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阳是河南省南部的一个辖区。北与南阳、驻马店相连,东与安徽省相邻,南部和西部与湖北省接壤。淮河横贯信阳北部,大部分土地在淮河南岸,大部分居民居大别山中。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时分明。淮河是我国的一条明显的自然分界线,在信阳地段,又是一条明显的语言分界线。信阳虽地处北方方言区内,但是其语言也相当复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乌盟后山是著名的乌兰察布大草原。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里曾经生产的商品粮约占全自治区的30%;商品油料占40%左右。不少文章和著作认为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将这里发展成为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料基地。但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评价这里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及其经济结构,生产布局的相互作用,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乌盟后山地区年雨量最多只有400mm,大部分地区的年雨量是250mm左右;气候干旱,风沙大、土层瘠薄,交通不便,文教科学信息均不发达,人民生活很不富裕。农牧交错地区的某些沙化严重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域、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轶、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满魅力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内蒙古特有的教育资源。思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家喻户晓的歌  相似文献   

4.
黄河从西向东横穿河南中北部,河床宽浅,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沿岸文物古迹众多,建设黄河经济带有利于黄河治理和河南社会经济发展.沿黄综合开发要进行高起点统一规划,遵照安澜至上、生态优先、功能互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同华夏文明的起源、历史、文化、发展及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有极其深厚的联系。历史上,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今黄河流域以其丰富的能源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一、黄河上游水电基地 从源头卡日曲到内蒙古河口的黄河上游河段,地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以前,内蒙古后套地区并不具备全范围开垦耕种的自然地理条件。大约在清代乾、嘉时期,由于流经该地黄河的南、北两派发生了支经倒置的实质性变化,该地区才具备了全面开垦耕种的客观条件。因此.后套地区绝不是古代历朝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不能简单地根据清代以来后套地区逐渐形成的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就认为后套地区是历代河套开垦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地区农业生产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地资源和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决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尧勒甸子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其土地利用结构,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海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管辖,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95公里,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平均海拔1951.3米,气候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条件恶劣,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仅为300毫米,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全县47万回汉儿女世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内蒙古尧勒甸子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其土地利用结构,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临河第一职业中专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南临黄河,北与蒙古接壤。学校创建于1982年,1995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3年在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重新调整认定中排名居自治区同类学校之首,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职业教育窗  相似文献   

12.
金灵 《初中生辅导》2013,(Z1):81-83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北接内蒙古,东跨黄河入山西,西越榆林、定边直通宁夏,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拥有悠久历史的神木县,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建制始于秦,而后或郡或县相沿,明英统正八年(公元1453年)称神木县至今。神木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中心,  相似文献   

13.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是怎样紧扣题眼“变化”,贯穿全文来介绍黄河演变的过程、变化的原因以及治理变化的具体方案呢? 一、巧用对比,了解“变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作者巧用对比的方法,介绍了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样良好的自然条件“生息繁衍”;可是,近2000年间,黄河的“表现”,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从而使我  相似文献   

14.
举目我国辽阔的疆域,如按照自然气候条件划分,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如南方的广东,北方的内蒙古等等。然而,当今世界是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西省林业厅调查数据的总结分析,阐明了鄱阳湖沙化土地的变化情况和现状,分析了鄱阳湖沙化土地形成的自然、社会及政策层面的原因;根据江西省自然气候条件和沙化土地形成原理,从生态恢复、社会经济及政策协调三个方面提出了鄱阳湖沙化土地植被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县是个农业县,位于吉林省的西部边陲。人少地多,人均占有土地15.3亩(包括林地、草原)。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盐碱地和沙坨地多。风沙大,气候干旱,素有“北大荒”之称;技术力量薄弱,各类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每万名农业人口中只有两名农业技术员;产业结构单一,广大农民习惯于从事传统的种植业,人均收入长期徘徊在八、九十元。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为加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捷径,尤其象我们这样的县,对于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县委、县政府下决心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一所农职业  相似文献   

17.
高葆泰先生近作《贺兰方言词汇》现摘登一部,以飨读者。贺兰县属银川市辖县之一。地处银川平原中部,东邻黄河,与陶乐县相望,南与银川市郊区为邻,西至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界,北与平罗县接壤。贺兰方言  相似文献   

18.
北魏孝文帝太子元恂之死,涉及被劫持、被阴谋、被谗毁、被猜忌诸端;然而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元恂“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即与平城气候与河洛气候的差异直接有关。进而言之,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分裂等史事,也都联系着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明清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地开发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西部地区是一个古地理环境变迁的敏感脆弱地带,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扰动极为敏感。特别是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代表的各主要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极易受到扰动而发生恶性循环。历史时期气候、降水变化多次引起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同时制约着人类的开发活动,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种植界线的改变。农牧业经济的盛衰也发生时间上的波动。明清土地开发同样呈现出自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时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6,(4):22-23
宁夏中卫市加强湿地保护推动防沙治沙调查。 宁夏中卫市号称西风口,是中国的三大风口之一,风大沙多,气候干燥,为风沙危害严重地区。中卫市在干旱条件下统筹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湿地,在防止沙漠侵蚀、减缓沙尘暴、防止农牧区土地沙化、维护农牧业生产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老百姓把这种利用湿地阻挡“沙魔”的治沙方法称为“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