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废名的佛学著作《阿赖耶识论》,长期以来或被认为“已亡佚”或被视作“有字天书”鲜有学者问津,这便使得废名这位以佛学思想为背景的作家始终未能获得全面深入的解读与评价。从《阿赖耶识论》所提示的思想理路来看,废名所信并非其家乡所传之禅宗,得大乘佛教空宗有宗之精要,得唯识学之精义,悟得阿赖耶识之真谛,才是废名佛学思想的基本理路,而这一思想脉络又是在与唯科学主义和新唯识论的论辩中渐次清晰的。  相似文献   

2.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3.
阮籍(210-263),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时魏国思想家,是魏晋玄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也是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有《阮籍集》(或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行世。阮籍的思想前后有所变化。早期著作《乐论》以道家的“无欲”释儒家之“和”,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一定保留。在后来的《通易论》、《通老论》、《达庄论》、《清思赋》、《大人先生传*等著作中,他的思想则完全转到了道家的“自然无欲”方面,而对儒家的名教声色之美作了尖锐的鞭挞。  相似文献   

4.
谨以此文纪念著名语文教育家张中行先生!与季羡林等人并尊为“未名四老”的张中行先生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学者,作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张中行先生,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一普通农家。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任教中学、大学,做编辑,主编佛学杂志。1951年就职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及教学研究工作。他早年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广泛涉猎古今中外哲学典籍,思考人生问题。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治学遍及诸多领域,是一位文化底蕴丰厚的“杂家”。张中行专著于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著作颇丰。其文风平实自然,如行云流水,含蓄蕴藉,有独到的语言魅力。他参加了《语文》《、汉语》、《文学》《、古代散文选》等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及图书的编写、审读工作;主编了《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著有《文言和白话》、《谈文论语集》《、紧缩句》、《非主谓句》、《作文杂谈》等多部语文著作。他著有哲学著作《顺生论》;佛学著作《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散文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回忆录有《流年碎影》;另有诗词集《说梦草》及杂文集《说梦楼谈屑》《、散简集存》。他的大部分著作结集为《张中行作品集》六卷,达数百万言。  相似文献   

5.
薛瑞生(以下简称薛):(1937—),男,陕西蒲城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著有《红楼采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红楼梦谫论》(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清真集校注》(与弟子孙虹合作,中华书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文学遗产》、《新宋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另有《诚斋诗集校笺》、《柳永别传》、《周邦彦别传》等著作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6.
徐(火勃)为明代福建著名藏书家,其《红雨楼集》未曾刊刻流传,其藏书经历、学术交流等情况一直少人问津。本文通过对徐氏生卒年、家世及著作、《红雨楼集》之流传、《红雨楼集》之价值的论述,希望揭开笼罩在徐氏身上的迷雾,展示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戴震首刊著作的价值及其意义杨应芹《戴震全书》共收著作三十八种,其中有十二种为首次刊行①。首先,这批首刊著作以初稿居多。如《毛诗补传》是《杲溪诗经补传》、《毛郑诗考正》的初稿;《准望简法》、《割圜弧矢补论》等四种是《句股割圜记》的初稿;《水地记初稿》当...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经解序》注释(续三)罗星明书集传或问序宋,东阳陈大猷作《尚书集传》①,用朱子释经,法吕氏读《诗》记例,采辑群言,附以己意成编。宋季,其书盛行,学者多宗之。《集传》而外,复成《或问》二卷。明《集传》去取之意,亦犹紫阳《论孟集说》,别...  相似文献   

9.
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本子,是《三国志》作者西晋陈寿所编《诸葛氏集》24篇,但约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再后竟至散佚。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则是明清两代学者辑佚重编的,从它们中已看不出陈氏《亮集》的面貌了。于是,人们对它的成书、体例、收文等情况或存有异议,或不甚明了。鉴此,笔者在近年撰《诸葛亮集笺论》时,对陈寿编《诸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著作,其中的《史传》专论史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篇。本文从“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论史学之社会功能”、“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论史书编纂之方法”、“论史家著作之优劣”、“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进行梳理和辨析,着重探讨其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贡献,并探析其在史学评论上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轼(1037—1101)文学艺术造就都比较高而且全,诗、文、词俱为大家,文称韩柳欧苏,诗称李杜苏黄,词称苏辛,为豪放派独创一派。其思想,以孔孟为基础,兼受老庄释道的影响。豁达乐观,恒少愁苦,为其生平特点。其著作有《易传》、《书传》、《论语说》、《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后人辑其所作诗文奏牍为《东坡七集》百十卷。今不具论,略评其海南诗歌的乐观主义特征及其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魏秀仁是清代咸丰、同治间相当活跃的经学家和文学家 ,一生著作约 40种 ,然而除了小说《花月痕》外 ,传世极少。本文对魏秀仁生平事迹著述作了考订 ,并论述其钞本四种 :《陔南山馆诗话》、《咄咄录》、《碧花凝唾集》、《陔南山馆遗文》 ;并附论秀仁弟秀潜所撰《续魏氏世谱》。《续魏氏世谱》是研究魏秀仁家世、生平、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钞本四种及《续魏氏世谱》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教大乘空宗一派理论,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以一种彻底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魏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各主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答刘遗民书》等。其中《不真空论》是代表僧肇世界  相似文献   

15.
《庄子》作为中国原始道家代表著作之一,其内容极为庞杂。《庄子》内七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其自然观是要追寻合乎自然本真的人性,重建人之存在价值。《庄子》外、杂篇皆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不同时段渐次成书。其自然观是对庄周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三个派别,其自然观分别是:述庄派的自然化生论;无君派的率性自然论;黄老派的顺应自然论。  相似文献   

16.
赵氏春秋集传序东山赵子常①先生.元季师事九江黄楚望②传《春秋》之学,著《属辞》、《补注》、《师说》三书。为《三传》之学者尊称之。先生复有《集传))15,卷,则先《属辞》而成者,自序言:"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迨后《属辞》成,以《集传》义例微有未合.更须讨论。至正壬寅③,先生再著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以病辍笔。门人倪尚谊援先生之义续成之,即今书也。先生常谓《属辞》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则是书宜与'《属辞》并行也,明矣!予得千顷堂藏本,因论次…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对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进行现代意义的阐释无疑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本论文即从比较诗学视域,来谈谈对《文心雕龙》进行影响研究的理论现实意义、接受佛学思想影响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刘勰怎样创造性地借鉴佛学思想,创造出独步前人、有巨大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这部著作能够流传下来,倒有一则“文坛佳话”。 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初,勰撰文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既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乃负其书侯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