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还生命以本色,于是“原生态”作文教学应运而生。自“原生态”作文教学形成热潮以来,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的老师经历“热情洋溢——充满困惑——冷静思考”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体独特的观察、思维与独特的创造。生命要具有个性,作文教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的旗帜,学生的习作应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求真”,“求趣”,“求异”,“求新”。  相似文献   

4.
李秋平 《现代语文》2009,(4):139-141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不断丰富人文内涵,充分张扬曾经失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对人的生命、人的价值及人的终极关怀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当然作文教学还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品味艺术的真谛,感受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元静 《小学生》2011,(6):52-52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把"生命"作为作文教学的思维原点,就意味着作文教学的思考应从生命的思考开始,建立起独特的作文教学视野,从"自觉"的角度构建作文教学的生命之维,要探究这一崭新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领域,我们不妨重读叶圣陶先生关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几乎还都固守“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个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使本该充满鲜活生命色彩的作文教学变得暗淡无光。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切实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一、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动笔”对于“读书”的重要,也可见“写”与“读”的关系。“读”是理解,“写”是表达,理解了的东西不一定能表达清楚,而表达清楚的则肯定得到了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利用作文教学,让学生感悟和思考生命的价值,从而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作文写得如何,往往是衡量语文“教”与“学”双方的尺度。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说到写作文,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谈“虎”色变,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没有做好积累、归纳与思考的必要准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孙正美 《考试周刊》2010,(56):60-60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呢?基于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并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相似文献   

14.
施国琴 《文教资料》2011,(30):86-8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写作教学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日益改变的教学环境。作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生命意识中寻找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变批改作文为交流探讨;变单向布置为互动表达:变命题作文为命类作文;变模仿作文为个性作文等四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蔡樱 《辅导员》2009,(17):37-37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很多老师都感到茫然的教学工作。自从受命担任学校“第二课堂写作班”教学以来,这个“第二课堂”的讲台,既让笔者感到困惑、迷茫,又引发了笔者对如何上好日常作文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17.
朱连清 《教书育人》2009,(11):57-57
提起作文,师生可谓谈“作”色变。作文教学究竟中了什么“木马病毒”呢?如何给作文教学进行“杀毒”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本质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心灵上与他人沟通,离开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也就缺失了作者思想参与的过程,这样的文章自然枯燥无味,行之不远。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渗透自我,融入自我,时时刻刻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搏,即通常所说的“我手写我心”。其次,要抓住“美”这个永恒的主题,美是人的生存书写行为自身,审美是对美的体悟和发现,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是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是通过书面语言对自身生命和生存形式的现实形态和表征形式.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者离开了对“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却“流派迭出纷纭而莫衰一是,方法层出不穷而徒劳无功”。当下,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作文教学,理论上确立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概念,教师主观上想找回失落的学生主体意识,但如何为之,亟待在实践中探讨。笔者以为,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记性”,引导学生的“悟性”,追求学生的“灵性”,这是开启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张金卡,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改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本体是发展学生的天性、潜能及生命,运用于作文教学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生命在写作中的提升和发展。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偏离了这一思想,因而本文从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作文教学要呼唤生本思想的回归这一命题,然后从回归生活和关爱生命两大方面重点论述,从而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落实“生本”理念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