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瑟·黑利(1920—2005),出生于英格兰,被誉为著名畅销书作家、欧美行业小说之王。阿瑟·黑利擅长于行业小说写作,将人物放置以相对固定的场所为背景的小说中,并且通过白描的写作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从而使得作品引人入胜。本文通过对作家阿瑟·黑利的行业小说《航空港《》汽车城》《最后诊断》等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作者阿瑟·黑利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白描手法,展现其艺术创造方面的才华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巅峰时期的经典作品。作家运用象征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时代的风貌,刻画了"美国梦"幻灭的历史全程。研究作者在作品中对于主导意象、场景意象和重复意象的营构,探讨象征艺术手法在揭示和深化小说主题思想中的透射作用,进而挖掘作者的写作动机及作品反映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文章短小精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城南的冬日一景。《城南旧事》有《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这个序言用一篇文章浓缩了一段成长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南旧事》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品读这篇文章,有几个关键词是不能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价值理念和艺术技法,完成了一次从小说内容到写作手法的升华。其中,"轮回叙事"成为小说叙事手法的一大亮点,本文试图以热奈特的"叙事层次"理论和"元故事叙事"理论对《生死疲劳》地叙述手法进行分析,理清小说叙事结构与"二度叙事"中第一叙事和元故事叙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黑猫》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创作的一篇惊悚心理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所讲述的事件折射出了小说主人公心理和行为上的畸形变态。因为叙述者的人格与隐含作者的道德价值观相背离,所以小说的主人公,即叙述者成为了一个"不可靠叙述者"。同时作者也运用了反讽与夸张的写作手法增强了小说叙述者的不可靠性,如此精心的安排,使得小说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代表之一,被世界文学理论家赞誉为"惊世之作"。小说通过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段跨越时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作者突破性地运用了预叙、倒叙、重复、停顿、省略等手法,让故事情节在有限时间内得以发展及完成。事件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充分体现出作者独特、大胆的创作手法。结合《呼啸山庄》的叙事时序、叙事时距、叙事频率及中间叙事等特征,探析作者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的叙事时间特色。  相似文献   

7.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由美国现实批判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经过历时两年的写作后完成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汤姆·索亚童年生活的种种塑造,也突出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种种向往与遗憾。由于美国与我国作家社会背景及价值观体系的不同,对于美国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的分析与探索一直是我们研究讨论的课题,文章就从写作技巧上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似文献   

8.
小说《黄金罗盘》是作家菲利普·普尔曼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一,并且赢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卫报小说奖"。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1946—),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其擅长运用维多利亚时代的创作手法,对民间故事进行加工或以此为写作基础,进行奇幻文学的创作。本文通过对小说《黄金罗盘》进行分析,探讨作者菲利普·普尔曼在奇幻语境中赋予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为《城南旧事》的小说序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作者运用的独特白描手法、女童视角、结尾的意境深邃三个方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受黑人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兰·休斯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年轻黑人形象。他们虽具有典型的清教徒品质但并未受到"上帝"眷顾。这种写作手法体现了休斯的创作意图,以黑人的生存困惑提出"上帝在哪里"的诘问从而质疑美国主流社会中宗教信仰的合理性。本文即以其短篇小说《让我奏响布鲁斯》为例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