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吴颖民 《广东教育》2003,(12):43-46
本文所论的优质教育品牌,近乎民间所谓之名校。这些名校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优质教育品牌与民间所谓之名校,不尽相同。名校,是从学校之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角度揭示学校的品位属性。而优质教育品牌,是在名校的基础上,从学校品牌特征的角度,揭示其所具价值与效益的资源属性。优质教育品牌,有一部分是在重点学校的基础上发展、打造出来的,有的却是伴随着教育市场发育过程而产生的。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品牌,二者亦不能相提并论。重点学校侧重于揭示学校在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的地位,而优质教育品牌则侧重于揭示学校由市…  相似文献   

2.
名校办民校的形式一般有4种:(1)由名校在校内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校舍、教师)独立举办民办学校,俗称“校中校”。(2)名校将收购的其他学校办成民办学校。(3)名校与民校合并组成教育集团。(4)名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形势喜人1.名校的优质资源得到了低成本扩张名校是多年文化积淀和长期高质量办学的产物。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学校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因资金不足,在规模上难有大的突破。通过名校办民校,名校增强了造血机能和竞争力,从而更快地做大做强。2.盘活了薄弱校、民办学校的资源和社会上的教育投资资本名校拥有一流的软件…  相似文献   

3.
我们     
《现代教学》2012,(4):80
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近期又推出了一批"新优质学校",与以往热门的名校不同,这些"新优质学校"招收的多是周边普通百姓的子女及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力发展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  相似文献   

4.
韩大勇 《天津教育》2009,(3):M0001-M0001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或兼并“薄弱校”,或扩大名校的办学规模,使得一些名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如何让这些名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是大规模学校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名校之思     
《教育科学论坛》2004,(12):17-18
专题背景把目光对准名校,我们深思良久。我们知道,在中国每一个省、每一个市乃至每一个县都有那么一所或者几所重点中学,而其中尤为突出者,在全省甚至在全田都享有一定知名度者可冠以“名校“尊称。这些名校能够在数万所中学中脱颖而出,除了历史原因和自身努力外,还可以看到“计划“的影子。正是“计划“的强力参与,今天,这些名校才得以事用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我们也不无悲观地看到,这些享用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还没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理想的学校版本。  相似文献   

6.
名校试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这一举措的动机是好的,即想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究竟能否实现却很难说,这要取决于一些条件,如名校与其他分校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名校试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这一举措的动机是好的,即想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是究竟能否实现却很难说,这要取决于一些条件,如名校与其他分校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管理制度、办学行为、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最基本的要素。以这些要素为基础,优质学校形成的基本机制为: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导向机制;清晰而共享的学校愿景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动力机制;完善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优质学校形成的保障机制;规范而务实的办学行为是优质学校形成的运行机制;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形成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9.
吴颍惠 《云南教育》2014,(19):39-39
新学期伊始,人们发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名义,40所京城名校分别在各个区县开办分校。新开张的“名校分校”包括清华附中丰台分校、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北京翠微小学北校区等。看到家门口原来的普通学校骤然间升级为名校分校,对家长、学生和社区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喜事,暂时满足了社区居民“上名校”的愿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难”的问题。但是,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一时的热闹过后则是漫长的学校质量提升与文化“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基础教育课改名校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先进教学经验层出不穷。这些学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排除干扰,锐意改革,使一些濒临倒闭的学校不但起死回生而且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因而一举成名。于是,各地前来取经的“朝圣”者蜂涌而至,一时间这些名校门庭若市,热闹异常,形成了名校特有的“吵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第十九中学是一所优质初中校。2006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历史名校。2008年历史名校的改扩建工程启动,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在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抢抓机遇,以建设历史名校为契机,确立了走内涵发展之路,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并提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一谈到办学特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有几个特色项目;一谈到学校文化建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校园的绿化美化,墙面的布置,橱窗的设计。其实这些都不重要,这些都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特别是学校环境文化的布置,有很多公司专门搞这种设计,他们可以把中外许多名校的校园文化设计提供给你,甚至可以为你设计校训和校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基础教育的课改名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先进教学经验层出不穷。这些学校高举素质教育之大旗,排除干扰,锐意改革,使一些濒临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办得生机勃勃,并一举成名。于是,各地朝圣取经者蜂拥而至,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名校很喧闹,“吵文化”盛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确实有不少真正的名校,这些名校是当之无愧的。但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作秀”而成的 “名校”。这些“名校”的“名”往往体现在外壳,其实学校的思想和灵魂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如何培养和发展名校?这里涉及一个衡量名校的标准问题。名校的“名”,首先应该体现在它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思想上。这里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本质的区别。办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的校本化产物,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特点而形成的、与众不同的、自成体系的有关学校工作和发展的思想。关于学…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3):F0002-F000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养正西山学校白2005年丌办,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优质全(含半宿)寄宿名校。学校环境幽雅,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者专家组合型”的领导班子、“名师骨干新秀”为丰力的教师队伍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精英教育特色成为顺德教育的优质品牌。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蒙以养正”的思想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基础教育的课改名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先进教学经验层出不穷。这些学校高举素质教育之大旗,排除干扰。锐意改革,使一些濒临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办得生机勃勃,并一举成名。于是,各地朝圣取经者蜂涌而至,这也就造成了这些名校很喧闹,“吵文化”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学名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则是其核心要素.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就等于抓住了名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升温引发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分化加剧,杭州走上了一条由官方积极推动的、扩充名校优质资源与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道路。杭州名校集团化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完善这种策略,还需反思由此产生的复杂性行政角色与关系、集团化学校文化共生、义务教育基础任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台湾语文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名校文化建设是当今学校建设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的工程中,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则是其核心要素.抓住这些核心要素,就等于抓住了名校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育质量虽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前些日子,我参加了市教育局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会上有几位校长发言,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现在办学之难,难就难在没有好生源;比较集中的反映是优质生源分配不公、外地名校挖优掐尖、学校本身缺乏生源基地等,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大障碍。以上这些,大致能够反映当前学校管理者对教育质量的看法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