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纽马克(1995)和切斯特曼(1997)封翻译批评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两个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豪斯和赖斯的两个翻译批评理论模型,分析两人在理论出发点、评估标准、根本差异和局限性四方面的异同,以此为翻译批评的研究提供更多视角。  相似文献   

2.
束远 《考试周刊》2012,(8):20-21
翻译的历史几乎和语言一样悠久,翻译批评更是如此.但是客观地研究翻译批评活动长期被限于一个很肤浅的水平.从而阻碍了整个翻译研究的发展。不同的学派都在通过建立潜在可行的模式.努力地提供此问题的解决办法。翻译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取决于评价标准。建立起标准,翻译批评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批评研究的动向,并对该学科发展提出建议,分析了功能性视角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翻译批评即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不同的翻译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批评标准;所以,对于同一篇译文,不同的翻译评论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文章拟从许钧和纽马克两种翻译标准方法来评析《金银岛》片断,指出这两种翻译批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批评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但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中,翻译者常常将二者混淆。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之间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区分这对概念不仅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的翻译批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翻译批评实践倘若离开历史语境就可能出现谬误的观点,把历史语境视为翻译批评的具体参数,从历史语境化的角度审视翻译批评及其标准,并认定将翻译批评事件或对象历史语境化为翻译批评的重要途径,是翻译批评实证性的重要参数,有助于翻译批评实现公允、客观与准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中的热门之一,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学和诗学批评路径维度单一,纯文本分析多,描述性弱。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批评应该打破文本的束缚,在传统的以文本批评为主的语言学、诗学批评基础上,充分参照基于不同翻译目的、不同诗学理念、不同翻译策略、不同目标读者群的译者,不同阅读目的的读者,以及产生不同社会文化价值的社会等超文本因素,探究文本批评与超文本批评相结合的多维批评路径,发挥翻译批评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趋向良性循环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说 ,翻译批评的主体是从事翻译批评活动的人 ,客体可以是译文、译者、译事 ,甚至是他人所写的翻译批评。翻译活动客体的宽泛性、译文文本类型的多样性以及翻译批评主体身份的多样性要求翻译批评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和多层次。因此建立这样的标准体系不是为了应对目前无法建立统一标准这一格局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而是由翻译批评活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戏剧翻译批评是戏剧翻译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做好戏剧翻译批评工作对提高戏剧翻译质量、推动戏剧翻译研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笔者以我国近年来的戏剧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评述了戏剧翻译批评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好人》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莱斯的客观建设性翻译批评理论对翻译批评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翻译批评不能脱离原文文本,要从篇章类型特征、语言内部指示和语言外部决定因素三个批判视角来审视翻译成果,同时兼顾不同语言的文化特性。翻译批评是可行有益的,但也有着自身局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首先是要拓宽翻译批评的主客体.其次要将翻译批评标准多元化.同时还要重视批评中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多元、动态地进行翻译批评是翻译批评的发展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1.
文 化研究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文学批评方式,也是文学向外转的明证,有利于重新获取文学的社会功能性。文化研究作为一种不完全的社会历史批评,又不是完全脱离审美批评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文学文本作为形式分析的平台。但文化研究同时又解构了审美批评,其落脚点在政治批判。文化研究和审美批评既有迥然有异的区别,又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刘云虹教授与中国当代翻译研究界领军学者许钧教授围绕翻译批评展开的一次对谈,表达了诸多重要的观点,其中包括: 一、翻译批评在当今中国的有效在场不够,翻译批评遭遇了生存危机; 二、翻译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和翻译批评的历史意识这两者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三、翻译批评的学术合法性基础之一在于它是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构建之间的互动场域,必须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真正让批评介入翻译场域和系统。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一样拥有创造性。对这个问题有意无意的忽视导致审美批评的沦落。从诗性解释学来看,把握审美批评的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把握文本信息的“解说”与艺术语义的“解读”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鲜明的中西羡学比较、丰富的美学实例分析和构建中国美学体系和审美范畴的自觉意识,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宗白华美学批评的理性特征与其美学批评的诗性特征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翻译教学的现实意义、翻译批评的现状和标准、翻译批评的对象、性质及作用,阐述了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批评话语的自治性与建设性有赖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建构,翻译批评实践亦需要在明晰理论的引导下促进翻译及批评价值的实现。本文重点关注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万·贝尔曼在现代诠释学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探析其跨学科研究的路径选择及方法论探讨中的创造性阐发与转化,以期为当下翻译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