,同时也能够通过一幅幅系统衔接的画面,呈现给受众一个完整的新闻世界。  相似文献   

20.
在伦敦市中心,云集着英国各大报社、杂志社的舰队街上,路透社的编辑部大楼,是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在这幢大楼里,除了路透社的工作人员外,还有英国报纸联合社——报联社(Press Association)在此合署办公.原来,路透社在国外设有不少驻外分社,人员配备相当齐全,在国内却无分社,也没有国内记者.它所发布的国内新闻和新闻图片就是依靠报联社提供的,这家由英国上百家报纸联合经营的通讯社,代替路透社行使国内分社的职责.摄影记者的部署我曾多次走访报联社的摄影部,了介到他们采编人员并不很多,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全国主要报纸、杂志以及国外几家图片社或报社提供发生在伦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