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题".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没有真正听懂课,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因此就必然做不出习题.对于这个结论我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自己的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多年来对一些学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觉得难教,学生普遍觉得难学;不少学生感叹自己的物理学习情况是"一听就懂、一点就通、一教就会、一做就错"。虽然有些问题老师已作反复讲解,但学生还是考不好。尽管考题难度不大,且有些考题平时都讲过,但是就以为每次都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教师讲清了,并不等于学生就听懂了;学生自以为听懂了,其实未必真懂,即使听懂  相似文献   

3.
李洁 《青海教育》2002,(10):33-33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听懂了课,但做不出习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发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学生双基差。由于本课(或本章节)中所学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旧知识联系不紧密,学生虽听懂了课,但是习题中又涉及到以前没有掌握的旧知识;或是由于学生基本技能较差,无法表达出来,继而导致不会做题。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些习题并不是靠简单的模仿例题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创造性地予以解决。教师有时对于学生的认识过程不了解,对于习题的难度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势必造成学生虽听懂了课,却做不出习题。  相似文献   

4.
姚艳 《四川教育》2009,(2):92-92
现实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教师讲的时候学生都觉得好像听懂了,可作业时一遇到难一点的题就做不起。  相似文献   

5.
初中英语教学听说领先。培养学生的听力,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听力部分内容听懂。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做听力练习,多接触各种各样的语音、语凋,一方而为了模仿,另一方面为了听懂并识别其特征。在使用现行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听力。  相似文献   

6.
多数数学老师选择单向的讲解式教学法,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充当听众。不少学生反映,一节数学课下来,听懂的知识点少之又少,甚至存在着当时听懂回家就忘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学生课堂参与度太低的原因,因为课堂参与度低,无法真正理解教师阐述的知识点,尽管少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但由于未直接参与课堂印象不深而导致课后出现知识点遗忘。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浅析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新的课堂模式——参与式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中会预设一堂课的教学难点,并围绕这些难点采用各种方法去解决。但经常有学生说:“我上课都听懂了,作业也会做,就是一考试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看来,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学得顺利,却无法评估学生的收获有几许。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小实验,新课程标准倡导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物品自行设计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挖掘其创造潜力,激发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制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教师设计小实验,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深刻的体会:有些抽象的知识点,无论老师怎样讲,怎样强调,学生还是觉得晦涩难懂,即使听懂了,做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将那些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改用小实验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本位的,教师以讲述知识为己任,学生以听懂例题.做对习题为目的,离开了生活的数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采用语言直观、实  相似文献   

10.
本门课程旨在给学习英语的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国家的基本材料与信息,使外语学习者了解、学习对方的政治、历史、社会和文化.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针对这样一门课程,教师如何授课才能使学生听懂全英授课,并学到知识.备课及教学构思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合理的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构思和教学实践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王相云 《考试周刊》2009,(26):198-198
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这里既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又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很多学生在谈自己的感受时,总是抱怨:老师课堂上讲的都听懂了,但是在自己独立物理问题.特别是在做习题的时候总是不会做或者不全会做,成绩提高比较慢。这样便使得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两者都呈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教与学"的过程离不开思维的对接,教师想的和学生想的不一样,沟通就不会畅通.教师表达的内容学生就不能理解,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就讲不明白.怎么办?全班有一半学生已经听懂,还有另一半不明白,就是再讲一遍,还会有一部分不懂,而此时教师往往不知道学生究竟哪个地方不懂,怎么办?"继续讲"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浪费,"不讲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损失.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对学"这种方法."对学"顾名思义,一对一的学习,明白的给不明白的讲,或者两个不明白的相互讨论.由于是两个人,面较窄,不能做  相似文献   

13.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与话语权,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服从心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许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没有听懂,也不敢说出来,怕受到老师的批评。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误区一:课上听懂知识,就掌握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的题型时便无所适从。这就说明上课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与别人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一个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教育好学生,也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一个想尽力叫学生听懂课并记住所讲内容的教师,一个想用语言来突破学生防线的教师,就必须讲究语言技巧。利用感性语言图像,就是重要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从禹 《考试周刊》2013,(21):177-177
<正>如何做研究型的教师?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研究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真正上好课。有的教师喜欢诉苦,说现在的学生难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研究好教材,没有了解学生。一、教学生学会做人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然而我们教室里坐着几十位学生,有哪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他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听懂了的。我们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很多时候我们的授课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有时上课看见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常常听到这样的问话:“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几乎是异口同声。学生听懂了固然可喜,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成效的体现,但是学生真的听懂了吗?不要说有些学生经常是人云亦云,即使听懂了的学生也只是表明他会做这道题目而已。有教师在教“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时是这样讲的:“像这种题目有两个未知数,我们一般可以设一倍数为X,那么几倍数就是几X。”这样的教学若辅之以反复练习,学生作业的正确率相当高。可过一段时间再做此类习题时,学生已判若两人,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学得很机械,他们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机械识记的…  相似文献   

18.
蒋晓芬 《教师》2014,(6):110-110
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听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能力。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在确保听懂别人说什么的前提下,才可以去和别人交流。因此,教师有效地使用教学用语来组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张俊辉 《物理教师》2007,28(1):9-29,31
很多学生认为在众多科目中物理是最难学懂的,需要有抽象思维、需要有观察能力、需要有……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望而生畏,一上物理课,就觉得难以听懂、乏味无趣、想打瞌睡,如何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状呢?作为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物理教学也变得美妙起来.孔子曰  相似文献   

20.
李春燕 《教育》2014,(6):55-56
正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巩固和提升,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然而,我们却往往发现:教师一遍遍地详细讲解每一道题目,生怕学生没听懂,一边问学生"听懂了吗",一边还不顾学生的反应再讲一遍;当学生听累了讲话开小差,教师善意地提醒学生"管好你的嘴"。其实,有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地管好自己的嘴,要清楚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多讲、什么不需要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