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3.
欧阳哲生 《历史档案》2007,7(2):118-124
胡适生前刊行的著作主要是一些经他本人编辑或订正的著作,此外尚有许多手稿、私人往来书信、个人的日记和一些档案文献材料,暂时未予出版.胡适去世以后,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版,其方式或直接影印,或经人整理.以下将简述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胡适档案文献材料的整理、出版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19-19
胡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白话诗的创作,而当时大家所达成的共识便是胡适的《谈新诗》是诗的创作与批评的金科玉律,而且胡适补充到,不仅仅是白话诗,它是一切诗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在新诗的创作和新诗的理论方面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新文学传播曾陷入低谷,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为代表的报纸副刊接续了新诗传播的努力。围绕着《学灯》的编辑群体最早把郭沫若推上中国的新诗坛,培育并扶持了一批浪漫主义新诗人的崛起,并通过发起胡怀琛为胡适"改诗"等一系列新诗创作讨论引发新诗研讨高潮。由此,《学灯》成为了五四后以上海为基地的新诗创作和研讨中心,对五四运动后扩大新文化运动成果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适一九四九年飞离北京时,留下了一批书信,这些书信以前只在报刊上零星发表过。最近,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将它系统地整理成《胡适来往书信选》(分上、中、下三册),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内部发行。书信选包括胡适自一九一五年到一九四八年的一部分电报和信稿、电稿,并在附录中收入了胡适所保存的其他书信、一部分手稿和一些与书信内容有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手稿等。  相似文献   

7.
1948年12月13日,胡适匆匆飞离北平,只带了几份研究《水经注》的手稿和父亲年谱的手稿,本人多年收集的大量珍贵藏品(包括藏书、手稿、书信、日记、档案、照片等个人资料)却留在了北平寓所。胡适走后再也没回大陆。1957年6月4日,胡适在美国纽约立下遗嘱,将这批藏品全部遗赠给北京大学。令胡适没有想到的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相似文献   

8.
新诗的传统问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新诗传统的初步建构,应追溯到新诗开创者胡适的新诗实践。胡适对新诗传统的建构,主要体现为纯粹的白话文表达、自由的体式以及尝试探索的精神。这三点看似寻常,却保障了新诗发展的连续性,也约束了人们关于新诗传统的想象方向。当下看来,胡适更注重新诗之“新”貌,忽略了新诗之“诗”性,这是因为受到新...  相似文献   

9.
在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之外,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经多年努力,收藏到梁启超的《大乘起信论》和《宋元明词抄》手稿两部,极为珍贵。  相似文献   

10.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华月报》文摘版二月号,在《台湾诗辑》的标题下,选载了《海峡人的誓言》(选自香港《新晚报》)和《我们都是一家人》、《我是中国人》(选自台湾《夏潮》杂志,转载时不注出处)三首新诗,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丹东市档案馆接待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将自己满满17箱视若珍宝的横写反书手稿捐赠给了档案馆。这位老人叫白辰玉,他的这些手稿,包括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毛主席诗词》、《红楼梦诗词》、《三字经》、《千字文》、  相似文献   

12.
古继堂四年出版了三部论著,即《台湾小说发展史》、《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和《台湾新诗发展史》,构成了一套台湾系列分类文学史。这三部书均为海峡两岸第一部,又均为填补学科空白的开创性著作。因而它们一经面世,便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数十家报刊纷纷发表评论文章,给予赞扬和肯定,甚至被称之为“精典性”著作。其中《台湾小说发展史》,多年来被台湾辅仁大学等作为“正式教材”。大陆学者的学术论著被台湾高等学府作为正式教材的还是首例。古继堂的新著《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刚刚面世,便在海内外产生反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清史学家神田信夫,在一九八○年九月出版的《骏台史学》第五十号上发表了题为《清史研究与档案》一文,其中介绍了三十多年来明清档案在我国台湾的整理、利用与出版情况。现摘要如下: 众所周知,明清档案有一部分于一九四八年底至一九四九年初分三批被运往台湾。据那志良的《故宫四十年》记载,运至台湾的档案共有二百零四箱,其中“宫中档”三十一箱、“军机处档”四十七箱、“国史馆档”六十二箱,其他国书、诏书各一箱、杂档一箱。最初保存  相似文献   

14.
复兴乎?     
对清代学术的表彰,除了梁启超之外,就要算胡适了。如他在论治学方法的诸多文章中,对清儒真是推崇备至。然而当他在《整理国学的三条途径》中回顾三百年学术之发展时,却说清儒研究的范围太狭窄了,只知道有儒家的经学一种;另外他们太过于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于是只有经师而无思想家,只有校史者而无史家,只有校注而无著作;再者,就是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关于这一点,胡适打了个妙喻:有了参考比较的材料,就有如害了近视眼的人戴了近视眼镜,一切模糊的东西就立刻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种参考的材料,主要是指西学。 章学诚说学术风气这东西有一个循环,果然,目下的学术界不仅在时行国学,而且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岁末,笔者于国内发现一部百衲本《辽史》,其首册目录页之天头,题有一则关于涵芬楼影印元刻本(即“百衲本”)《辽史》版本问题的跋文,全文407字,文末署为:“胡适卅一、十一、廿三夜纽约”。笔者于惊愕之余,追查胡适先生文集、手稿集以及有关先生行年著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和满足历史研究工作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将校订重印出版《独秀文存》和《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原版三卷四册,共约五十万字,现改装为两册,一九八○年内出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丁守和同志根据原亚东图书馆一九二三年第三版重新校订。重版的《胡适文存》,收入了原亚东图书馆一九三○年十月版《胡适文存》(三集十二册)和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六年第三版《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上、下两册)的全部文稿,共约二百一十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相似文献   

17.
《胡适传》终于问世,欣喜之余,我愿与读者有些感情的交流。我也许孤陋寡闻,总觉得中国现代文化思想领域,象胡适先生这样一位名震一时的风云人物,至今没有一部较详尽而完整的传记,实为憾事。曾见过台湾学者毛子水先生撰写的几篇胡适传,包举一生,文字简约,却也难免粗略。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规划十大册,写的颇为详尽生动,可惜只见到第一册,其中偶有戏谑笔墨,难免轻浮之诮。胡颂平先生所编胡适年谱(简编和长编),收集整理了相当详尽的资料,为我们作传记的人提供了许多方便。至于胡适本人的《四十自述》、《我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18.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1-21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大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阅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大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4-24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大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间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大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提出,八年内要首先完成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普及宣传工作。要在前三年完成以下各书的编选、翻译(或重新校译)和整理、注释:马克思《数学手稿》、《技术史手稿》;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自然辩证法汇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自然辩证法》(选读本)。在后五年,主要完成《数学手稿》、《技术史手稿》、《哲学笔记》和毛主席有关论述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