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考察了社会生活的经验与规则在唐宋时期对于敦煌大众的意义.对敦煌大众来说,社会生活的经验与规则既是常识,又是思想,更是一种秩序和制度,因此,知识不是思想的背景,而是与思想的统一.由此出发,通过对流行于敦煌地区的通俗读物的分析,并将其纳入思想史的视野,探讨在唐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中真正影响敦煌大众生活的知识与思想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陈逸平 《家教指南》2006,(2):97-100
在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什么是历史的概念并非像今天这样有着科学严格的定义,而是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除了历史事实本身外,举凡神话故事、民间传说、野史小说,都被敦煌大众纳入历史的视野,成为其历史知识的来源,这是敦煌大众历史知识结构的特点。敦煌大众所接受的历史知识,是和现实生活本身相对应的,因此,大众知识的中心不是帝王将相、贵族精英,而是日常生活的伦理,这些知识是否符合历史本身,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历史知识所包含的思想以及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氛围浓厚,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及本土道教盛行,社会民众的宗教消费是其消费活动的重要部分。依据敦煌遗书及石窟资料,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敦煌社会宗教消费观兼具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世俗需求双重特征,其内在地整合了宗教与政治、经济、艺术的统一协调发展,而不同于中原地区宗教消费给社会带来的弊端。唐宋时期敦煌社会的宗教消费观研究,有助于古代敦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乃至军事领域的深入研究,亦助于拓展中国古代宗教社会史研究领域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敦煌文献中的学郎诗和学郎题记为依据,对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进行了粗略探讨,分析了唐宋敦煌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希望、兴趣爱好、快乐烦恼,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既是对当时社会现时的反映,也是他们自身生活的写照。对唐宋敦煌地区学生生活的分析,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社会文书中的子嗣收养、财产分割与继承契约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非正式婚姻子女”这一概念,其次对他们的身世来源作了分类,并以此对唐宋时期敦煌百姓婚姻家庭中的子女构成状况、财产继承与分割原则以及家庭生活的伦理观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有一批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受佛教斋文和当地民俗的影响,这些斋文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与当时中原地区的传统道教斋醮文书迥异。归义军时期的道教斋文充分展现了以生命关怀、伦理道德和祈禳信仰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内涵,揭示了道教文化在敦煌社会生活传播领域的另类生存状态。究其根本,归义军时期道教斋文的演变是宗教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与世俗文化之间依附共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敦煌文献,从道教辟谷与敦煌饮食文化,道教服食养生与敦煌饮食,道教节日、祈赛活动中的饮食,从三方面探讨道教对敦煌饮食文化的影响,揭示敦煌饮食文化中的道教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近年来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讨了唐宋时期敦煌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期建立大众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框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大众思想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金光明寺僧人家族背景、敦煌佛教信众法会与抄经活动、金光明寺寺学教育、双方经济往来等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可以看出唐五代宋初时期的金光明寺已经完全融入了敦煌世俗社会,与敦煌地区各阶层民众关系密切,俨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柴剑虹先生的<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全书除代自序外共收文47篇,约25万字. 本书除收入作者擅长的敦煌文学研究外,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敦煌学术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敦煌研究院藏有一批敦煌文献,部分可以缀合.前贤对已刊馆藏敦煌文献做了缀合,本文则对院藏未刊的汉文文献进行缀合,将39件残卷和残片缀合为13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也有助于了解敦煌文献的聚散情况.  相似文献   

13.
艺术哲学,是以艺术作品作蓝本,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理性的触摸。用哲学方法研究敦煌艺术,就是要把敦煌艺术放在大视域中,寻找其背后诸多横向的"未出场"的联系,为敦煌艺术构建一种透视其历史内涵和当代意义的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的现实创作发生密切的关系,张大千起了重要作用。张大千总结出敦煌壁画的十大亮点,其本人亦受益于敦煌壁画而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相比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仅仅把敦煌壁画放在博物馆中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张大千把它作为"过去史"延续到"未来史"而放在创作实践中,成为"现实"的借鉴对象,更体现了敦煌壁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文书面世后,改变了国外汉学的研究面貌,对文书中大量佛教文献的研究,是敦煌学与汉学研究的特色。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兼及探讨国外敦煌学与敦煌佛教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文献为依据,指出敦煌藏经洞佛教文献对中古佛教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敦煌佛教文献研究的现状,以及敦煌佛教文献对佛教研究的启示,特别论述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佛教的独立发展及其意义。同时还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敦煌书写     
敦煌之所以成为敦煌,是因为它是中亚东亚十字路口一个书写的地点,一个从事艺术的地点。敦煌用一千多年壁画,塑像,用羊皮卷,绸卷,纸卷,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的艺术积累。敦煌书写的本质是艺术,因此它也以敦煌美术,敦煌歌舞,敦煌叙述,甚至敦煌旅游,敦煌重建等方式出现,围绕敦煌而出现的现当代艺术活动,可以说是第四次敦煌书写。这次书写不仅是在延续敦煌文化,而且使敦煌书写进入全球化的大环境,而冯玉雷的"敦煌小说"是这个第四次书写潮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敦煌捺印佛像是敦煌版画艺术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文献中捺印佛像的分析研究,就如何正确辨别捺印佛像,捺印佛像的用途以及捺印佛像演变为雕版印刷术的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千相塔(千像塔)为1910年王道士修建的一座集存残破佛像的泥塔,1951年拆除。塔前立有《敦煌千佛洞千相塔记》碑,碑文为清末著名地方官廷栋(1866—1918)所撰,石碑现藏敦煌研究院。碑文未见完整刊布。本文对该碑文进行移录并对千相塔的来龙去脉进行考察,对敦煌学史研究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介绍了敦煌研究院藏藏经洞出土敦煌藏文写经的情况,以文献叙录的形式首次向学界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