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小鹃 《考试周刊》2009,(19):190-191
《基础会计》是我校财会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高级会计人才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本文作者对如何解除中职生学习专业课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了探讨,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周晚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359-359
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电工与电子困难重重,容易退缩、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文着重探讨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校教学资源、教师结构等因素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将电子电工课程渗入到各个课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能真正学到一点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应用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华章》2007,(10)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会计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专业名词、会计术语多且生疏,致使中职生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比较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如何优化基础会计教学过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幼瑜 《成才之路》2013,(15):72-73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教材,也是入门课程,它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较差,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易出现畏学、厌学的情绪。所以,如何克服学生的这种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会计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杨兆翠 《考试周刊》2013,(48):182-182
《会计基础》是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与社会联系紧密,实践性极强的基础性课程。中职学生初中毕业后,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而言,往往感到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心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作者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张静 《考试周刊》2012,(82):179-180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是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必不可少的奠基石.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会计课程的先修课程,但对于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的中职生,要把握其内在规律.并不容易。而对老师而言,正确引导,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如何使初学者尽快入门.一直是从事基础会计教学工作的老师们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云芬 《现代教育》2003,(20):46-46
《基础会计》课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课程,由于受知识面狭窄与社会实践经验的制约,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产生厌学心理。基础课学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我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工教育》2014,(10):181-18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更显重要。为此培养各层次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已成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迫切任务。《企业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对中职生来说,无论是就业、考证,还是对学生继续深造,都非常重要。本文从分析该门课程的性质、结构,会计专业中职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知识技能、学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以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就中职生而言,其学习基础普遍较差且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许多中职生很难将这门课程学好。此外,在实际教学中,中职生还会因为总是学不好电子技能理论知识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电子技能》课程失去兴趣,进而降低其学习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就要积极提高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科学性,以增加《电子技能》课程的吸引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产生兴趣,就会有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中职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呢?在此,本文就将以以上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中职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中职生通过中职计算机的学习,可以将其培养成为综合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是值得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职生厌学情况普遍存在,基础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家长有短视行为是主要原因。针对中职生厌学的心理,本文提出从整个社会、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抓住中职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的理念,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教学课程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会计基础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以后学习专业会计课程打基础的,同时也是非会计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会计基础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础会计》是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能力。《基础会计》是一门基本理论较多的课程,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底子薄.更没有企业与企业管理的观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基础会计》的学习往往感到迷惘,特别是对需要识记的基本理论知识更有厌学情绪。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寓学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陈名琼 《教师》2014,(17):74-74
中职建筑制图是建筑专业的基础性技术课程,但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中职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学科本身比较抽象,要学好这门课程难度较大。如何正视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帮助中职生更好地学习建筑制图课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学。这是因为,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适应了社会对中职生技能的需求。在不同专业的中职生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也符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但现行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诸如教材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或僵化、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弊端,极大地妨碍了中职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笔者现拟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谈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中职生厌学情况普遍存在,基础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家长有短视行为是主要原因.针对中职生厌学的心理,本文提出从"整个社会"、"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整合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抓住中职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的理念,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学习质量,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入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基础会计》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本文针对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就如何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宫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16-117
在中职教育中的《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工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该课程具有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而技工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好电工类课程是摆在我们们教师面前最大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学。这是因为,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适应了社会对中职生技能的需求。在不同专业的中职生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符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也符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但现行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诸如教材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或僵化、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弊端,  相似文献   

20.
管理会计课程是财经类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基础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管理会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市场经济越成熟,企业经营市场化程度越高,会计参与管理的作用越大,学习管理会计的意义也就越大。许多同学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觉得难度很大。学习之前了解该课程的以下问题,能够帮你很快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