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说"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是因为学生自身原因而导致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所致。因此,教师有必要而且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加以克服这种思维障碍,使其能更好地学习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教师的培养,培养的方式要讲究科学.通过比赛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独立答题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独创性;通过挖掘问题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3.
每次考试后,总听到学生这样的反映:"数学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平时练习尚可,考试却一做就错".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流行风",它严重影响到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思维的程序有关.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怎样的思维走向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改善学生思维方式的活动.而整理复习课最容易停留在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回顾与机械重复的层面上,出现教学上的"高原现象".最近,在教学六年级"线与角的整理"一课时,我作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思维现象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从一个问题自觉地"过渡"到与它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之中.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联想不仅能够沟通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开拓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在举一反三的训练方式中使学生对知识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实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需要教师的培养,培养的方式要讲究科学。通过比赛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通过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独立答题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独创性;通过挖掘问题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7.
建构性数学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建构论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建构性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的史学形态是建构性思维方式的渊源。建构性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求真性思维方式、模式化思维方式、审美性思维方式、对极性思维方式、拓广式思维方式、同构性思维方式、整体性思维方式和变异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开放的课堂,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现象: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可由学生来探究,方法可由学生来摸索,结果也可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于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为主体绝对化,一切由学生说了算,而教师也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成了课改实践中的一大盲人.事实上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更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艺术的激励、引导、调控.相反若放任自由,则“探究式”无异于“放羊式”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容易发生偏离,思维难以深入,钻研数学问题难免会缺乏深度和广度,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引导时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的引导要把握以下几个时机。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的一大目标,这一目标达成的有效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多经历数学问题单一讲解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高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对数学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拓展与升华"的设计来处理其教学,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使学生步入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有效表达,学生能否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从他们的数学语言上就可以完全体现出来。有时候,我们会在观摩学习时听到其他教师这样感叹:"这个班的学生说得真不错,很有条理,头头是道的。"诚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发现:当教师让学生"说"的时候,有的人就能够用清晰、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达,有的人说得要么冗长乏味,要么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述自己的看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  相似文献   

11.
<正>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应成为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三种思维活动,即数学家思维活动、教师思维活动、学生思维活动.其关系如图: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备课教师的思维活动上课幑幐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中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教材中.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其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时需要颠倒甚至删去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就常常会掩盖数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思维研究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这是老师的天职.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思维,作一些浅显的探讨.一、乐"学"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答错的问  相似文献   

13.
"你为什么又不检验呢?"这是一位教师在一次评讲试卷时,发出的一句无可奈何的感叹.我们细细想想,许多时候,学生一直在检验,可还是出现类似问题.稍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除了态度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方法层面的原因.除了学生的原因,可能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忽略了对检验方法的讲解.结合日常的教学,笔者列举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又被称为是思维上的体操.有思考就需要有创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以一种不同寻常另辟蹊径而进行的思维方式.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它能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等.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展开研究,通过教师层面,教学层面和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供各位任课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真理是让学生求真,真即是真理、真相、真实,而求真就需要知识和质疑,这涉及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海绵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类似于海绵和水的相互作用:吸收。在承认权威的前提下,对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知识进行全盘的吸收,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步入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变多、变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具有数学思维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究意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需求,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从四个教学案例出发,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达到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一种有较大难度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学生的猜想.  相似文献   

19.
杨秀凯 《贵州教育》2008,(20):44-4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行,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观察、实践、猜度、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这样认为.确实,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启迪与培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一年级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不恰当,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等原因,成绩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尤其以数学成绩的下滑较为明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看到有一部分勤奋踏实、态度端正的学生在刚进高一学习数学就"栽了跟斗",并产生了"畏惧"数学的心理的时候,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因此对发现的这一问题引起了重视,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里,我就高一数学"集合"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背景,谈一谈怎样把初高中的数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的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