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质性研究方法的界定 教育科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索,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2.
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质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思想文本的意义及其建构加以研究和展现的过程。教育者对思想文本资料的语言表达、特殊符号、文本结构等意义及其建构,特别是思想文本结构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行解释性理解,不仅能深层次地认识教育对象的思想活动,还能认识教育对象思想活动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状况,以及发现思想活动与社会背景之间关系的通道,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是相对于以往所谓科学化的研究而言的一种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强调与人们教育  相似文献   

4.
质的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它符合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影视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搜集、解构和重构教育影视作品,研究教育故事中的显白教诲或隐含道理,揭示该作品的教育意义或教育主题的一种解释性理解活动;它具有课堂教学价值、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和理论价值;教学型教育影视叙事研究与非教学型教育影视叙事研究具有不同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潘娟 《早期教育》2004,(5):U003-U003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质的研究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较适合运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信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焦虑心理”等的研究。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正确应用教育叙事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运用过程包括:确定主题阶段;研究资料阶段;叙事、倾听阶段;撰写报告阶段;具体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式,主要特征表现为聚焦于个体经验,用年代学方法表述个体经验,搜集故事,重新讲述故事,编码并确定主题,描述情境与背景,与参与者全程合作。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从个体那里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个体的故事,按照主题或类属解释个体的经验故事,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操作过程、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在自然情境下的双向互动,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继而形成解释性理解的方法。高职院校借助该种方法开展研究性教育活动,能够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有助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推进院本教研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也有学者这样描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经过多年研究,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关于“教育叙事”的文章进行统计,试图分析目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叙事探究是一线教师或教育研究者从最细微处用心领悟教育的精妙极致道理,自然激活教师的心灵智慧,唤醒和提升教育者内在生命力的一种体验方式。它帮助教师通过真诚分享和尊重倾听微妙复杂曲折的教育事件,外显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藉由解释性理解共情聆听和内听,理解建构其意义,重组个人经验,探究理解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后的深层意义,把鲜活的教育细节处理与追求的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的精义,在于不仅把现代教育理解为人才培养活动,而且理解为一项社会事业,从而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研究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主要指宏观层面的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主要指作为教育活动的人才培养规律。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解释现象学的教育研究方法逐渐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兴起。由于它对教育的理解与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实证主义的教育研究不同,因此,在教育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取向。本从二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出发,就其理论追求、立场方法和表述方式三个方面,对这两种研究方式作一个对比剖析,以说明在当前的教育研究领域中重新理解教育、倡导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惩戒叙事是以不同方式对教育惩戒的解释性或说明性描述的故事或表现。叙事刺激群体产生无意识,无意识影响人类行为。教育惩戒叙事内在逻辑是,对家长群体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确定性使不当惩戒叙事影响力更大,最终影响教师惩戒行为的选择。惩戒与赏识、师道尊严与师生平等、育与罚等重要叙事影响着教育惩戒活动。  相似文献   

15.
质的教育研究强调对教育研究对象的意义进行“解释性理解”、主张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教育研究,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发展特征,为质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契机。从聚焦高职课程的具体问题到撰写研究报告整个研究过程,质的研究方法都具有独特的操作程序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对美教专业实习生的实习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在遵循阐释主义的基础上,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往互动如何进行,本文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为主体间的"解释"行为和言语中的"理解"行为两个方面来阐释质的研究中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种志研究由于强调对个别教育现象进行动态描述和细致分析而逐渐受人青睐。教育人种志是描述性和解释性的研究,秉承整体观念与整合方法,注重从自然的教育情境中收集资料,采用多元化的研究策略与模式。作者认为,研究者必须充分了解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特征,掌握其设计原则,否则,人种志研究成果有可能蜕变为经验总结式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秦永 《文教资料》2006,(12):98-99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教育现象的应然目标。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不同的哲学和教育理念对教育目的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通过对各种教育目的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育,重新认识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建设中国新时期和谐社会进程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围绕“教育产业化”问题,学者之间进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对教育能否产业化进行了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之所以持论有别,甚至观点迎异,主要在于对“教育产业”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不尽一致。因此,对“教育产业”作进一步深入地讨论和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 要讨论“教育产业”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产业,在产业经济学论著中,产业是指“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①。而“就一般理论而言,产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总…  相似文献   

20.
吕耀坚 《幼儿教育》2004,(12):42-42
近年来,质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颇受关注,一些幼儿园教师也开始尝试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作为一种不同于量的研究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具有强烈的人关怀和平民意识,它强调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生活世界或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倡导研究参与到研究情景中去,直面事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作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