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作为语义信息的输出源,为此,维汉语教学中的补语问题,可以维语的状语成分转换成汉语的相应成分来解决。这种转换有两种:自然转换与强制性转换,后者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具体分析了维语的状语在转换成汉语的四种补语时的自然转换和强制性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英汉方式状语有着极为相似的共性,如结构、位置、表意范畴等。奉阐述的汉语方式状语的总体特征只是到了现代汉语这个阶段才形成,而且至今仍处于非稳固的动态变化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现代汉语前位方式状语,在使用频率和表意功能上都明显有别于古代及近代汉语,它是集汉语传统语言思维及英语方式状语表意于一身的新兴句式,具有新的语言审美功能,但几十年来人们对此缺乏理性的研究,其后果之一,是翻译语言中惊人的失度。  相似文献   

3.
转述状语是转述句中用来引导信息的转述信号.通过论述转述状语的特征,涉及其成分类型、位置特征和语义特征,分析了转述状语的情感功能,阐明了转述状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英汉状语由大体一致的句法成分来充当,具有类似的句法功能。英语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汉语状语在句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对《葛底斯堡演说》英汉语文本中的状语考察显示英汉状语在语义指向上是类似的,除了能指向动词和形容词外,也能指向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对比分析也发现为了适合目的语的规范和习惯,译者有必要对原语的状语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整,因而,翻译可能导致状语语义指向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引言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研究,是汉语语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相比,状语的研究显得较为单薄,而从语用角度进行探索的就更为零碎了。随着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和人文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复苏,很有必要对状语在语言理解和运用中的地位进行重新认识,尤其是展开语用角度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以便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和视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果。本文将对现代汉语状语  相似文献   

6.
朱蓓 《现代语文》2010,(2):157-158
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杰博士新近出版了专著《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他在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打磨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以汉语状语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也是汉语语法学界修饰成分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史上,一些句法结构由于其中的语法性成分功能的衰退而变成了词。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N+V状中复合词有些就是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短语的词汇化结果。而句法中状语的顺序又影响到N+V状中复合词不同类型的词汇化进程和数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对比的角度探讨英汉语名词做状语,即(1)做状语的名词比较;(2)做状语的名词和谓语的语义关系;(3)状语的位置和被修饰成分。  相似文献   

9.
汉语动词前的处所词语表示动作和事态的处所,而动词后的处所词语表示动作参与者的处所。这种功能差别,对于汉语处所状语的语序,是一个支配原则。以汉语资料为基础的句法证据表明,处所状语的这两种功能不能被缩小或简化为一种单一的功能,从而辩驳了Geis的处所状语理论。  相似文献   

10.
状态补语是汉语的显赫句法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丙甫  应学凤  张国华 《中国语文》2015,(3):195-205,287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状态补语的原型虽然是焦点化的方式表达,但其功能已经远超出方式状语的范围,具有强大的能产性和扩展能力。它的语法化程度极高;就其编码形式的凸显程度而言,可说是汉语句法成分中最容易识别的。因此,它不仅该看作现代汉语句法中一个独立的成分,而且该看作一个显赫范畴,不宜取消或合并到其他成分中。状态补语的性质特点,是汉语尾焦点凸显这一信息结构特点的又一个明显表现。本文也讨论了有关的汉语句法编码的基本特点以及语法编码的一些一般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状位动词的语义特征,介绍了现代汉语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形式,并对动词作状语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作状语的动词在语义上动作义弱化,在功能上具有修饰性,动词自身的特点和结构的管控制约是动词作状语的主要动因。动词作状语的现象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数量较多,应该把动词作状语作为现代汉语动词的一般句法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汉语状语多层面的组合语序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的组合语序分为三类:句法组合语序、语义组合语序和语用组合语序。句法组合语序是指状语在主语前后与有关成分的组合顺序,主语前后的状语移位受到了一定的条件制约;语义组合语序是指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组合式状语在前,粘合式在后。它们的组合以右向(即递加式)为主,具体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语义类别多项状语和同一词类或短语的多项状语两种角度予以展开。拓展研究的思路是:变零散、单一层面状语成员的语序研究为全面、系统的多个层面综合的语序研究,以便为语言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心语”是句子的八大成分之一。在术语名称上,与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并称;在概念的关系上,与定语、状语、补语互为偏正。这种表述,是由黄伯荣、廖序东两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修订本(以下简称黄廖本)作出的。如此表述,目前已对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我们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一直都是比较难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原著里常常取用太多状语从句。如利用汉语复句来翻译这些复杂的状语成分将大大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本文拟就英美文学作品中几种常见、尤其是较复杂的状语成分提供一些译例,并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郑伯克段于鄢》中"遂寘姜氏于城颍"中的"于城颍"是状语后置还是正常补语,曾引发了不少争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是句子中谓语的一个附加成分。从位置看,它一般附加在谓语中心语前面;从功用看,是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古汉语中的状语分一般状语和状语后置,状语经常会后置。如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为典型的状语后置,分别表示来源、性质比较。古汉语中的状语常以后置的形式出现,而现代汉语中如果把修饰、限制谓语的词放到谓语后面则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位置在动词后面受动词支配或涉及的成分叫宾语,位置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成分叫状语,位置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用来补足这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表达作用的叫补语。由于三者的位置,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所以,不仅古汉语宾语和补语不容易被区分清楚,而且宾语和状语也有弄混淆的。本文拟就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前置代词宾语和代词状语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提要》)在“6.3”的问题中,把“独立成分——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解释性状语”共同作为句子的附属成分,一一地作了解释,并在括号内列举了不少实例,以作为进一步的说明。 1987年11月第二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汉语知识”中,“句子的主干”一文也明确指出:“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此外还有一些附属成分,如插入语、评论性状语、关联性状语等。”  相似文献   

18.
在“定语+名词”的名词短语和“状语+动词”的动词短语中,定语和状语有不同的构成情况,定语、状语同中心词也有不同的修饰关系.根据《暂拟系统》编写的《汉语知识》(张志公主编)里,用成分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定语、状语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19.
论状语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表现在状语是一种降级述谓性成分.然而同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状语和定语、补语的语义功能不是平等一致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述谓性能力的程度级别上,三者也呈相应的序列:补语>状语>定语.状语的根本属性在于体现动作行为的方式和情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泰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式语法功能相同之处表现在其名词重叠式都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其主要不同之处表现在:汉语有能作谓语的名词重叠式,泰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泰语有能做补语的名词重叠式,汉语名词重叠式不具有这一语法功能;两种语言的修饰语的语序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