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细读哈代的诗歌,不难发现其大量诗作中表达出超前、深刻的自然意识和生态思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对自然生态的忧虑和对人类摧残自然的谴责;对社会生态的忧患与对人类社会异化的叹息。生态批评理论为研究哈代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碧云 《英语辅导》2010,(1):201-20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古舟子咏》充满了神秘、怪诞等色彩,给读者以梦幻般的感觉,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渴望与关注。《古舟子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赏析此诗,分析诗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从而解读并深刻理解其所表达的生态思想,感悟诗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学的叙事及其读者感知往往凸显多重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形成由动物叙事探寻生态困局解决路径的逻辑。郭雪波早年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与草原情结为其小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银狐》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采用动物叙事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自然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在叙述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重建生态家园的努力;借助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表达了敬畏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作者在《银狐》中对生态观念的强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也是对当前人类家园的文化守望。可以说,《银狐》提供了解决生态忧虑的现实方案,为中国生态文学叙事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要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必须变革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生态文学,简单说就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生态危机真相、传达生态意识、促进人类生态思想文化变革。系统梳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思想和现实生态意义,以期反思环境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构建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5.
侯朝峰 《考试周刊》2008,(19):207-209
弗雷德·博兹沃斯承继并发展了加拿大动物文学的传统,以<最后的极北杓鹬>为载体,以极北杓鹬种群消失为契合点,展示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思想,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忧患,反叛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倡扬建立男女平等,人类和自然及生命物种之阃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生存环境,构建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6.
影像艺术以有别于传统艺术的组织形式和体认方式,在表达生态危机和关切人类生存前景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生态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社会生态危机的加深,应和着世界性的生态电影思潮,中国电影分别从生命起源和生命的宇宙定位、非人类群体的生命活动及生存空间和表达生态关怀、展示人性冲突等不同角度显示了生态思想的初步觉醒。但是,由于电影创作的市场化导向和本土生态思考的缺位造成了电影中深层的生态意识的薄弱匮乏。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有而不断演进,生态思想在对“人地关系“的不断思考中得以深化.经历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态自发,工业文明的生态失落与生态觉醒.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与生态思想的泛化,世纪之交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从而为人类走出生存危机和获得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V·萨克维尔-韦斯特的小说《海上无路标》讲述了即将离开人世的主人公爱德蒙.卡尔在海上旅行时所经历的心理巨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者转变成生态主义者,并顿悟到回归自然、追寻诗意栖居之美的生命真谛。爱德蒙.卡尔这一角色反映了韦斯特丰富的生态思想:消解人类中心主义,解除人类精神生态危机;倡导回归自然,构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和谐统一的生存境界。韦斯特的生态观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和关怀,对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库切的《等待野蛮人》中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男性对女性的欺凌和殖民者对土著人的压迫这三种形式的压迫,揭示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女性主义意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并指出这三种形式压迫的根源是父权思想。这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相对一致的,因为两者都对自然以及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并且也都表达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注,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约翰·缪尔是美国自然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自然保护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其生态散文以诗意的笔触描摹了美国西部山脉河流、冰川湖泊、动物植物的生态样态,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与和谐统一,表达了敬畏自然、自然全美、呵护自然资源、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约翰·缪尔的生态散文具有深刻的生态思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后来的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