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峰 《山东档案》2013,(4):69-71
在日照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库里,保存着多个版本的《丁肇中传》。作者周金品自1981年开始为丁肇中教授写作传记,1988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关于丁肇中的传记《通向J粒子的道路—丁肇中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麻省理工学院是丁肇中教授执教多年的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校园里高楼林立,鲜花盛开。丁教授办公的44号楼前矗立着一个大写英文字母“J”.上面写着。1974—1984”。楼上会议兼学术报告厅里悬挂着丁肇中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接受诺贝尔奖的照片。穿过走廊便是丁教授的办公室。平时他很少在这里.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欧洲核子中心做实验.再就是到各国和高等院校作学术报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今年,日照市档案局重点开展了日照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档案资料征集工作,逐步建立起以丁肇中为代表的名人档案资料库,推介名人,宣传日照,更好为滨海文化名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与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相识已有21年了。在这21年中,有时他来中国访问,有时他邀请我去国外采访。在相处中,他正直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尤其是他对我这个对物理学和外文都很差劲的记者的关照和提携,以及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都使我永远地难以忘怀。那是1979年的秋天,有一次我在中国科学院采访,听该院外事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讲,丁肇中要来中国讲学,范围和这年春天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一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以一个记者的敏感,立即决定采访他。不料,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原因是,中国科学院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再议文稿发表中的编辑控制机制──从处理两篇稿件引起的思考孙群,陈美秀《编辑学报》1992年第3期发表了《强化文稿发表的编辑控制机制─—一件科学丑闻的教训》一文,[1]我们读后颇受启示。我们以处理两篇稿件为例,从另一个侧面──维护著作权法来说明编辑控制...  相似文献   

6.
不朽的爱与爱的不朽──夏绿蒂·勃朗特《露西》读后刘幼生夏洛蒂·勃朗特在短短三十九年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也只有过一段恋情,那就是对布鲁塞尔的黑格先生─—一位已婚的教师──的爱。从勃朗特全部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几乎就是她所经历的感情生活的主要部分,因此...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第一次到海阳是海阳市档案馆邀请的。1994年6月,海阳市档案馆给丁肇中教授写信,汇报了本馆征集名人档案的情况,寄去了王以成(丁教授外祖父)、王隽英(丁教授母亲)的传略、手迹、遗物复印件和照片,以及部分书画作品,并邀请丁教授在适当时机回海阳看一看。同年10月23日,丁教授由其堂姐丁始媛陪同第一次到海阳省亲寻根。他参观了名人档案,重点瞻仰了其外祖父王以成和母亲王隽英的传略、照片、作品、手迹、遗物等,还向市档案馆赠送了一张其母亲的珍贵照片,并在照片背后题字留言。然后,回到丁肇中母亲…  相似文献   

8.
学做主持人──写给跟我一样努力探索的同行萧洋做了两年的节目主持人,我终于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的、受人喜爱的主持人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勤奋和朴素。─—述语藏起你的舌头前两天,翻看一本有关戏剧表演的书,上面讲了一个戏剧教学的小故事:有一次,一...  相似文献   

9.
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美国报业杜跃进1994年6月至10月,我应美国麦克莱斯特学院世界新闻所之邀,赴大洋彼岸作了一次访问,对美国报业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有了一些了解。(—)车出旧金山南行约一小时,可见一座小城──圣何塞。城边上有一家...  相似文献   

10.
编辑利润奖──—种弊端甚多的奖励制度王军【西安】编辑利润奖──按年终结算,编辑该年出版的书总创利润多少,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发给编辑奖金的一种奖励办法。制定这种办法的初衷是想以此来调动编辑的积极性,鼓励编辑多编印数大、能创利润的书。然而实践证明,用这种办...  相似文献   

11.
国学札记──有关传播的12个条目王德民1、“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摘自《诗经·民》《诗经》“民”这首诗,为周宣王的大臣吉甫所作。内容赞扬了同僚仲山甫的政绩功德。“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是指仲山甫出色地发布传达了宣王的旨意,如同宣王自己的喉舌那样...  相似文献   

12.
记实──一种达到真实的手段孙雁彬编者按:本刊92年第三期发表了钟大年同志的《纪实不是真买》一文。对此文中的观点,杨田村同志提出了不同见解,形成文章《纪实与真实》,发表于本刊94年第二期。最近,我们又收到孙雁彬同志的文章《纪实—一种达到真实的手段》,该...  相似文献   

13.
B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失学儿童走进了课堂。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里,蕴涵着明天的希望。采访途中,同行的记者与一个小女孩有这样一段对话:──你在这里干什么?──捡瓶。──捡瓶干什么?──卖钱买馍,给妈妈和妹妹。──你爸爸妈妈呢?──爸爸打工去了,妈妈病了。──你有几个妹妹?多大了?──大妹7岁,二妹6岁,三妹4岁,小妹2岁。妈妈还想要个小弟弟。──你读书了吗?你想读书吗?──想读书。没钱……这名9岁的小女孩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高飞燕。像高飞燕这样的失学儿童,在西海固地区还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步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者──胡愈之宗和胡愈之(189—1986),浙江省上虞县人,是我国进步文化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胡愈之先生极为热爱新闻出版工作,还在上小学时,就与两个弟弟通过剪贴报刊上的文章,办起了一份家庭“杂志”。1914年考入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5.
十年动乱期间,闭关锁国。我作为一个科学记者,在事隔三年之后才详细知道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经过。 丁肇中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他是位什么样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获得这一殊荣?作为一个跑科技战线的记者,我觉得应该深入采访。 那是1979年的秋天,全国科学界正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巨大喜悦中。一年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用李政道教授的话说:海内外的有志之士都很关心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海外科学家纷纷来华,或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继李政道之后,丁肇中教授来中国讲学。当我听中国和学院的科学家们说,丁教授祖籍山东日照,他虽然很小就远走异邦,而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却先用中文然后用英文发表了动人的演讲时,这驱使我很想更进一步了解他。 他在那篇曾使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座的人们因听不懂中文而互相交头接耳的演讲中说:“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上最早的一个研究题目,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墨子》上便有记载。到了20世纪,物理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和光线有关系的。1901年,X—射线的  相似文献   

16.
明晰产权关系──新华书店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徐锡锦,鲁献春产权制度改革内容很多,从总体上讲,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构成泛股化;─—产权形态货币化;─—产权交易市场化;─—产权管理规范化。明晰产权...  相似文献   

17.
呼唤民魂壮国威─—记《国防时报》和它的总编辑张元树王忠权,肖坤友民魂,人民国防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使国家强大,能使军队有靠山,人民得安宁。《国防时报》鼓与呼的是──民魂要崛起!(一)随着世界处于相对和平时期,有部分人认为从此天下太平了,放松了对战争...  相似文献   

18.
尽管《科学》杂志报道称,丁肇中领导的太空磁谱仪可能错失搭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一位深度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说“一切还是问号”  相似文献   

19.
人生每天都是壮丽的冒险──访奥丽亚娜·法拉奇[日]下村满子刘明华译上期内容提示:关于奥利亚娜·法拉奇的爱情生活,下村满子一无所知,只是在与她见面时才得知,两年前她心爱的恋人死亡了。亚历山德罗斯·帕纳格力乌斯──—位希腊抵抗运动的勇士。在法拉奇前去采访...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2004,(4):79-79
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丁肇中1976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仪式上,先是用汉语致简短答辞,然后用英语复述一遍。在这次著名答辞中,着重提到科学实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事业。答辞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