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品信息     
<正>●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出版已故台湾作家三毛佚作《你是我不及的梦》近日结集出版,书中收录26篇散佚作品,以及2篇首度曝光的珍贵手稿。据该书编辑林妮娜介绍,三毛尚有部分当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文字,未被收录进"三毛全集"中。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陈宪仁和台湾一位小学老师林幸仪合作,整理出三毛近九十篇未结集的文章。并在三毛诞生七十周年之际,特地从这些散佚作品中挑选出近三十篇编辑成书。《你是我不及的梦》收录的文字,大多发表于当年《中国时报》、《联合报》,以及《皇冠》等著名刊物,横跨三毛整个创作时期。既有三毛旅居海外生活的趣闻记录,又有对丈夫荷西、友人的追忆,如描写台湾名人蔡志忠、林怀民、林复南、张拓芜、高信疆等友人。  相似文献   

2.
葛敏怀 《文教资料》2008,(18):24-26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精神流浪者"形象,早已随着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了她的人生标记.本文结合三毛的生平,用文本解析法,从三毛对自然、对情感、对人性的描写来分析三毛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晨报》消息,2011年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逝世20周年。三毛生前的挚友、台湾才子眭平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新书《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他第一次深入解析三毛在去世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并首次将该信原件以及三毛生前收藏的娃娃等遗物带到大陆现场展示。眭平表示,在三毛离世的前几天,她  相似文献   

4.
方园 《中学生百科》2012,(13):33-34
"梦入江南烟水路,不为遇离人,只为那一份恬静淡泊的心境。"中考后的暑假,我在周庄的三毛茶楼写下这样的句子。窗外碧柳依依,阿婆茶的清香氤氲而起,石板路上的旅行团一路喧嚣,导游的扩音喇叭里传来茶楼介绍:"这里是三毛茶楼,台湾女作家三毛曾经来过这里……"我在水乡白墙黑瓦的纯净气  相似文献   

5.
三毛论略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创作的黄金时期离去了,但她的追求与梦幻、她的真情与爱心却留了下来,感动着千万个读者。大起大落的漂泊经历,戏剧般的人生遭际,使三毛的作品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时而含蓄,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给台湾文坛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台湾女作家三毛,作品充满使人一愣一惊继之一喜的传奇性,自身充满奇特而动人的神秘性,因此在广大读者的崇拜声中名扬四海。 三毛本名陈平,祖籍浙江定海,1944年生于重庆。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肄业。曾经留学  相似文献   

7.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祖居坐落在距舟山定海市区以西10公里的小沙镇陈家村,原为一座南方普通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建于民国初年,由三毛祖父操持,三毛的父亲陈嗣庆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前些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全面的修缮与充实。如今已成为"三毛纪念馆",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崇敬而又复杂的心情,  相似文献   

8.
周庄     
周庄有个三毛酒店.这个中国的杜拉斯虽是台湾女作家,可祖籍也是江南。三毛在这里热泪盈眶过,或许是这里的雨太像台湾,或许是这里的桥勾起了她血液中对江南的回忆。现在酒店里贴着三毛的大照片与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招贴画。如果你顺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上去,在窗前坐下,依然会感到传统的水乡气息。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周庄已是旅游热点,水依然比较清。但水上油渍斑斑的船篷与花花绿绿的游人,却标志着一个天然的时代越来越远了。三毛与吴冠中对于周庄宣传是深远而广泛的。可三毛死了,吴冠中还会回到这家家都成了店铺的水乡小镇中看一眼么?水乡的人们,在余秋雨笔下  相似文献   

9.
论三毛作品的情感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作品特色浓郁,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写作风格和美学品质,最重要的是开拓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以情取胜。三毛写出了人类之爱的美好、强大和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世界文坛上活跃着一位风尘仆仆的游记散文作家,她的作品,以其充满异国风情的独特内容,清新浪漫、朴素而又独具神韵的艺术风格风靡于台湾、大陆和东南亚,吸引着上千万痴迷的读者,她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三毛(1943.2.21-1991.1.4),原名陈平,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一个律师之家,从小接受书香气息的熏陶,酷爱文学,因特别喜爱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而取笔名为三毛。19岁那年,她的处女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垂死的生命痛苦而不屈的挣扎,是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白和自我慰藉。用三毛自己的话说: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于重庆。后随父母迁到台湾,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作家三毛在台湾邀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孰料孩子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并且失望地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三毛将这样的儿童称之为"塑料儿童"。其实今天大陆的孩子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某重点中学的一道英语阅读题是这  相似文献   

13.
追求人性至美,既是三毛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和终极追求。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求不同蕴意的人性审美,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以她那有限的人生,抒写出许许多多富有无限魅力的精美散文。她的散文发表,不仅在台港、海外掀起了阵阵“三毛旋风”,屡屡占据畅销书榜首,而且在现今的大陆,喜爱三毛散文的读者,是越来越多了。有识者共认,三毛的散文雅俗共赏,品味无穷。那么,...  相似文献   

15.
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台湾作家如白先勇、聂华苓、琼瑶、三毛等人的作品,被陆续介绍到大陆,先后掀起了"琼瑶热"、"席慕容热"、"三毛热"等台湾文学作品热。1989和1990年,三毛的三次大陆之行——其行程遍及上海、浙江、北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拉萨等地——更将"三毛热"推向了顶点。  相似文献   

16.
李婧 《华章》2011,(13)
本文将从三毛的三个创作阶段,参照台湾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从心理学及女性视角深入分析三毛流浪行为的心理诱因、行为外化、以及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7.
束耘 《教育》2009,(12)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  相似文献   

18.
三毛走了。临别给林慧萍留下一首诗一般的歌词《说时依旧》。作为歌星,林慧萍在台湾歌坛唱了8年。她偏爱三毛的作品,屡屡让三毛为她写一首好歌词。一日,三毛有感而发,一挥写就《说时依旧》,希望林慧萍把它唱好。“重逢无意中/相对心如麻,对面问安好/不提回头路……”  相似文献   

19.
再读三毛     
三毛的书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很早就曾读过她的《哭泣的骆驼》《撒哈拉之恋》等集子,只觉得她是一个奇异的女子,选择了一种奇异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虽然她的书对我很有吸引力,但总觉得她离我们很远很远。后来知道她来到了大陆,又很快回到了台湾,最后惊闻她自杀。三毛去世后,曾引起很大一阵子的三毛热,然而我想,三毛终究是寂寞的,因为我们不懂三毛。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了一本《三毛经典作品》,随便地翻了翻,那些熟悉的文字忽然于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于是便买回家,以便好好地再读三毛。因为知…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三毛因其作品曾在台港及大陆风靡一时而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评论界对她的作品始终褒贬不一,颇有争议.有人认为三毛作品充满了爱心,感情纯真,奔流着一股浪漫的精神,语言幽默、文风朴实、自然.也有人认为其作品充满了三毛式的伪善,是风花雪月的滥情之作.在我看来,三毛作品在作者生前及死后都曾引起强烈反响,因素之一是作品中出现的传奇故事,绮丽的风光及异帮的风土人情,另一重要因素是作品中所显示的为三毛所独有艺术风格,使她能在当今百花齐放的文坛,独秀一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