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 ?这是我们在考试中或某些资料里经常遇到的题目 .答案有的是能 ,有的是不能 .笔者认为 ,不管哪一种结论都失之偏颇 .具体情况 ,分析如下 :各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各自的性质有关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 2 0℃、1个大气压下 ,溶液中碳酸的浓度为 :(假定CO2 气体溶于水后水的体积不变 ) 4× 10 - 4 mol/L ,pH为 4.88.由此可见 ,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时 ,溶液的pH值小于 5 ,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石蕊的pH变色范围是 5~ 8) .从以上讨论我们还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     
《化学教学》2012,(1):81
日开发出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资源的技术新华网东京2011年1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许多人对它的印象很负面。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使二氧化碳能转变为用于合成塑料和药物的碳资源,从而变"害"为宝。  相似文献   

3.
高峰 《生物学教学》2011,36(5):74-74
1减缓全球变暖 在努力解决全球变暖的课题中,微生物学家发现一种以甲烷为食的深海细菌,可以为此做出贡献。作为一种温室气体,甲烷对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是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的21倍。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是大气的正常组分,是一种常见气体,它直接存在于动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出中,与人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来真正认识二氧化碳。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碳循环的主要载体自然界中各物质通过循环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碳的循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标志性气体“温室效应”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媒体的报道中可以说是谈之色变,其实“温室效应”自“古”就有,它是由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失的而造成的。它使地球…  相似文献   

5.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清水浩等开发成功时速高达300公里的高性能电动车。它污染小,能量转换率高,是一种清洁、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 据实施这个项目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发表的资料说,新型电动车长6.7米,宽约2米,使用锂离子电池,前后8个轮子,一次充电能够行驶300公里,并且加速能力高,在性能方面是迄今水平最高的电动车。 电动车不产生二氧化碳、氧化氮等温室效应气体和有害气体,而且噪音及振动比较小,能源转换效率可达21%,高于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因此作为一种清洁和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电动车是国家科研项目“低环境负荷型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研究开发成果在2001年3月1日于日内瓦举行的第71届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发表和展示。  相似文献   

6.
刘燕 《生物学教学》2001,26(12):21-21
《生物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的“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一文 ,对中学教材中验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为 ,在人向澄清石灰水杯内吹气时 ,用气球向另一石灰水杯内吹气。该改进实验通过比较说明问题 ,比教材直接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有改进 ,但依旧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因为由人和气球向石灰水吹气 ,排气量难以控制 ,无法说明两者排出的气量相等 ;而两者吹出的气量不等 ,是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即使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与空气的相等甚至偏低 ,只要进入澄清石灰水的气量大 …  相似文献   

7.
知识卡片     
新型能源——可燃冰  所谓“可燃冰”,是指在低温、高压条件下 ,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呈冰态的固体物质。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矿产 ,“可燃冰”具有以下特点 :1 .能量密度高。每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释放 1 60立方米左右的甲烷气体 ,其能量是普通天燃气的 2— 5倍。 2 .杂质少 ,无污染。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有害气体和杂质 ,是一种清洁能源。 3.分布广 ,资源丰富。“可燃冰”的总资源量为 2 .1× 1 0 1 6 立方米 ,相当于世界上油气和煤炭资源总量的 2倍。 4.矿层厚 ,规模大。目前 ,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 60处 ,矿层…  相似文献   

8.
1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因为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空气的成分之一。因此,无论什么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都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放在一起,作为研究气体性质和制取方法的典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一般选择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制备过程中,当反应发生装置中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9.
苏楚 《科学启蒙》2009,(4):57-59
清洁环保的绿色水泥 绿色水泥应该是2008年度绿色科技研究的最重大成果。该技术是以二氧化碳作为水泥生产的能源消耗来源,采用催化技术而不是加热处理。这样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能量消耗,而且还可以缓解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产一吨普通硅酸盐水泥会排放出一吨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0.
啤酒被人们誉为“液体面包”,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夏季,人们饮用啤酒非常普遍。但啤酒瓶爆炸的事也常有耳闻。原来在灌装过程中采用了加压的方法对啤酒加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用盖子将瓶口密封,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酒瓶落地后受到撞击更容易破碎,同时伴随较大声响。为何要在啤酒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呢?原来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人们饮用时,部分二氧化碳气体随啤酒一起进入胃内,受热后二氧化碳气体从啤酒中逸出,当胃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时,人容易打嗝儿,将胃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从…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两种气体,对于两种气体的性质的准确认识能够很好的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具体谈谈初中化学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比较教学.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历年来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列为重点掌握的内容,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本文收集了三类常见的题型,供同学们参考. 一、二氧化碳与环保、时事  相似文献   

13.
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美国科学家在西亚的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这种岩石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作出贡献。美国地理学家彼特·卡勒门和他的同事在阿曼的沙漠地区做研究时,发现一片光秃、裸露的橄榄岩。经检测,橄榄岩中的矿物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速度10倍于其被深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15.
煤层气的运用前景--专访杨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春 《科技文萃》2005,(6):62-63
煤层气是产自煤层并主要储存于煤层中的一种可燃气体.煤矿中的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或"瓦斯",是造成煤矿井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在煤炭生产企业中,发生了多起"瓦斯"爆炸的特大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煤层气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如果这种气体能够事先开发,加以合理利用,就可变害为宝,这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带着这个想法,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杨起教授.  相似文献   

16.
敢于言败     
高乃定 《师道》2004,(5):26-26
教学人教版自然第十册第七课《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认识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时候,学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倒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振荡过后  相似文献   

17.
低碳,是当今社会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什么是低碳?顾名思义.就是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重要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鉴定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的重要考试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鉴定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下所示的装置图是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所设计的同一套实验装置的两种不同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按教材的设计做只能得到:呼出的气体中遇到澄清的石灰水能较快地使之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笔者认为这样设计是不妥  相似文献   

20.
闲话下文,回答文后各题:随着人类使用有机燃料数量逐步增加,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也越来越多。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臭氧、氟利昂等。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5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32.3%。目前,全世界仍在以每年220亿立方米的速度向大气中排放H氧化碳。最近35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达到153摄氏度,比工业化以前提高了0.7摄氏度。这一趋势如不改变,人类的生再将面临严重威胁。俄罗斯一些科学家在温室气体的利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可以在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分离出二氧化碳,把它用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