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全国有江苏、湖南、广东等14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是什么原因造成“武昌首义,诸省响应”的态势呢?  相似文献   

2.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推翻了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了二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在这场革命中,觉醒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留日学生起了革命先驱的作用,他们抛头颅,洒鲜血,不畏牺牲,出生入死把革命一步步推向高峰。云南是较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区之一。1911年10月27日(九月初六)发生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起义,10  相似文献   

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宣告成立。经革命代表们推选的省都督胡汉民负责组建省军政府,其中教育部长是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诗人丘逢甲。广东革命政府在教育宗旨、方针和学制方面不断进行了改革。民国元年(1912)和民国11年(1922),中央教育部和北洋政府曾先后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戍学制”,其影响深远,后者至今犹存。决定“壬戍学制”(即“六三三四制”)方案的全国各省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年会于民国10年(1921)10月27日至11月7日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4.
盛宣怀(1844——1916年),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武昌起义时,任清政府"皇族内阁"邮传大臣.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九日(1911年10月20日)盛宣怀曾代替清政府度支大臣载泽草拟《面奏节略》三则,本文拟就这三则材料,简略分析一下盛宣怀对待辛亥革命的态度,说明他在这次革命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暴发了震撼全中国的武昌起义,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一片惊惶,他们三令五申要对武昌的革命军进行"水陆会剿",但都未能得逞.这时,刚挤进"皇族内阁"、当上了"邮传大臣"的盛宣怀,由于居于"邮传大臣"的特殊地位,情报掌握  相似文献   

5.
“湖南自治”运动是指在皖系军阀张敬尧被逐出湖南后出现的一种主张湖南自主、自立,废督裁兵,公民制宪,实行民治的运动。“湖南自治”是毛泽东于1920年下半年积极参加的一次较大的运动。分析和研究毛泽东关于“湖南自治”的思想,对于把握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全过程是有益的。一、从基础做起,提出“湖南自治”1.顺应历史潮流。1911年武昌起义后,湖南最先起来响应,建立军政府,接着陕西、江西、山西、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省的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各省军政府。正是在各省独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6.
一、浙江军政府的成立浙江是晚清军事力量较弱的一个省,是光复会的发祥地和根据地,有着很好的革命基础。因此,20世纪初,在新军二十一镇中,在会党、商界、学界、省谘议局中,都有大批同盟会、光复会的成员。浙江也是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基地之一,立宪派人在国会请愿与争回路权运动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其中一些还曾与反清革命运动有过密切联系。1911年11月3日上海起义的消息传到杭州,革命党人决定乘反动当局慌乱之际起义。4日晚,同盟会员褚辅成与光复会和同盟会会员朱瑞等,发动二十一镇81标与82标起义,上海派来的敢死队百余人助战。经一夜战斗,于…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本文作者林觉民就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农历3月26日夜四鼓)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1,(Z4):14-16
1911年9月24日,起义临时指挥部在武昌胭脂巷11号胡祖禹家召开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于1911年10月6日起义。那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暗合元末"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此前,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清廷抓紧在全国范围内抽调部队去四川镇压,其中,就包括武汉的湖北新军第31标以及第32标的一个营。蒋翊武所在的第41标,也被调往岳州驻防。  相似文献   

9.
三、1911年辛革命与全国的剪辫运动剪辫的高潮,乃是革命高潮到来的前奏.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于武昌的辛亥革命,使剪辫成为全国人民一种实际行动.凡起义与革命者一律剪辫,剪辫与否成为赞成革命或反对革命的一种标志.一方面是人民自觉地剪辫,它表示人们遭受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封建压迫的一种精神解脱;一方面是革命政府随即发布的剪辫命令,表示除旧布新,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共和国的新世界.因为辛亥革命是以博爱、平等、自由来标榜的.武昌新军于10月10日(旧历八月十九月)晚九时发动起义,11日凌晨三、四时陆军三中的学生得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上海的革命党人在辛亥武装起义中使用的是五色旗,如《中华民国史》即称:辛亥武装起义时,“共进会在湖北用的是‘十八星旗’……陈其美等在上海用的是‘五色旗’。”其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辛亥革命中,上海确是最早使用五色旗的地区,但那是武装起义胜利,沪军都督府建立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而1911年11月3日至4日,上海革命党人在起义时,打出的也是十八星旗。当时《申报》的报道:11月3日晚8时许,起义军“荷枪列队入城,持红色白色民国军旗各一面(上列十八星,与前报刊印者一式)……城门上亦一律悬挂白旗及军旗”。  相似文献   

11.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的发展总是在偶然中蕴含必然,在必然中包含偶然。辛亥革命正是这样一种包含偶然的必然性存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1911年,清政府出售铁路建设的权利,中国民众起义,四川各地爆发保路运动。10月10日晚上,在武昌起义中,第一个起义的是“新军”第八团,继而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攻占汉阳和汉口。在叛军占领武汉三个城市之后,湖北成立了军事政权,黎元洪被推举为总督,国名改为中华民国。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9月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64年9月28日,第一国际成立。★1871年9月17日,第一国际的一次重要会议——伦敦会议召开。★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906年9月1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9月18日,孙中山为反对北洋军阀、维护《临时约法》而发起护法战争,这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16.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课余谈及时事,常慷慨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5年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笃深。1907年到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文科,研究哲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革命党人林文、林尹民同住一室,情同手足,时称“三林”。 1911年春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这就是载入史册的1911年夏历3月29日之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前,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克强)、赵声任正副部长,他俩通  相似文献   

17.
人物名片: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1911年10月10日他领导中国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历史上称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11年,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上海的革命党人也起义响应,攻下高昌庙军械制造局。尽管当时的局势还十分复杂且难以预料,但向往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同时,北方滦州以第二十镇新军为主体发动了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彻底改革实行英国式君主立宪,实施不流血的革命。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发动了武装起义,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有力支援了南方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7日至9日,由上海历史学会、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学术研讨会在江南千年古镇南翔举行,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就小刀会起义若干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