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手工工场阶段过渡到更高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的历史现象。简言之,是指资本主义工业的近代化。它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技术革命,也是在生产关系领域里社会结构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变革,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面临第五次产业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以至社会革命更大影响的思想,是他们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依据这种唯物史观,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变革,这就是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领域。对这一课题进行教学与研究,首先需要阐明三个问题。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16-17世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革命,经过18-19世纪的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出现了新的形势:(一)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进程加快,三者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个进程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它使得技术与科学从彼此分离走向日益结合,并且并入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从此,“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1]。正是由于科学、技术与工业的结合,“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2],它破坏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它的状况成为“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3]278,它的社会地位“一天天地吸引着文明世界的注意”[3]297。第二次是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先是19世纪后期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创立,接着...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经说过,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是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需要政治上产生伟大的人物,而且更需要产生科学巨匠,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历史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比起资本主义革命初期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大多得,深刻得多。如果说欧州文艺复兴时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自19世纪中叶起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写作和修改《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过程、主要形式、产生机制、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等问题都作出了明晰而深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革命与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一样,造成了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由此而造成的新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20世纪中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分层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刍议都铎时代的圈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英国社会处于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阶段 ,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作为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 ,圈地运动在都铎时代第一次达到高潮 ,它是 14 - 15世纪英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都铎时代的圈地狂潮具有直接暴力的典型特征 ,它包括掠夺公共土地、侵占农民份地、没收教会土地等等。圈地运动使耕地减少、牧场增加 ,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圈地引起的新旧生产关系的消长 ,反映了英国农业社会中资本主义成长的实质。就都铎时代圈地运动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扫荡作用而言 ,它的历史意义决不在 17世纪中叶的政治革命之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其直接原因是这一时期清政府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推行了三次变革,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变革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笔者认为戊戌变法受洋务运动的影响甚大,因此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战后40多年来,现代资本主义有许多新发展,出现许多新现象。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又一次巨大飞跃。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作了相应调整,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有所缓和。于是有些人就认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也改变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觉。现在我们抓住现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的发展变化这一根本问题来剖析,从本质特征上来论证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三种形式:①独资经营的单个资本家所有制形式(19世纪以前占统治地位);②集团资本家所有制形式,包括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主义形式(19世纪后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占统治地位);③国家垄断资本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是发生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方式,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迎来了高技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不了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人类20世纪的历史进程、当前的时代特征和21世纪发展的趋势。在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便逐渐相互接近和渗透。20世纪以来,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联系紧密,逐渐难分彼此,尤其至中叶,遂可称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这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几近一致。上个世纪交替至20世纪初叶,首先发生了物理学革命。从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三大物理发现到原子结构模型,从能量子、光量子假说到量子力学,从相对论到现代宇宙学,……。不断涌现的物理学成果使人应接不暇。物理学从宏观研究进入微观和宇观研究。其后,微观物理学的发展又带来了原子能技术、核技术、电子技术及相应产业的发展。其次,近乎同时,分子生物学、尤其基因论的产生和发展使生物学也从宏观以及亚微观的细胞层次进入微观的分子层次、甚至染色体及基因层次。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其后的生物学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中叶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和谐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技术环境下,创新活动给私人带来的回报率是很低的,其对组织变迁以及人的管理影响不大。自从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组织变迁越来越受制于技术发展水平。几乎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导致了组织的一次大变迁,组织的每一次变迁又导致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的一次大变革。第一次技术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其结果是使人的体能获得了解放,相应地,组织对人的管理方式也由原来那种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劳动效率的隶属管理方式转向雇佣管理。第二次技术革命在…  相似文献   

13.
刘波 《中学文科》2006,(2):31-33
【专题知识整合】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二战后,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经常性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渐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局部调整。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德国(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最早推行社会立法的国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这一事件作何评价,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的产生、协调等角度阐明德国社会立法具有的历史效应。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进程是有巨大作用的。它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世界史的研究不应忽略这一领域。在历史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我们通常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飞跃称为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导致了技术革命,并进而导致生产、生产组织结构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产业革命。在近现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科学  相似文献   

16.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不能叫技术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生产工具的改良和非生物动力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和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仅仅把工业革命理解为生产领域里的变革即技术革命是远远不够的。这场革命深深影响了人类生活,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影响及局限性英国、美国、法国二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制度的暴力行动和斗争。这三次革命是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曾经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作出评价说:“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仅三映了它们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已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即被封建历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清王朝乾隆时期。这个时期正处在封在社会的末世,面临着由盛而衰的社会危机。清王朝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地位,加紧了对农民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当时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已经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激起了农民阶级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斗争,所谓“贼盗蜂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也谈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的因素">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经典著作的论述,"新社会因素"不等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马克思主义不反对改良,但是反对用改良取代革命的改良主义,改良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 1.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 ) A.文明时代 B.蒸汽时代C.电子时代 D.电气时代 2.垄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3.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生产社会化 D.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社会矛盾 4.中国历史最伟大最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