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元曲作为承接唐诗宋词,启承明清小说的文学体裁,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马致远作为元曲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虽然存世不多,却因其风格洒脱豪放,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历代翻译家翻译的重点。选取周方珠先生翻译的《天净沙·秋思》译文,从选词、修辞、格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赏析发现,该译文在最大程度上再现了原作的音美,保留了原作的形美,还原了原作的意象之美,向英语读者传达了原作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英汉对译中修辞手法的不可译性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因而修辞方式也属翻译研究的范畴。笔者认为,英汉语中的部分修辞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很难在译文中复制。  相似文献   

4.
风格的翻译是高级阶段的翻译。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一直都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从两个层面,即译文原味再现和译文原味失真,探讨曹庸译文《雨里的猫》中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翻译中,译文对原作的忠实度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从符号学的观点探讨了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风格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的翻译是高级阶段的翻译。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译文中再现或表现原作的风格,保持原汁原味。海明威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美国风格作家”。他一生都以文学风格的简洁而出名。本文从两个层面,即译文原味再现和译文原味失真,探讨陈良廷The End of Something译文中海明威风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理解原作是一切翻译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正确表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棋王>英译文例,就其在多义词、句子结构、文化词语三方面对原作一些句子的理解提出质疑,并给出参考译文.  相似文献   

8.
根据接受美学翻译观,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参与者,他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充分了发挥能动作用,他是原作的特殊读者,目的在于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阐释,最终形成译作文本;在解读和阐释的过程中,译者要对原作者、原语文化以及译文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进行研究,最终实现译文读者与原作顺利的沟通。  相似文献   

9.
杨春春 《文教资料》2010,(31):36-38
对于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的译者翻译的审美观念不同,变易方法与变易程度不同.翻译的效果也必然不同。本文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存在差异的原因,指出在注重翻译忠实性传统的同时.翻译的创造性也应该得到重视,这样译者才能摆脱复制原文的桎梏,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美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等值翻译,即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争取全篇章的最大等值。在英汉互译时,有时需要译,有时需直译,但只有等译才能使译作与原作等值,才能使译文尽善尽美。尤其在英译汉的过程中,等值翻译可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保留愿意,能使读者更深切地体会原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为宝贵的珍藏,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对于古诗词的英译,已是自古有之。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其他一些跨学科的知识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translation)理论。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古诗英译,不但可以使译品更富有诗意,而且也会丰富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把一种不熟悉的语言,转换成为我们熟知语言的一个过程,但是在这种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言所处的环境背景和该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外,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做到由难入简。  相似文献   

13.
日益繁荣的电影事业和各国间日益增长的跨文化交流使得字幕翻译倍受关注。关联理论是斯珀波和威尔逊提出的。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推理以及在对应的语境中寻求关联的过程,其目标是求得最佳关联。《英雄》的英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本文将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译者是如何采取缩减式、意译、归化等翻译策略达成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旅游宣传片的字幕英译修辞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新修辞翻译观角度考察发现,当前旅游宣传片英译问题,主要存在于译文内容、英译策略、话语方式和美学手段四个方面。本文由此提出,旅游宣传片译文首先要体现出译者的修辞意识,其次要有具体的修辞对策才能进一步提升译文质量。笔者认为新修辞翻译理论对于旅游外宣材料的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解析《聊斋志异》中对不等值词的翻译来探讨如何才能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等值词翻译地既准确又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一些中国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应如何翻译,该采取何种翻译方法,为翻译者在翻译不等值词方面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儒林外史》英译本的研究亦日益成为学界的兴趣。本文就《儒林外史》中"茶文化"的英译进行探讨,再现杨氏夫妇在译介时所具备的高度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Ethnophaulism因其意义对指称对象具有侮辱性而视为语言污垢和禁忌.目前国内基本采用术语racial slurs,还没有研究者使用Ethnophaulism.文章厘清Ethnophaulism在国外研究的缘起,分析了国内研究者对其的使用和翻译,认为译名可暂定为种族贬语.  相似文献   

18.
教学翻译是语言习得的一种手段,翻译教学是培养职业翻译人员的途径,两者的教学目的不同,因此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从翻译教学的职业培训理论出发,教师在高职翻译教学中应重点训练学生的"信息"理解和表达能力,理解过程中的分析能力,表达过程中的优化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对象等问题所持观点不一而足,有必要从翻译研究本体论角度出发加以探讨,梳理中国翻译史上“直译”与“意译”旷日持久的纷争,并指明应在语旨、语义及语形的层面实现“意”译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翻译伦理的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当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焦点。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各种《圣经》译本不断涌现。本文选取不同时期《圣经》翻译的几个重要版本,从伦理的角度简析《圣经》翻译史。文章指出,各个时期《圣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原则,译者的翻译伦理观受到自身的价值判断以及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版本体现了不同的翻译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