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吃肉骨头粥     
一天早上,我从伙房提来大半桶肉骨头粥,刚走到教室,就有几个幼儿乱嚷嚷:“老师,我不爱吃粥。”接着是几乎全班的幼儿都这么说。怎么办呢?我想了想,还是说:“你们别以为这粥是大米煮的,你们哪里知道这骨头粥很有营养价值呢!”“有什么营养价值?”有几个孩子插话了。“骨头里有很多钙,能促进小朋友的骨骼生长。如果经常吃点  相似文献   

2.
一天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小班第二学期)在园中散步。已怀孕的蔡老师迎面走来,看上去她显得很累。这时,小朋友们也都似乎发现了什么,嘴快的小罗号已经指着蔡老师的肚子神秘地笑起来:“快看!大肚子。”全班小朋友也随之开始连锁反应:指指点点,又说又笑。当时,我并没有急于制止、批评或引开孩子们的话题。我想,这是孩子们好奇所致,何况,这种事情会在幼儿周围不断出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捕捉住这些身边的事情,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孩子通过亲眼目睹的事物去体验社会生活,使孩子们懂得怎样爱别人和关心别人。于是,当蔡老师走…  相似文献   

3.
故事《听话的小朋友》,主要引导幼儿学习有条理地整理、保管物品,懂得使身边的生活用品成为自己的朋友。在迁移环节中,我问道:“小朋友有没有过拉拉从前那样的坏习惯——总把东西乱放乱扔,此后用时就找不到呢?”小朋友们都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生怕别人以为自己有坏习惯。我一看这种情形就先开展“自我批评”,“陈老师原来一下班回到家里就把钥匙随手乱扔,第二天上班前便满屋子找,总耽误时间,后来我看了这个故事,就决定要改掉乱放东西的坏习惯,于是我把钥匙放在衣钩上,找起来就方便多了。”孩子们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可能是惊奇于老师这种…  相似文献   

4.
幼儿常常把糖果、巧克力、旅游纪念品、贴纸等带到班上来送给同伴,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分享同伴的心意,这本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幼儿间的分享行为能否按照他们的愿望进行下去?幼儿所期盼的美好事件能否不受干扰?如果事情违背了幼儿的意愿,是谁以怎样的方式干扰了幼儿?早晨,小班的高涵带了一盒巧克力到幼儿园来,他想分给班上的小朋友吃,巧克力先由教师保管。到了集体交流时间,教师拿出巧克力向幼儿宣布:“这是高涵带来的巧克力,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可以吃。”高涵跑到教师身边:“老师,我想发巧克力!”教师的眼中透出惊诧,问:“你想发…  相似文献   

5.
我也谈谈评小红花的喜和忧。我们农村幼儿班,小朋友平时都讲“土话”,虽然我尽力训练,大讲学普通话的重要,但孩子们总学不好,也懒得学。后来,我对坚持讲普通话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结果,小朋友学普通话的兴趣极高,全班幼儿学普通话的水平一下提高了很多。平时,对表现好的孩子奖给小红花,不仅能激励本人,也能在全班中起榜样作用。但发生在班上由于评小红花而引起的事情,使我深思。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育题材,要抓住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事。去年11月份我班有部分幼儿出水痘了,我利用这一机会,进行了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展开谈话、讨论。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曾有过出水痘的经历,能体会到出水痘的小朋友的感受、心情,因而活动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纷纷用录音、写  相似文献   

7.
采蘑菇     
一天下午,离园活动时,孩子们在玩玩具,有几个特别兴奋,将玩具弄得一地都是,其他孩子也都是自己玩自己的,谁也没有注意到地上的玩具,更没有小朋友来捡。这时我提醒幼儿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可是说了很多次,只有个别幼儿将身边的玩具捡起一两只。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该吃点心了 ,保育教师对我说 ,今天本应都吃酸奶糖的 ,可是酸奶糖差四颗 ,没办法 ,只好用大软糖来凑数了。于是 ,我对孩子们说 :“今天看谁坐得最端正 ,表现最好 ,老师就把大大的软糖发给他吃!”话刚说完 ,所有的孩子都坐得端端正正。我扫视了一下 ,说 :“波波、涛涛、艺艺、甜甜这几个小朋友最乖 ,老师把大软糖发给他们吃。”“我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棋棋大声地说。我吃了一惊 ,棋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又看了看全班孩子 ,发现有些小朋友神情失望 ,有些小朋友神情木然。于是 ,我走到棋棋身边问 :“棋棋 ,你怎么知道我要叫的是那几个小朋友呢?…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数学活动是孩子们用雪花积木练习50以内的数的“按数群计算”。当我说明了意图,分发完积木以后,孩子们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你看,一会儿就有小朋友举手说20里有10个2,5个5个地数20要数4次……这时,我发现凡凡小朋友皱着眉头,一动不动地在想什么。我走到他身边问:“凡凡,你在想什么,怎么没游戏呢?”凡凡小朋友一本正经地说:“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11.
从“分苹果”现象谈幼儿分享与谦让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描述:一天午餐后孩子们去吃苹果。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先吃完饭的孩子走到苹果盘前仔细地端详一番后,伸手拿走了其中的大苹果,只有几位不爱吃苹果的孩子拿了小的,等到最后几位小朋友吃完饭时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笔者想,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围绕这个问题我向全班幼儿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90%的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孩子们会说,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园地处郊区农村这一有利条件,我组织大班幼儿对小麦生长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观察。每年国庆节前后,正是关中平原开始种植小麦的季节。我首先组织幼儿现场观看播种,让孩子们亲眼看农民伯伯撒种、覆土、浇水。时隔不久,我带小朋友第二次来到麦田里,嫩绿的小麦苗已破土而出。我们仔细观察小麦,数数它长出了几片叶子;每一丛麦苗的叶子片数是不是一样多。我告诉孩子们,在麦苗的下面还长着根。小朋友一会儿观察,一会儿簇拥在我的身边,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麦粒为什么会发芽、长叶子?”“为什么有的麦苗长得高,有的麦苗长得矮呢?”“冬天快要到了,它会不会冻死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幼儿,他们爱动手打人、爱抢别人玩具、没礼貌,被家长和教师统称为“不听话”的孩子,在小朋友眼里是“不受欢迎”的小伙伴。针对这种个性强、性格倔强的幼儿,教师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呢?一、针对幼儿具体表现分析“不听话”的原因每个“不听话”的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认为自己做的都对,没有必要听家长的;有的认为是别的小朋友太娇气,总爱找家长告状;还有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待不同的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幼儿敢说、爱说、多说、会说,我动了不少脑筋,设计了许多具有童趣的听说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1.听、讲、画三者结合  听老师讲故事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的一件事情,那么如何利用讲故事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的做法是: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画故事情节,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2.创编表演  有许多故事,在幼儿反复听后,由他们自己来创编表演,教师加以指导,尽量尊重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演绎,不去评价,允许幼儿有不同的见解,表演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如“三只蝴…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开学时,我在体育计划中制定了让幼儿连续拍10个球的目标。这对3岁多的幼儿来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事。如何让幼儿掌握好方法,连续拍许多个球呢?我认为,兴趣是个关键。总结经验主要有两条。 一、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能力,成长的起点。开学不久,找进行第一次测查时,全班35名幼儿中只有两名幼儿  相似文献   

16.
一得集     
数字“跌倒了” 陆雪梅 我班幼儿开始学写数字时,怎么也写不好。有一次,我又友现几个小朋友写的数字歪歪斜斜的,好像在跳霹雳舞,还有一个小朋友写的数字“躺”在格子里呢!正想上前帮他纠正,我又想,己经教过他好几次了,还不见进步,我何不换另一种方法试一试呢?于是我拿着他的本子面对孩子们说:“你们看,小翔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上风靡一时的“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已神速流行于孩子们中间。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一次音乐活动时,我让幼儿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当一幼儿唱出“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时。全班幼儿都“声情并茂”地唱起来,连平时胆子最小、说话怕羞的小女孩也放声地歌唱着。在孩子们中间,为什么如此普遍爱唱情歌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年龄小,好模仿,再加上情歌曲调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山东教育》2004,(30):36-36
中午起床后,孩子们大都回到活动室,诗雨站在床上愁眉苦脸地说:“老师,我的鞋找不到了。”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床下,果然,床下面干干净净地没有了鞋子。“你好好想想,睡觉前把鞋子脱在哪儿了?”“就放在床下的。”同样的事情在几天前也发生过,一个小朋友的鞋子也找不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在一个很隐蔽的角落里找到。今天我又到老地方去找,没有。“孩子们,你们谁看见诗雨的鞋子了?”“我没看见。”孩子们又摇头又摆手。这可难住了我这个“大侦探”,我想可能是某个小调皮藏了起来,现在又不敢站出来承认,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决定“让鞋子自己走出…  相似文献   

19.
“我是谁”     
要刚入托不久的弦子(2~3岁)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改变了以往直接要求幼儿讲名字的方法,面是一开始问小朋友:“我是谁?”他们一起说:“蔡老师。”我又问:“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大家都摇摇头。我说:“我的名字叫蔡孙俊。”小朋友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接着我问:“那你们是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孩子们都很愿意,一个跟着一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我又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再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名字。我就这样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常识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甲级联赛的开场,我班悄悄兴起了足球热。小朋友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玩具当起了足球,在晨间活动时乱奔乱踢起来,看到幼儿把玩具踢得满天飞,我很恼火,正想斥责幼儿,但瞬即冷静下来,我想,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幼儿模仿性强,我何不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搞一次足球比赛呢?于是,我没有训斥幼儿,而是把幼儿叫到身边,对他们说:“大家很喜欢踢足球,是吗?”“是啊,是啊…”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知道有个队员叫范志毅,他的足球踢得太棒啦!”“老师,我也想踢足球。”…看着幼儿一张张兴奋的脸,我认真地说:“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