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题(1)医生给患者输液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小雨发现医生为患者更换药瓶很辛苦,便设计了图2的方案,请分析哪个药瓶的药液先滴完? (3)根据病房的现有条件,要估测出一滴药液的质量,需收集哪些数据?写出表达式,简要说明实验中作了哪些近似.  相似文献   

2.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 :三只带盖青霉素药瓶、三支带胶管的输液针头 ,二只小水杯 ,红、兰墨水及墨汁 ,煤油 ,酒精 ,冷水 ,热水 ,胶带 ,一次性筷子等。实验方法 :先将青霉素药瓶及输液针管冲洗多次待用 (防过敏事故发生 ) ,在三只小药瓶中分别加入冷水、煤油、酒精 ,依次分别滴入一滴红、兰墨水及墨汁 ,加盖后分别轻轻震荡数次 ,然后分别插上带细胶管的输液针头 ,将一次性筷子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小药瓶上 ,另一端固定输液针头上的细胶管 ,用软笔分别将细胶管中液柱高度作一标记 ,然后将三只小药瓶同时放入盛热水的杯中 ,1分钟左右 ,药瓶…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生病,在输液过程中,妈妈不停地看药瓶中的液体是否滴完,特别是快滴完时,更是不停地看。其他病人的家属也是一样,并且一旦滴完,甚至有的还有一点点时,都是赶紧跑去叫护士换药。因此我萌发了一  相似文献   

4.
1907年的一天,法国化学家贝奈第特斯在实验室里整理药品时失手将一只药瓶打翻在地,玻璃瓶掉在石板地上本该摔个粉碎,但这只药瓶并没有摔碎,只是药瓶上布满了裂纹。贝奈第特斯觉得奇怪,看了看空药瓶,又看了看药瓶上的标签,稍作思索,便把药瓶放回原处。 事后不久,他接连在报上看到有关汽车车窗玻璃破碎伤人的报导,便又想起了那只未摔碎的药瓶,他拿出那个裂而不碎的药瓶,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瓶中的化学药品经长期蒸发,在瓶子的内壁上形成了一层坚韧而又透明的薄膜,这种薄膜牢牢地粘在瓶子上,因此瓶子掉在地上而没摔碎。这个发现给了贝氏一个新的启示,他开始夜以继日地配制药品进行不同的实验,终于制成了防震安全玻  相似文献   

5.
一、加深课后习题,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例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一题是这样的: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一.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为什么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时凹进得更多?  相似文献   

6.
一、项目的发现一次我生病,在输液过程中,妈妈不停地看药瓶中的液体是否滴完,特别是快滴完时,更是不停地看。其他病人的家属也是一样,并且一旦滴完,甚至有的还有一点点时,都是赶紧跑去叫护士换药。因此我萌发了一种想法:是否可以设计一种输液器,当液体流完后,自动关闭或者能发出声音告警,这样人们就无需提心吊胆了。  相似文献   

7.
找一些日常用品可引导学生开发出一些很精采的小实验,下面介绍用小药瓶做的几种实验。一、找一个带铝帽的小药瓶,如先锋霉素或核糖霉素的空药瓶,用注射器向瓶内注水、洗净。找一个透明玻璃杯,盛点室温下的清水,用注射器调整注入瓶内的水量,使小药瓶刚刚能浮于水面。再用一个同样的玻璃杯,加入比清水高20℃左右的热水,将此小药瓶放入热水杯中,它沉下去了,如图1所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如把此小药瓶放回到凉水杯中,它又浮起来了,还可以看到小药瓶内有些雾汽。若杯中下半部放冷水,上半部放适当的热水,两者温差25℃左右,并用漏斗向下层倒冷水,使冷水和热水不能马上混合,而形成一个界面。小药瓶会悬浮在水中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解占忠 《物理教师》2002,23(4):39-39
在运动学的学习中 ,有些学生常把速度与加速度这两个概念弄混 ,认为加速度增大 ,速度一定增大 .加速度减小 ,速度一定减小 .为了消除学生们的这一误解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装置 ,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解 .器材 :打点记时器、纸带、低压交流电源、塑料小瓶、输液控制开关、导线、刻度尺、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水、细绳、水盆 .装置制作及研究步骤 :(1 )制作可以均匀滴水装置的方法 :找一个塑料小瓶 (可选用过的眼药瓶 )一个输液控制开关 ,在小瓶底部开一个小孔 ,把输液控制开关头插进去 ,并用万能胶封闭粘牢如图 1所示 .图 1   …  相似文献   

9.
静咏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更换液体。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工作人员少,工作繁忙,巡视病房不及时等因素出现液体走空现象,大部分液面已进入莫菲氏滴壶以下。为更快的将空气排除,防止空气栓塞,现将临床实践得到的方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当液面已进入莫菲氏滴壶下、输液管道一半以上时,可将输液滑轮调至靠近输液管下端处夹紧后,更换新的液体并挤捏莫菲氏滴壶使液体进入滴壶内,然后用右手将输液管缠绕在左手的食指上,在缠的过程中,原输液管中液体会随着压力往上走,直至将液体送到莫菲氏滴壶内,再打开滑轮调节滴数。 1.2 若液面已进入输管道一半以下时,同样先更换新的溶液并使液体进入滴壶内,然后将输液滑轮调至输液管的一半处以  相似文献   

10.
喷气艇     
一、材料:眼药瓶(或蜂王浆药瓶)一支,易拉罐一只,铁片一块,铁丝若干,蜡烛一支。二、制法:取一个易拉罐,从上向下一分为二截开做艇主体。将眼药瓶大瓶口用软木塞塞紧,用铁片做一个药瓶的支架,将药瓶固定在船身上,其高低以瓶下能放短蜡烛,并能正常加热为准(见图)。再用薄铁皮剪成船舵插在船尾下部,改变其角度可改变行船方向。三、使用:将水注入药瓶中(水为瓶容量的1/3为宜),点着短蜡烛,加热瓶中的水,待有蒸气喷出  相似文献   

11.
只要称一次     
问题 一家药店有某种药十瓶,每瓶1000粒,每粒应为100毫克,其中有若干瓶的药片每粒都超重10毫克.请说明,只要称一次就能查出这些超重的药瓶.  相似文献   

12.
高效微型气体发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永文 《化学教学》1999,(11):10-11,12
现行中学(中专)教材中,都安排了钠跟水、钠跟乙醇、铝跟碱反应的师生实验.这些实验药品用量较少,却用常规试管做反应器,气体的利用率较低,实验容易失败;电石眼水迅速反应,使带有臭气的乙炔时常泄漏,污染环境,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我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及消泡剂理论、化学反应速率理论,设计了高效微型气体发生器;以改进这些实验.一.发生器的结构如图1,A.6.8mL青霉素药瓶或10mL牛胰岛素药瓶;B.用小塑料瓶打孔制成或用不锈钢丝网编成的吊篮,孔径为1.2mm;C、K内径为2mm玻璃管;D.单车气门芯胶…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一些小药瓶(如青霉素瓶等)随处可见,只要科学老师做个有心人,小药瓶也可以在科学课实验中派上大用场。 将小药瓶的橡胶塞取下,用钉子钻一个小孔,插入一根去掉笔尖的圆珠笔芯或细塑料管,把细塑料管在火焰上烘一烘,弯成需要的角度,这样一个带塞子和导管的微型烧瓶就做成了。小药瓶还可当作微型试管、集气瓶、标本瓶、培养皿等,用来完成各种实验。  相似文献   

14.
应急净水器     
胡存财 《中学科技》2009,(11):32-32
用一个2升的可乐瓶、一个300毫升左右的药瓶、一根鞋带和一些玻璃碎片可以制作一个应急的净水器(如右图)。水渗过玻璃碎片,经鞋带引流。进入药瓶中,得到较干净的水。  相似文献   

15.
材料与工具:白色塑料药瓶和洗洁精瓶:剪刀、小锥、铅笔。做法: ①羊:取塑料药瓶一只,挖去底,按图剪好身子。另取洗洁精瓶一只,截去两头,剖开压平,按图剪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若没有天平可用下面办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 1.取一根橡皮筋(A)栓在一个铁架台或木架上。 2.取一无色废药瓶,内盛澄清的饱和石灰水(D);在药瓶塑料盖上钻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丫丫看见邻居家的小弟弟在玩药片。请你在正确的做法旁边的○里画上一朵小红花,然后数一数,丫丫能得到几朵小红花。你能说说丫丫的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吗?⒈看见小弟弟用舌头舔药片,丫丫也舔了一下,觉得很甜,两个人就吃了起来。○⒉丫丫和小弟弟把药瓶中的药片全都倒了出来,然后一起玩药片。○⒊丫丫把小弟弟从药瓶里倒出来的药片又装到药瓶里,然后把药瓶交给妈妈。○⒋丫丫告诉小弟弟:“药片是不能随便吃的,也不能拿出来玩。”○看见小弟弟玩药片@艾乐 @江晓燕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药瓶有不同的颜色药瓶的颜色常见的有三种:无色透明的,棕色的和深蓝的。为什么药瓶有不同的颜色呢?这与药瓶里所装的药品的性质有关。如果药品的性质稳定,遇到光线不易发生变化,可以用透明玻璃瓶装。如果药品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发生化学变化,甚至失去药效,就...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我在医院输液时,看见有些病人输液的时候输完了第一瓶,还要换第二瓶。有些病人在输液时因疲倦而睡着了。听大人说,如果人在输液时睡着了,在液体输完时,未能及时更换液体,空气进到血管里,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呢?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发明,能一次一、我的发明当有两瓶以上的液体需要输入时可用一个输液器完成。我是将两个输液管的其中一个输液器的输液管剪断,接到另一个输液器滴壶的接嘴上,也就是缓冲池上方的连接处,然后把两瓶都挂在输液架上就可以了。经过多次实验,效果很好,操作也很简便。二、液体输液器的说明请看图1:两个输液器是…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2009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5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超国际上2.5-3.5瓶的水平。“年人均输液8瓶”,不仅让我国被称为了“输液大国”,而且反映了滥用药物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