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生活习俗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文章通过以山西近代服饰变化为视角,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知识,考察了从清朝到民国以山西地区服饰为代表的近代服饰变迁的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样式和特点,阐述了推动这一变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因素,认为近代山西服饰的变迁与近代中国政治革命、经济发展和文化冲突相一致,分析了近代山西服饰变迁的特点。从而论证服饰作为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它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即作者试图通过对山西服饰变迁的研究,反映出其背后所表征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另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是是一个跳跃发展的社会.它在某种形式上改变了社会形态演化的理论图景,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新的社会要素产生了,它们的互相联系导致原有社会结构具有了新的整体性质,中国近代历史的矛盾性和特异性便由此产生了.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政治诸要素的变化以及这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文学,就它的总体上说,是与封建社会的文学不同的、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的文学.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即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是否也同样发生了质的变化呢?有的同志着眼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资本主义的意识特征,认为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改良维新的社会思潮开始形成的时期,中国文学才发生了与封建社会文学不同的性质上的变化.一九二九年出版的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史专著《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就是以康梁维新变法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文学与近代文学的分野的.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文化积淀,某种程度上一个地区的民俗变迁反映了这个地区社会的变迁过程及程度。近代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社会。它必然引发民俗变迁,而河北省(清时称直隶)在整个清王朝及近代社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其民俗变迁即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酒类饮品、茶叶、咖啡、烟草、读物等休闲消费品在英国民众休闲生活中发展过程的爬梳,以厘清近代英国民众El常休闲消费品及休闲方式的变迁。近代英国民众休闲生活消费品的变化源自于全球化和世界近代化进程,这种变化反过来对英国近代社会发生着反作用,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社会反映,并最终表现为国人观念与积习的革新,因此,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十分复杂的,但也呈现出历史演进的轨迹。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半个多世纪里(1840—1894年),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所有事件几乎都是零星、孤立的,甚至在社会文化心理的阻滞下发生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8.
英国近代早期社会大变革,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提升社会地位、获取各种特权的阶梯角色。英国社会的乡绅利用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背景下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需要大量文职官员的有利时机培养子弟接受高等教育,这不仅提升了乡绅阶层的知识水平,而且改变了其自身的社会地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在近代早期的变迁进程。本文分析认...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社会宗族组织的存留与演变邓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随着这一变迁许多传统的事物发生了变化甚至消失,而宗族这一传统社会的群体组织,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还在许多地方存留着。那么,宗族组织在近代社会的剧烈动荡中为什么能够长期得以...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新教对近代豫北社会早期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天主教和新教(主要指加拿大长老会)来到豫北地区后,为了传教需要,自身在不断地转变和调适,它们采取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手段,用文化教育、医疗等活动引起社会的注意,多方面介入豫北的社会生活,客观上促进了豫北早期现代化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通过论述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在豫北举办的教育医疗事业,分析二者对豫北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这一进程的影响,从而更为客观地来了解近代豫北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正> 商品经济是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生产和交换方式。迄今,人类社会已循序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商品经济不仅可在以往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发展,而且可以在当代不同社会制度中发展。人类近代生产方式的发展史,就是商品经济以其旺盛的活力遍及世界的历史。商品经济已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尚在迅速发展之中。商品交换产生于原始社会未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虽然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期有过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总的看,在这两种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是多事之秋,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社会历史面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社会思潮和革命史观也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迁,这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革命发展的方向,本文即是对变迁的表现形式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任何国家和政治社会都处在一定的制度中,任何社会的政治变迁也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的考察,试图解释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失败的制度性原因。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国是国家强社会弱。在近代中国由于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间资本不能很好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此社会自发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变迁是不可能的;而国家权力对社会控制力的弱化对于国家权力强行推进资本主义制度变迁也是不可行的,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迈向资本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迁的社会,相对应的城乡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乡村向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与依存加深,城乡贸易、人口流动普遍加强,这些表现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主要由于乡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社会物质生活以及近代意识的增强等原因,使近代城乡关系由传统向近代化过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其中,人生追求——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也必然发生新的变迁。纵观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甚至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差异,都会引起人生追求的变化。居于社会形态的统治阶级,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巩固,不仅要顺应一定时代人生追求的要求,而且也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加以引导。当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追求的走向,对于正确调整大变革时期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培养“四有”人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考察了西康建省的曲折历程,着重分析了建省与康区早期现代化的关系。认为西康建省是中央政府加强治理康区、巩固西南边疆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省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创办了近代工商业,发展了近代教育,初步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从而开始了达一地区的早期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地区的信仰变化,往往是这个区域社会形态变迁的反映,建水紫陶行业信仰的变迁正是建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折射。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紫陶信仰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但一种信仰的弱化乃至消失,也是一种文化的湮灭。考察碗窑村的紫陶信仰变迁,在深入了解紫陶信仰的文化内涵及紫陶产业发展的同时,探讨其信仰发生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民社会的早期形态及历史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民社会的早期形态表现在社会调适功能的退化;经济结构中出现新的因素;对自我主体的张扬与肯定以及各种文人团体、商人集团的产生.后期封建社会商业经济的滞缓给早期市民社会形态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局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又使中国早期市民社会形态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外国经济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处华北内陆的山西省在近代也受到外国经济力量的明显冲击.在入晋洋货和洋行收购土特产和农产品等外国经济力量的推动下,山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加速,一些传统优势行业如冶铁业、铁制品加工业衰落,一批近代工业产生但得不到充分发展,境内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迁,如消费观念的"由俭入奢"、"崇洋"现象显著、商品性消费增加等.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