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共同体建构对于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中存在合作意愿不强、协同共建氛围不浓、共同体成员结构单一、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构新时代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需从强化教师合作意识、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转换组织方式、注重骨干引领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使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更有实效,从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理论的协作共生品质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使命相耦合,彰显了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单元中,唤醒教师主体意识,强化教师的教研反思能力,以重塑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中,建立扁平式的学校教研结构,构筑合作的教师教研同僚性关系;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环境中,提供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制定校本教研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多元文化的共生,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基于成员互动、社会支持和知识共享,为教师教育实践构建一个平等多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包含四个构成因子:共同愿景;合作的反思实践;社会支持的工具与资源;意义建构的学习评价。走向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实践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旨在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教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建构教师专业信念;职前教师走向专业纯熟,实现自主发展;推进大学与中小幼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走向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理念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 要途径。目前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乡村教师对专业发展主观认知不足、学习共同体合 作文化缺失、学习共同体年龄代沟制约、学习共同体支持性条件不足等问题,可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认知水平、创建教师团队合作文化、塑造教师“带头人”身份、提供完善的机制保障等途径来破 解困境。  相似文献   

9.
王清霞 《教育评论》2022,(12):123-129
ICT支持有助于挖掘乡村教师专业学习潜力,保障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实现人人共享的终身学习目标。在活动系统理论视野下,ICT支持乡村教师学习的教育效用被描述为基于共同愿景、动机、反思、实践与共同体等交互影响的一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表明,ICT在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中依然存在认知惯习、技术本位、浅层学习、行政指令、同质互动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发挥ICT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效用,借助ICT为乡村教师树立乡村文化传承的共同远景,构建乡村振兴使命的动机机制,训练善于理解乡土文化的课程执行能力,形成持续改进乡村教育质量的反思机制,构建平等共享多样文化的专业共同体,有助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关注学前师范生专业素养的习得养成,更关注职前培养生态系统中主体间"一体化共生关系"的构建。基于共生理论审视我国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发现,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协同主体力量的式微,共生关系中协同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协同文化的漠视等生态困境。建构卓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共同体,必须彰显共生单元生态位,构筑多元主体网络和建立共同愿景;打造共生关系生态链,释放互惠共生动力和强化协同育人功能;迈向共生环境生态圈,营造正向文化生态和改善心智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西北民族地区6个县级行政区605名义务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水平较高,但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有所不足;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在城乡、职称、是否担任班主任、所学专业、民族背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据分析,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和教师的教育经历与学习状况是导致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创造民族之间实质性接触机会,促进跨文化互动与交往;在教师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深化对不同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的研究;鼓励教师进行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对于促进学校的文化变革和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价值。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校长、教师、学区管理者等相关各方立足于自身的角色和地位,突破发展目标不明、评价标准缺失、资源和制度保障不足、文化多元与文化共享关系失衡,及教师赋权不足、缺乏参与决策的意识和愿望等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3.
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是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仍面临条件不足、环境制约、缺少载体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协同学视角,乡村学生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创建外部协同环境,包括加强乡村教育支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乡村学生交流意识、激发乡村学生积极性等,同时需要打造内部协同文化,包括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加大师生情感交流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专业发展认知、专业研究能力、专业培训、专业发展支持政策、专业发展共同体等方面展开对重庆市11个区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乡村教师大多数存在专业发展意愿不够强烈、研究能力较弱、专业培训针对性不强、缺少精准性政策支持、发展渠道窄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促进专业组织齐发力、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政策精准性、构建多维学习共同体等对策来促进重庆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首先,基于共生理论阐释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逻辑必然性。其次,在明确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单元、构建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形成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环境前提之下,分析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的特殊素养不足、乡土情怀淡漠、社会功能弱化。最后,提出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一是教师助力民族乡村教育振兴的同时成全自身的成长;二是教师在民族乡土文化的滋养中生发情怀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优秀乡土文化;三是教师在服务民族乡村公共事务的同时拓展个人价值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新课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提出基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构建多元合作备课、多元合作课堂观察与多元合作评课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合作模式及其评价指标,并明确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运行保障策略,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营造民主的合作环境,坚持教学反思与研究,明确合作的共同愿景以促进中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解自己文化和他人文化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师是影响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探讨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课程意识缺乏、多元文化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培植教师多元文化专业能力、构建多元文化学校环境等对策,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利用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加强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医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上的沟通与合作.对广西四所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知晓率及通过学习共同体加强专业发展的真实想法,为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组织提供教学管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基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专业支持联合体。在共同体中,城乡教师都是生态型教师团队的有机组成,是共同体价值创造的平等主体,在专业发展中彼此依存,互助互惠,共生共创共赢,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相互服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构筑共同体成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乡村大国良师炼成的关键抓手和实践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