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庄子》一书涵括了先秦科学技术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庄子》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工程技术及其制造结合在一起论述,其想象丰富,内涵深刻,不仅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使我们一窥先秦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中的技术思想:其一,讨论了庄子道艺合一的思想。其二,讨论了庄子“道通为一”的观点,论述庄子“以道观分”、“不同同之”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庄子》一书的价值除其深的哲理及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浪漫主义文风外,书中还提出了“得意忘言”等一系列作文的修辞标准,并通过夸张,排比等十九类修辞手法的频繁使用成功地实践了其为文的修辞主张。  相似文献   

4.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哲理散文著作,其最突出的特色就在于它是用文学手法去表现高度思辨的哲学观念。而它的文学手法又主要是表现在对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奇特而生动,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研究《庄子》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欧洲哲学在于“求真”,印度哲学在于“求善”,而庄子哲学则是“求美”.庄子美学思想可用一个字来表达——游.《逍遥游》思想集中代表庄子的美学思想,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及艺术观;其思想深刻复杂、内涵深藏不露,语言虚实相杂,寓意隽永深远.但最实质点,则为“自由自在.”前人多有评论.郭象的《庄子注》释曰: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部富有深刻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其中短小精悍的诗句使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蕴。泰戈尔诗集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不单是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展现,还通过自然事物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本文将简要分析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哲理蕴含及修辞手法。通过本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哲理内涵及修辞方法的研究,旨在深入掌握《飞鸟集》的学术价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8.
庄子寓言很注重修辞,手法多样,本文通过对其中的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对偶以及词语、篇章笔法等方面的修辞技巧的分析,展示其修辞艺术的风采,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对深刻哲理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庄子思想中很多地方历来称为难解,如《齐物论》中"莫若以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思想意蕴,目前学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正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在于没有把握庄子独特的思维方式——身体思维。这是一种比通常认识论思维更为源始的,具有自身明证性和确定性以及具体情境性等特征的,与认识论思维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思维方式的体察、辨析,便可对上述难解的庄子思想,进行较为合理、明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陈赟 《文教资料》2011,(33):88-91
《逍遥游》中大鹏是否逍遥,历来聚讼纷纭,其实这是误读庄子产生的假问题。从《逍遥游》的论证思路看,庄子在文中并不关心大鹏逍遥与否,仅仅是用大鹏寓言来说明“小大之辨”,为“无己”“无功”“无名”这个惊世骇俗的论点出场做心理铺垫。大鹏寓言与逍遥之境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假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把庄子无端崖的“卮言”当做传统的逻辑论证“庄语”来阅读了。研读《庄子》,应该对“卮言”这种诗性的论证方式予以充分重视,从语言修辞入手,方不至于胶柱鼓瑟、郢书燕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