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论述了少数股东权利保护,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在保护少数股东权利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实例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介绍了美国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运用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足,并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加快国有股坚持步伐,促使股权分散化;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与权限,不断扩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明确独立董事的任免条件和薪酬激励方式;搞好对独立董事的监督,防治独立董事与内部人勾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西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在实践中存在着独立董事独立性不够、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职能重叠及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采取营造独立董事制度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不应脱离中国国情以及独立董事的选择制度应科学透明等措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制度必须与其所处经济中的其他制度相互补。根植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在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基础。因此,其它国家(地区)在移植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时,必须要注意独立董事制度与本国现有制度的互补性。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尚缺乏与独立董事制度互补的制度,这是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生移植效应的重要原因。从此可以看出,由于公司治理的制度互补性特征,完全的公司治理趋同是不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产生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轨制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自2001年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不同,存在适应性问题。文章就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理顺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的关系,调整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遴选程序,健全绩效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才能解决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它在上市公司推行的过程中,在制度设计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致使独立董事难以发挥独立和制衡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和结构性缺陷,探讨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在我国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方面独立董事成了“人情董事”、“花瓶董事”,另一方面有关独立董事被诉的案件日益增多,独立董事未能起到预期的作用。这根源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未充分考虑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作为一种强制性并行的监督机关,二者职责不清,造成监督功能弱化。我国应借鉴日本公司法的做法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作为选择性监督机构,二者只能择其一,同时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增加独立董事比例,适当减轻独立董事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历时数十载,在我国的实践却刚现端倪,本描述了我国独立董事实践,并就独立董事法律机理、目前法人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桎梏,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对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时,应当着眼于营造使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规范运作的法律环境和相应的制度环境,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在我国实质性地引进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规范,保障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对于改善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一股独占”引起的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弊端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较短,各种配套制度和外部环境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对如何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出了一些完善与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